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作为五大抓手之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何筑牢这个支撑点?
包晓斌/上观新闻  
2024-04-30 07:52 字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开展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五大抓手之一,乡村生态振兴不仅是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也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优良的生态环境、生产环境和人居环境是乡村生态振兴的基本条件,也是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现实要求。为此,可以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乡村生态产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强化农村水土资源保护
加强农村水土资源管理,实行资源节约利用,降低资源利用强度。要严格控制耕地占用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确保农业水土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推行农村水土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分区域实施土壤改良和养分平衡项目,防止土地退化。在水土流失严重和坡耕地集中地区,实施水土保持与坡耕地改造项目。在水资源过度开发地区,实施地表水过度开发和地下水超采区治理项目。
开展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行动,实行耕地集中整治,促进耕地质量均等化。各地区根据耕地质量状况,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布局,优化耕地资源利用结构,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生产重点县要制定土壤质量保护提升计划,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的地区,推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对严格管控类耕地的用途管理,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严格管控重度污染耕地,消减耕地土壤污染负荷。开展受污染耕地的治理修复,使耕地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
为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应实行农业产地环境保护,消除污染源,防控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村转移,禁止未经处理达标的工业和城镇污染物进入农田和养殖区。
构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机制,强化农村环境风险管控,加大对破坏农村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费用纳入地区财政预算,确保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投入。在现有农机合作社和植保组织的基础上,培育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服务组织,鼓励新型防治主体实行有机肥利用、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农用薄膜回收利用、农作物秸秆回收加工和畜禽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等服务。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监管,完善农业投入品管理和农产品查检制度,强化农业各生产环节的管控。开展企业污染排查整治,阻断污染物进入耕地的链条,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预警机制。聚焦化肥、农药、农用薄膜、添加剂和抗生素等投入品使用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禁止非规范投入品进入市场。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定期监测农田和果菜茶园等,监督生产主体。
拓展乡村生态产业
依据区域资源条件,优选乡村生态产业,加快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强化乡村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推动乡村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扩增农业生态产品供给。注重生态种植和养殖融合,推动区域生态农场建设,在高养殖密度区推行种养结合,优化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等产业布局,构建林果鸡、桑鸡鱼、稻鸭鱼等多种生态种养模式。根据区域土壤特性和作物养分需求,以种定养,合理规划粮经饲种植结构,实现农作物绿色清洁生产与畜禽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的高效配置。
充分发挥乡村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构建乡村全域生态旅游模式,推动乡村生态旅游的标准化建设。实施乡村生态旅游工程,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与康养、教育和文化产业融合,创建特色生态旅游示范乡村,支持特色民宿和休闲农庄建设。完善精品旅游线路,延长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树立区域乡村生态旅游品牌,拓宽旅游产品营销网络,提高乡村生态产品价值。
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按照产地环境安全、生产过程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制定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技术操作规程,建立农产品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农业生产标准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清洁化水平。选育推广绿色优质、广适多抗、适宜全程机械化的作物品种,推广节水、节肥和节药等技术。坚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相结合,采用绿色施药机械,加大低毒低残留高效农药和生物农药施用力度。优化肥料配置,支持优先施用有机肥、生物肥料和绿肥,持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健全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强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保障安全农产品供给。
采取向有机肥生产企业和专业组织购买服务的方式,促进区域有机肥替代和推广。发挥家庭农场、种植和养殖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改进机械施肥方式,推进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科学防控和绿色防治,强化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安全可控制,提升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水平。实行化学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促进农业资源与农副产品循环利用。以农用薄膜回收利用和秸秆资源化利用等为重点,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清洁能源工程,强化积肥与产气同步,推行种植与养殖相结合,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专项投入力度,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拓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多元化投入渠道,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发挥政府投入的引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之中,鼓励更多企业和社区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点工程建设,支持企业承接乡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以及卫生厕所改建等项目。改进政府财政补贴政策,健全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的收费制度,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运营机制。
强化乡村环境卫生设施建设,注重与当地自然条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突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效。建议村庄成立人居环境监管小组,其成员以村民为主,监督生活污水排放和处理、垃圾收集和清运、厕所改建和清洁、家庭卫生和庭院美化等方面。建立农村人居环境管护机制,明确管护责任主体,落实村庄保洁制度,加强村庄日常保洁管理,持续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
倡导乡村绿色生活方式
加强乡村公共服务建设,明确村庄公共环境的维护责任,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支持其参与乡村常态化的环境治理,增强做好家庭环境卫生的积极性。完善农村公共环境卫生体系,强化乡村社区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协调乡村社区与村民的关系,实施村庄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确保村庄公路畅通和街道整洁、房前屋后规整有序与村容村貌美化。以自然村落为基础,推行适宜于农村生活的厨卫系统,支持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持村民家庭洁净。加强农户庭院绿化美化,改善屋内生活环境。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引领村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意识。树立绿色生活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激励村民绿色行为,引导绿色消费,支持村民主动采用节水、节能、回收利用废弃资源等环保措施,培育健康环保的生活习惯,形成节约、适度、健康的绿色生活方式。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志磊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