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攻玉策|一条鱼“出圈”背后的接力,安徽省黄山市政协助力地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民政协报  
2025-05-07 07:55 字号
“这几年,真空包装的臭鳜鱼需求量非常大,产品主要销往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年出货量可以占到全国出货量75%以上……”日前,黄山市政协举行“徽协商——徽菜牵手康养 助力文旅发展”委员沙龙活动,徽州臭鳜鱼产业协会负责人谈起产业前景,乐观之情溢于言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黄山市共有臭鳜鱼生产研发基地、加工企业100余家,2024年加工量近6万吨,加工产值突破57亿元,整体带动就业3万余人。黄山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臭鳜鱼加工和流通集散地。
“一条鱼‘出圈’,是市政协多年来展开提案‘接力跑’的生动注脚。”黄山市政协委员胡国训深有感触,而他自己也是接力的参与者之一。
2019年黄山市政协七届二次全会上,一件《关于推进徽菜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提案引发热议,提案人正是胡国训。他在提案中建议要设立专项资金,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商务局牵头行业协会迅速行动,当年就与邮储银行黄山市分行展开合作,联合安徽农担推出“臭鳜鱼产业贷”,多家金融机构也创新相关普惠产品及服务方案,探索推出“鳜鱼贷”批量化担保产品,为臭鳜鱼产业升级注入金融“活水”。2024年,全市金融支持臭鳜鱼产业贷款超6.5亿元,同比增长52%。
一条鱼带旺徽州,游向市场,“徽州臭鳜鱼”日益成为徽菜向全国拓展的名片,但企业小而散、各自为战、缺乏行业统一标准等系列问题也暴露了出来。
如何助力打造臭鳜鱼百亿产业,提升整体竞争优势,成为委员们思考的新课题。
在2022年黄山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上,《关于制定臭鳜鱼行业标准的建议》《关于推动我市臭鳜鱼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等提案向大会提交。作为一名长年服务在一线的农技专家,市政协委员程诗韔在调研走访了多家生产企业后,提出“要制定行业标准、提升产业规模水平、积极推动产品研发”等建议,立即得到积极响应。
在臭鳜鱼生产和餐饮企业、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等单位共同参与研制下,徽州臭鳜鱼团体标准文件启动编制并于2023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准内容包括徽州臭鳜鱼的原材料、生产工艺、品质等多个方面的规定。
如今,得益于标准发布,臭鳜鱼产业化发展有了一套自己的“范本”。但随着大众对健康消费的日渐重视,“臭鳜鱼传统腌制技艺能否兼顾美味和养生”“传统口味有没有改良空间”等一系列问题又浮现出来。
“徽州臭鳜鱼要在创新之路上积极探索。”在2024年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上,多名委员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臭鳜鱼产业突破发展的提案》《关于臭鳜鱼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等提案。提出“严格把控养殖和腌制环节”“联合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臭鳜鱼口味和品种创新实践”等建议。
同年12月,以企业牵头组建的安徽省臭鳜鱼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正式立项,黄山学院依托旅游学院成立旅游食品(臭鳜鱼)精深加工技术创新中心,安徽省农科院、黄山学院组建臭鳜鱼产业省级科技特派团……骨干企业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等共建特色产研院,持续助力百亿产业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委员们提出的“高标准建设徽州臭鳜鱼产业园”“培育打响徽州臭鳜鱼区域公用品牌”“推动徽州臭鳜鱼文化创新发展”等提案建议,也被写入市政府《徽州臭鳜鱼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目前,黄山市已启动徽州臭鳜鱼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高标准建设徽州臭鳜鱼产业园、线上线下臭鳜鱼交易平台,相关产业协会、产业链供应链党委相继成立组建,以臭鳜鱼为代表的徽菜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00亿元,成为黄山市继茶产业之后的第二大农业特色产业。
从资金支持到建立标准,从坚守传统到推陈出新……在委员的持续接力中,臭鳜鱼这个徽宴“名角”正从新安江畔游向餐饮产业的蔚蓝大海。
责任编辑:杨骁希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