• 2
  • 评论
  • 收藏
韩建军:聚焦“五大建设” 更好发挥参政党作用
韩建军/团结报  
2020-12-08 07:38 字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改革发展任重道远。各民主党派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改进各项工作,解决好自身发展中的问题,建设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参政党,更好地发挥作用。中共中央及有关部门下发关于参政党建设的“三个文件”,明确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履职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五大建设的目标和具体措施,是对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工作的一个规范性的材料,需要认真学习研读,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
一是坚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统领,凝聚思想共识,筑牢政治基础,把准方向,确保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中共中央保持一致。
思想政治建设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事关参政党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是自身建设的核心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提高政治站位,广泛凝聚多党合作政治共识,夯实多党合作政治基础。要坚持问题导向,瞄准重点方面,按照“三个文件”精神要求,同步制定科学详细的思想政治建设发展规划;要抓好优良传统传承,开展先贤教育,讲好榜样故事,继承并赋予这些优良传统以新的时代内涵;要抓好理论研究,立足自身历史沿革,结合具体参政实践,注重体现界别特色优势,使多党合作理论研究更具生机活力;要抓好政治学习,持续开展好“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等主题教育活动,特别要重点抓好新成员教育。
二是坚持以组织建设为基础,提升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质量,为巩固与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合作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精神面貌,直接关系到民主党派参政履职工作的开展和成效。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代表性强、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充分体现界别特色的代表人士队伍是新时代民主党派组织建设的重点工作。民主党派各级领导干部要着眼多党合作事业的长远发展,准确把握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任用标准,在后备干部的培养提高上下大力气,推进代表人士的考察、培养和选拔等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把政治坚定、业绩突出和群众认同这三个方面有机统一于代表人士的选拔培养过程中。
三是坚持以履职能力建设为支撑,从坚持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力,切实提高履职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通过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三项基本职能,参与国家治理,已成为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政治力量。要坚持以坚持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发力路径,不断加强履职能力建设。民主党派组织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应该具有科学判断形势、准确把握履职方向的能力,组织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和建言献策的能力,善于提出意见建议、开展批评和实施监督的能力,凝心聚力、组织和动员成员协同参与国家治理的能力,切实承担好新时代政治使命与责任担当。
四是坚持以作风建设为抓手,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树立新时代民主党派求真务实、奋发进取、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民主党派加强作风建设,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坚持新型政党制度下,把握参政党性质定位,驰而不息推进作风建设,包括立足长远服务大局的思想作风、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领导作风、严格纪律清正廉明的整体形象、实事求是勤勉奉献的工作作风,建设作风优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切实落实民主集中制、民主生活会制度,建立健全廉政教育长效机制,树立新时代参政党求真务实、奋发进取、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做好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把多党合作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五是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提高参政党履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民主党派参政履职必须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创新完善制度建设,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运转协调、规范有序。加强民主党派制度建设,需要根据制度建设的内在规律,在坚持科学性和可行性的统一、实体性和程序性的统一、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统一的基础上,把长期以来民主党派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加以概括和总结,以制度的形式巩固起来、发展起来、完善起来。要结合自身发展特点与界别特色构建一套适合自身特点且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不断健全运行机制,最终提高参政履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作者系民建中央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民建山西省委会理论研究委员会主任,原题为《聚焦“五大建设” 更好发挥参政党作用》)
责任编辑:张杏梅
转载请注明来源
  • 2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