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评论
  • 收藏
刘少奇在上海:学会了俄语,领导五卅运动和“蒸饭斗争”
微信公号“红色之声”  
2019-11-28 16:06 字号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微信公号“红色之声”
1921年5月,在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中共一大召开前两个月,有一群年轻人,怀着激动的心情,从上海乘船启航,开始了向着莫斯科的漫长旅程,22岁的刘少奇就在其中。
昨天(11月24日)是刘少奇诞辰121周年纪念日,自1920年首次来到上海,从这里踏上革命道路,到五卅运动中在这里领导工人斗争,刘少奇与上海有着不解情缘。
今天,跟随历史一起走近刘少奇的上海岁月……
在这里学习俄语,到苏俄去
霞飞路渔阳里6号,就是现在的淮海中路567弄6号,是典型的石库门里弄房子。1920年春,作为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的翻译和助手,俄共党员杨明斋陪同来到中国,并参与建立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中共上海发起组。
为了活动方便,杨明斋出面租下了霞飞路渔阳里6号,开设华俄通讯社。为了输送有志青年赴俄学习,为中共培养可造之材,不久又在这里设立外国语学社,由杨明斋任校长,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俞秀松任秘书,具体管理行政事务。杨明斋和维经斯基的夫人库兹涅佐娃教俄语,还聘请李达等人教授其它语种。
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外国语学社团员合影(后排中为俞秀松,前排左为罗亦农)
外国语学社名义上是公开招生,在上海《民国日报》刊登了招生广告。实际上学生都是由各地俄罗斯研究会或社会主义青年团推荐来的。
1920年,当刘少奇说服家人,筹措路费,生平第一次从家乡湖南到上海,外国语学社已经开学。不久,湖南籍学生任弼时、萧劲光等人也经俄罗斯研究会介绍前来学习。他们被一起编入俄文班。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
渔阳里6号楼下的客堂间是教室,每天上午为教课时间,下午为自修或社会活动。上海学生走读,刘少奇等外地学生晚上就安排在楼上的厢房里打地铺。逢星期日,学校还有计划地邀请一批学者来为学生开设马克思主义讲座。课余时间,刘少奇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借助字典阅读苏联的报刊,为华俄通讯社翻译和校阅有关通讯稿。他还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大量的社会活动以接受实际斗争的锻炼。
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
那时,陈望道刚刚翻译了《共产党宣言》,常去上海外国语学社给他们授课,刘少奇一有时间就认真研读《共产党宣言》。
1921年4月,刘少奇结束了在上海外国语学社的学习,经杨明斋安排,他和任弼时等俄文班的同学从上海乘海轮经日本长崎转海参崴,行程上万里,辗转3个月,最终抵达莫斯科进东方大学中国班学习。此时已是1921年7月。而当月下旬,就在他们启程的上海,中共一大秘密召开。
莫斯科东方大学旧址
1922年春,正当在东方大学学习了8个多月时,刘少奇接到党的通知,要求他即日回国工作。于是,他再次历经长途跋涉,回到上海,将他的初心之旅画了一个完整的圆圈。
到上海后,刘少奇被党组织分配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他立即投入到了工人运动之中。这一年,他24岁。
五卅运动中,把广大工人组织起来
五卅运动爆发时上海总工会的游行队伍
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五卅惨案。中共中央连夜举行会议,决定发动“三罢”(罢工、罢课、罢市)斗争。于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帝爱国运动像火山般爆发了。
6月初,正在青岛领导日商纱厂工人罢工的刘少奇奉命迅速赶回申城,他作为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兼上海总工会总务科主任(相当于秘书长),积极参与领导五卅运动。
1925年的刘少奇
刘少奇曾对当时的情况有过这样的描述:
“此时上海工厂无人做工,商店罢市,轮渡不通,车马断绝,交通为之梗阻……同时上海学生亦一律罢课,即各教会学校也都加入。那时我们到上海马路上一看:只见满街贴的是反帝国主义的标语、口号、图画。处处都有游行的、演讲的、募捐的、演戏的,闹个不休,个个都忙着反对帝国主义的工作。”
电视剧《共产党人刘少奇》剧照
作为上海总工会总务科主任,刘少奇负责日常内部工作,下辖文牍、庶务、交通、传达、纠察、收发、调查、杂务等部门。
上海总工会办公场所(共和路)位置图
上海总工会作为五卅运动的总指挥机关,是五卅运动的中流砥柱。鉴于当时工人运动斗争的需要,上海总工会曾多次迁址。7月20日,由于会务日益扩大,总工会原有会址宝山里2号房子不够用,会所搬迁到共和路和兴里27号新楼办公。
刘少奇夜以继日地忙碌,为了方便起见,他在机关附近租了一个小房间,作为卧室兼办公室。
9月18日,上海总工会机关突然被军阀当局查封。刘少奇不顾个人安危,在金陵路(今秣陵路)德宝里重建上海总工会秘密机关,继续坚持开展工作。
中华全国总工会上海办事处遗址方位图
7月6日,刘少奇在宝通路顺泰里30号建立全国总工会上海办事处,并由他总负责,李立三担任组织部长,林育南担任秘书长。从此,他要兼顾两个机构的工作,经常匆匆奔波于宝山里和顺泰里之间的弄堂小路。
随着罢工斗争的持续发展,上海市总工会虽然遭受帝国主义及军阀买办资产阶级的威胁,由于组织严密,反而使斗争力量日益增强,全市共有二十多万产业工人参加了罢工斗争。刘少奇以工人阶级为中坚力量,以上海工商业联合会为组织形式,执行“民族的各阶级的联合战线”的斗争策略,在上海地区掀起了依靠工会组织打击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的大革命高潮。
上海总工会在报纸上刊登的罢工启事
在20万工人大罢工期间,刘少奇义不容辞地承担起领导募捐救济的繁重任务。敌人为了进行破坏和捣乱,竟伪造收据招摇撞骗,还污蔑上海总工会干部中饱私囊。
刘少奇闻讯,去找到了当时颇有社会声望的大会计师徐永祚,恳请他协助核对收支账目,并递上一张自己的名片。徐永祚经过认真查核,于8月12日在上海《民国日报》发布具名启事,证明上海总工会“所列收支确与簿据之记载符合”,粉碎了敌人的险恶阴谋。
五卅运动期间刘少奇使用过的名片
在五卅运动中,刘少奇忘我的革命精神深受工人群众赞扬,10月16日出版的《上海总工会三日刊》,发表题为《刘少奇的奋斗》的通讯:
“本会总务科主任刘少奇在本会未被封以前,早就患重病在身,但因工人利益要紧,宁肯牺牲个人,抱病工作;自本会被封后,因工作过度,使病势更重。而刘少奇不仅不因病辞工,更日劳不休息片刻,检阅各种稿件,亲往工人群众家中接洽各项事件。昨日刘君与某工友云:‘如果真正为工友奋斗,替工人谋利益的人,并不在乎平日工人组织公开的时候,看他的工作如何;而在最紧急的时候,看他努力不努力以为断。’”
1925年10月16日《上海总工会三日刊》
1925年10月16日出版的《上海总工会三日刊》,刊载了刘少奇在五卅运动中抱病工作的事迹
履职沪东区委,领导“蒸饭斗争”
1929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刘少奇任沪东区委书记。4月14日,刘少奇来沪东区委履职,他到任后,即致力于党的建设和工人运动。
他认为,在当前(指白色恐怖下)用政党及赤色工会来团结群众是不可能的,而工厂委员会是目前组织群众最好的方式,因为大多工厂都有工厂委员会,而且是处理工厂日常琐屑问题的,运用它是一种策略。刘少奇认为:赤色工会没有群众基础,群众中的一切组织我们都要抓,要通过这些组织去团结群众教育群众,使赤色工会扩大起来。这些组织要用保护色,我们党员参加这些组织的任务,就是要多取得宣传机会。
刘少奇和沪东区委决定,每个党支部要担负起宣传群众与领导斗争的责任;每位党员都要去做群众工作,支部还要办一个“小小报”作为解决实际问题与宣传之用。
为了维护工人利益,刘少奇还领导工人开展一些斗争,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为了3000人中午的热饭热菜,他就领导了老怡和纱厂“蒸饭运动”。
老怡和纱厂3000多名工人吃的午饭是各人带些已煮熟的饭菜,于中午12时在厂内蒸一下,停机30分钟吃饭。
1929年5月,资本家借口节省能源,停止工人中午蒸饭制度,工人每天中午只能吃冷饭冷菜,导致许多工人生病不适。为了表达抗议和不满,工人自发地进行了怠工斗争。
刘少奇听了汇报后,立即召开区委会。他在会上提出“要取得斗争的胜利,必须提出正确的口号”。即在工人中提出:“要求恢复蒸饭”的口号;同时还宣传“停机一小时回家吃饭”的口号,对资本家施加压力,让资本家自己去权衡恢复蒸饭和回家吃饭的损失大小。他还派代表以上海总工会的名义与纱厂资本家谈判。
这样双管齐下,资本家被迫同意恢复工人中午蒸饭的制度,并答应不开除怠工工人,斗争取得了胜利。
与“左”倾路线针锋相对
北京东路528号二楼是刘少奇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刘少奇在上海、天津、北平、哈尔滨等地从事秘密工作。1931年至1932年间,刘少奇由莫斯科回到上海,担任中央职工部长兼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曾居住在北京路惠民里(现北京东路528号五金店楼上)。
惠民里,今北京东路526弄(山西南路以西)。建于1900年,占地245平方米,建筑面积328平方米。主通道长20.5米,宽3米。房屋为砖木结构,二层,3幢。
刘少奇居住的这段时期,正是王明“左”倾盲动主义占统治地位之时,刘少奇和他们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针对王明等人的错误,刘少奇连续写了《最近中国职工运动,国民党工厂法、工会法与赤色工会目前的任务》《在目前反帝运动中赤色工会应努力的工作》《批评“退出黄色工会”的策略》《1931年职工运动的总结》等文章和报告。
(原题为《刘少奇在上海|他学会了俄语,领导五卅运动和“蒸饭斗争”》)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1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