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 评论
  • 收藏
上海基督教:教会复堂40年的故事,牧长们一次都讲给你听
微信公号“上海民宗”  
2019-08-19 18:45 字号
本文图片均来自微信公号“上海民宗”
40年前,上海基督教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经过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的努力奔走、积极筹备,沐恩堂、清心堂和景灵堂这三所教堂在1979年9月起首批恢复礼拜活动,随后市中心城区的怀恩堂、国际礼拜堂等相继恢复礼拜,至1986年全市各个区(县)都恢复了礼拜聚会的场所。
今年是上海教会复堂40周年,8月14日,由市基督教两会秘书长张爱理牧师带队,近60位专职中青年教牧同工前往沐恩堂、清心堂、景灵堂、怀恩堂“听牧长讲那过去的故事”。
沐恩堂的故事
黄浦区基督教两会主任姜茜莉牧师娓娓道来沐恩堂的故事:1931年慕尔堂建成后,被称为远东第一大堂。1958年慕尔堂成为黄浦区联合礼拜场所,改名为“沐恩堂”,意为“沐浴于主恩之中”。1979年9月2日,沐恩堂在上海率先恢复礼拜。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信徒们热情高涨,激动万分!至此以后,全国或上海基督教界重大会议和典礼,如1988年祝圣沈以藩、孙彦理两位为上海主教,1994年世界和平公祷日、为世界妇女大会祈祷、华东神学院学生毕业典礼等,都假沐恩堂举行。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上海基督教
一直以来,沐恩堂着重社会服务事工,与社区街道共建,帮助孤寡、扶贫帮困。特别是从2017年起,参与了社区为老人完成心愿的活动,使周边老年人也一同“沐浴于主恩之中”。
40年来,教会的脚踪愈发佳美。
清心堂的故事

黄浦区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秘书长刘利君牧师讲述到:清心堂是上海教会第二间复堂的教会。1979年9月9日主日,清心堂恢复了原有的一切聚会。
2010年,具有150年历史的清心堂进行了空前的大修,规模超过了以往。如今礼拜堂焕然一新,现代化设施全备,铜钟重新就位钟楼,东楼增建至三层,空间大增,充分满足各项事工之需。现在的清心堂每个主日有三堂礼拜,周间举行祷告聚会、造就聚会、查经聚会、读经识字班、青年聚会等等。老堂换新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知识分子和白领愿意走进这所百年老堂,来了解、来倾听基督的信仰。
40年来,教会愈来愈有生机和活力。
景灵堂的故事

虹口区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主任卓珠尹牧师告诉大家:1979年9月30日虹口区基督教在武进路沪北会堂恢复礼拜,信徒欢欣鼓舞,纷纷奔走相告;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心存感恩前来礼拜。由于聚会人数众多,堂内拥挤不堪,1980年9月28日,主日礼拜迁至景灵堂。至此,景灵堂宣告开放,沉默了十四年的圣堂,重新响起赞美的歌声。
景灵堂除了牧养本区的信徒外,每年还要多次接待海外教会友人。这些海外友人亲眼目睹上海教会的发展与巨大变化,纷纷翘起大拇指,对上海教会乃至整个中国都有了新的认识。
40年来,教会的见证带来海外教会和友人的尊重与肯定。
怀恩堂的故事
静安区基督教两会特别邀请了原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怀恩堂的老牧师曹圣洁牧师和原静安区三自爱国会主任戚长毅长老来给大家讲述复堂的历史。
戚长老感怀到,看到今天一批批新年教职人员如雨后春笋般地被培养出来,便是看到了教会的未来和希望。40年来,宗教政策的稳定给教牧人员创造了自由、平等的大环境。
曹圣洁牧师与大家分享到:改革开放初期宗教工作的重心就是开放宗教活动场所。因为当时市宗教事务部门抓得紧,区有关部门也极为努力,所以1980年圣诞节国际礼拜堂和怀恩堂得以相继恢复礼拜。记得当时,静安区政府的宗教科长为了不耽误工期,在怀恩堂现场办公,与教职人员并肩作战,感人至深。40年来,宗教政策的落实体现了上海宗教事务工作部门的管理水平。
感恩40年,在党的关怀和政策的指引下,上海教会的发展日新又新。展望未来,我们满怀信心。在这样一个黄金时代,让我们携起手来,成为中国梦的传扬者,共同带领信徒走爱国爱教的道路,为共筑中国梦献上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4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