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
  • 评论
  • 收藏
上海政协委员工作站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示范点巡礼(三)
政协联线记者 刘子烨   游思静  张希喆整理  
来源:政协联线 | 2023-08-25 08:45 字号
徐汇区篇徐家汇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在土山湾“生活盒子”召开基层协商会

徐家汇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在土山湾“生活盒子”召开基层协商会

徐家汇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
基本情况:
工作站位于徐汇区南丹东路109号徐家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三楼,落组进站三级政协委员44名。
工作特色:
近年来,徐汇区徐家汇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贯彻落实区政协整体部署要求,推动街道和政协委员“携手治、联手议”工作,持续抓住专委会、界别、工作站“三轮驱动”架构建设的有效契机,聚焦社会治理、民生保障和辖区发展工作重点任务,畅通政协议事通道,聚合政协资源力量,做实做强政协委员街道联络组,积极构建多方参与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打造品牌,整合资源强阵地。依托已投入使用的“协商大本营”,将委员工作站融入街道社区党群服务阵地和“生活盒子”体系。发挥联络组联动机制,推进“一街镇一站一品牌”建设,创新推行“委员轮值议”模式,引导政协委员担任季度轮值站长。目前已有4名轮值站长,从委员线上履职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服务、传统文化工艺传承、家门口的便民集市等角度着手,带动委员广泛参与基层协商,推动工作站有效运行,通过协商引导委员所在单位、组织加入片区治理支持联盟,发挥委员的行业、领域优势,助推社区治理能级提升。
共治共建,携手并肩同发力。聚焦项目共建,形成同向发力的治理共同体。大力推动“委员直播间”“小杜集市”“乐享健康”“圣云工作室”等共建项目落地。目前由杜建峰委员领衔创建的“小杜集市”,已经在赵巷、乐山片区常态化开展,下一步结合土山湾片区建设,铺开特色集市走进居民;姚圣云委员带着她的“圣云工作室”正式入驻土山湾“生活盒子”,为社区居民宣传弘扬古典玉器文化;黄梅委员发挥其公司网上直播领域的优势,在工作站成立“委员直播间”,通过传播协商文化、展现委员风采、展示履职成果,为委员履职开展接待、收集民情民意等提供平台。后续工作站还将推动对话“大徐家汇”和“土山湾特色文化街区”等项目,进一步带动政协委员全面融入基层治理,服务居民群众。
聚焦一线,为民解忧出真招。紧盯党政关注的要事、改善民生的实事、基层治理的难事,推进“委员在一线”系列活动,如“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专题协商、“委员在乐山”、“委员在土山湾”等,引导委员深入社区一线开展基层协商。区政协常委李磊作为“营商大使”,心系徐汇经济发展,作为徐家汇商圈建设先锋,长期奋战在经济发展一线,为区域发展贡献委员智慧。深入开展“满意在徐汇,服务在基层”组团式走访,推动解决一批居民迫切、矛盾突出的难题。同时深化“委员看文明”活动,对文明创建活动进行巡回指导、随手拍督查等,更好引导政协委员有序融入基层治理。华泾镇政协委员工作站开展“小小委员——童言无忌议事会”项目

华泾镇政协委员工作站开展“小小委员——童言无忌议事会”项目

华泾镇政协委员工作站
基本情况:
工作站位于徐汇区华发路230号B栋北杨华发党群服务中心,落组进站三级政协委员27名。
工作特色:
徐汇区华泾镇政协委员工作站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建设新徐汇、再造新徐汇”要求,围绕“建设新华泾”主题,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痛点,努力将工作站打造成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生动平台、全过程人民民主践行的实践载体,加强“泾彩汇ZHI”品牌建设,围绕旗帜、智慧、志愿和治理,凝聚力量、建言献策,助力徐汇区、华泾镇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重规范,工作站有声有色。一是党建引领强参与。工作站结合华泾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站设置“党建朗读亭”,加强互动式的参与;建设政协委员读书点,开展“委员荐书”活动并向居民开放,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分享人生感悟,让委员们在学、思、践、悟中提高政治意识,有针对性地谋良策、建诤言。二是站点建设规范化。按照规范化建设要求,在北杨华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华泾镇政协委员工作站、委员之家,让委员们学习在“家”中、议政在“家”中、联谊在“家”中、履职在“家”中。
强统筹,基层协商有力有效。一是协商主线贯穿全年活动。工作站围绕基层协商主题一条主线,开展镇情通报、读书活动、视察调研和基层协商等重点活动。二是协商主体融合各方力量。工作站委员来自各行各业,各有专长,是协商工作的主要依靠力量。但重点工作的专业性比较强,一般又涉及社会各方面的多元主体。工作站结合协商主题,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组织、社区能人达人、企事业单位的链接资源作用,多方倾听、多方参与,力求协商实效。
谋长远,工作方向有点有面。一是加强文化认同。政协委员带有浓厚“界别”特点,加强对“地区”的认同是工作站重要努力方向。工作站组织委员视察参观华泾地区的代表性项目,如非遗传承基地黄道婆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邹容纪念馆、重大发展项目华之门规划等,并注重加强委员之间的彼此联系,组织观摩委员所在单位,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增进共同认知。二是宣传政协文化。协商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特色。工作站持续开展“小小委员——童言无忌议事会”项目,组织“模拟政协”活动,从调研方法、撰写提案、讨论协商等各方面,培育青少年有序表达多元认知、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习惯,树立“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而不强加于人,遵循规则、有序协商而不各说各话,体谅包容、真诚协商而不偏激偏执”的民主意识。同时搭建平台,将青少年对儿童友好城区建设的想法,与设计团队直接沟通,向政协委员华泾组直接汇报,力争将合理化的想法落地落实。
宝山区篇罗店镇政协委员工作站就“美好社区”创建情况开展民主监督

罗店镇政协委员工作站就“美好社区”创建情况开展民主监督

罗店镇政协委员工作站
基本情况:
工作站位于宝山区罗南路39号,落组进站三级政协委员26名。
工作特色:
宝山区罗店镇政协委员工作站牢牢把握“推动政协协商和基层社会治理有机结合”的总要求,建机制、搭平台,大力推进组内政协委员与居村结对,积极畅通政协委员履职为民“最后一公里”。
强机制,搭建委员履职平台。完善“双课题”协商机制,每年结合镇情实际,选定两项课题作为全年开展集体协商活动的主题,组织政协委员开展实地调研,由镇政府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召开协调会,形成契合罗店实际、符合百姓利益的献策成果。完善民生议题发现机制。鼓励委员将发生在基层社区中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以社情民意信息的形式通过联络组途径上升到镇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平台,推动相关问题解决。完善委员参政议政机制。组织政协委员旁听镇党代会、人代会,组织委员年末对镇实事项目监督评价,进一步提升组内委员在罗店本地经济民生事业发展的参与度,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实践。
促融合,做实委员与居村面对面。一是建立定点联络制度。结合委员自身意愿和镇情实际,组织委员与各基层村、居委结对,每位委员对口联系一个居(村)。制定实施《九届区政协委员罗店镇联络组委员联系居(村)制度》,常态化开展委员与结对点联络,将联系基层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完善委员接待制度。在全镇各片区设立6个点位作为政协委员接待室,明确每月1次的委员接待日,进一步找准委员服务基层的支点。
重实效,凸显委员一线作为。依托“委员联系居村”机制,委员深入基层主动开展服务,有力发挥自身在各领域的优势,切实解决了一批村(居)民的民生诉求,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其中,翁旻玥委员指导宝欣苑第三居民区成功打造宝山首批“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示范社区,形成了大量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周吉委员积极参与郡园居民区便民服务,引入豆制品进社区的直销模式,通过低价供给社区居民副食品,助力解决居民“买菜难”问题;蔡素文委员在年吉苑居民区开办“妈妈心理课堂”,为居民区各年龄阶段“有孩家庭”义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朱辉委员积极运用自身资源助力远景村文旅产业发展,并就产业进一步带动本地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了建设性意见。月浦镇政协委员工作站围绕农村社区化管理开展专题协商

月浦镇政协委员工作站围绕农村社区化管理开展专题协商

月浦镇政协委员工作站
基本情况:
工作站位于宝山区蕰川路4051号,落组进站三级政协委员23名。
工作特色:
近年来,宝山区月浦镇政协委员工作站认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理念,围绕“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积极探索、主动作为,以“微协商”凝聚发展“政”能量,走出了一条符合月浦实际、体现群众意愿的基层政协协商民主之路。
夯实阵地,打造委员之家。工作站对标打造“示范点”工作目标,于2022年高标准完成升级改造。在镇党群服务中心内,设置专用协商场所,并将读书室、谈心室、健身室、工作室等功能同步向委员开放,形成“1+N”的功能架构,营造温馨的归属感,同时,也让委员们可以直接面向群众收集社情民意,使群众充分感受到“委员就在身边”。工作站先后接待了云南宣威、新疆叶城等多个外省市政协委员团队和工商联成员单位到访,成为展示政协协商品牌的窗口阵地。
抓实机制,提升履职成效。实施“双组长”机制,由镇党委副书记和区政协副处级干部共同牵头开展工作;制定工作站制度和议事规则,探索形成“明确协商议题—确定参与范围—深入开展调研—协商互动交流—推动成果转化”的五步工作法。认真执行《区政协委员履职情况评定办法(试行)》,对落组委员履职情况开展综合评价,加大在《人民政协报》《联合时报》和上观App、政协联线App等主流媒体上的宣传力度,有效激发委员履职尽责的内生动力。
专业赋能,助力基层治理。工作站聚焦基层社区要事、民生改善实事、社会治理难事,每年精心策划组织两次专题协商活动,根据区政协工作部署及镇党委、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安排,确定十大年度重点任务,聚焦常态化防控、有序复工复产、农村社区化管理等主题,通过委员专长赋能、跨组跨界联动、基层代表参与等形式,为协商议题提供专业指导,实现资源精准对接。在委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去年的“农村社区化管理”案例取得显著成效,有力解决了农村外来人口结构复杂、租房管理无序等基层难点痛点。目前,4个首批试点村已有租赁民宅35幢,入住新村民约700人,其中企业公寓23幢,入住率达95%,租客也从原本的乡村发展“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12幢乡村民宿中,猫咖、缘界体育等成为企业下乡办公的新样板。该案例也成功入选第五届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提名案例”。
闵行区篇吴泾镇政协委员工作站赴和平村调研乡村振兴情况

吴泾镇政协委员工作站赴和平村调研乡村振兴情况

吴泾镇政协委员工作站
基本情况:
工作站位于闵行区永德路1023号,落组进站三级政协委员28名。
工作特色:
近年来,闵行区吴泾镇政协委员工作站不断发挥人民政协群英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围绕区、镇重点工作,引导三级委员在参与、融合、下沉中增认同、聚力量、强作为,着力打造“共话‘泾’彩”特色议事品牌,展现政协委员的新担当新作为。
全面完善制度,链接基层治理更接地气。严格基本程序,完善协商流程,年初召开工作站年度计划沟通会,讨论并通过工作站年度计划。丰富协商形式,依托闵行区政协“亮吧”阵地,形成“1+5+N”的议事协商机制,即以党群服务中心的委员工作站为总站,活动范围向镇域内5个“亮吧书房”及基层一线、楼宇园区、田间地头延伸,增强协商实效。充分发挥委员们来自紫竹高新区、双一流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专业优势,持续加强园区、校区、社区三区联动,群策群力为区域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增光添彩。
积极搭建平台,推动基层治理更多创新。紧紧把握“不调研不提案”原则,邀请委员共同参与由镇相关部门组织的督查评议会、意见征询会等民主监督、协商议事平台,及时了解区域内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参与文体设施修建方案讨论,形成意见建议专报,共同为区域发展献策献力。协商议事深入基层,直面问题症结所在,组织入站委员亲临现场实地走访,与老百姓面对面交流,倾听群众心声,了解民生实事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帮助推动实事项目尽快落地,及时促进协商成果转化。
着力创新协作,开拓特色项目更添“泾”彩。一是重点打造“泾彩四季‘荟’吴泾”特色项目,每季度开展一次委员交流活动,以春夏秋冬四季为主线,目前已经举办了“春暖花开·放鹤谷踏青”活动,走进放鹤谷鲜花农场为乡村振兴工作出谋划策,而夏季主题活动则以“走进华师大实验室·协商共议校区联动行”为主题,助力探索镇校联动深融合新路径,下半年计划聚焦前沿领域主题开展活动,以期扩大影响。二是积极加强与不同界别的联动,上半年组织政协委员与青联委员开展“青言政语 共话‘泾’彩”闵行区政协委员、青联委员面对面等活动,共同探讨当代吴泾发展话题,下半年将继续增强政协委员与社会各界交流互动,凝聚广泛共识。新虹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围绕区域发展开展交流座谈

新虹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围绕区域发展开展交流座谈

新虹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
基本情况:
工作站位于闵行区天山西路2965号,落组进站三级政协委员28名。
工作特色:
近年来,闵行区新虹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全力推进区政协品牌“亮就亮吧”建设,策划实施“走进新虹”“走进委员”等系列活动。工作站搭平台、促交流、助协商,委员在此亮身份、亮观点、亮智慧,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接地气,畅通渠道,打造联系群众敞亮空间。自工作站成立以来,持续开展“走进新虹”系列活动,邀请委员列席街道重要会议和活动,组织委员深入基层,了解一线民情,做到知情明政,提高履职实效。组织委员参观上海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创新实践基地、城运中心,察看街道城市管理实训基地、房屋修理应急服务站,开展垃圾分类小区调研活动,考察虹桥国际展汇等,为委员把脉街道各领域工作状况并针对性地建言献策畅通渠道、搭台铺路,努力将专门协商机构的优势转化为参与基层治理的效能。
话共识,以文会友,建立益智交友的联谊站。开展“走进委员”系列活动,积极了解委员所忧所盼所愿,倾听委员心声,反映委员意见,提升委员履职积极性。目前,工作站已组织走访参观委员所在企业单位十余家。同时,发挥委员主观能动性,激励委员自发组织各类学习研讨、交流联谊活动,增进委员之间感情,增强政协组织凝聚力;增强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之间的交流互动,打造跨界交流、思想碰撞的服务平台。
闻书香,以学增慧,建设汲取知识的文化站。2020年7月,新虹街道“亮就亮吧”揭牌成立,以篆刻为主题成为新虹宣传传统文化、书法篆刻的窗口。2021年7月,升级移建至新虹艺术馆,发挥艺术馆原有场馆功能优势,实现功能叠加,为委员提供更具文化艺术气息的、温馨安静的读书思考的场所,引导委员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同时举办“盛世有丹青”书法绘画篆刻展等系列文化活动,让委员以书为友、提升自我,把读书学习作为新时代文明政协的工作内容和基本功,提升履职能力,提高履职实效。
强交流,促进合作,构建基层协商创智空间。注重政协工作横向交流,深化多方合作共事。与青联界别合作,建立新虹辖区第二座“亮就亮吧”;与新闻出版界别协商座谈,联组提交“打造虹桥国际咖啡文化节品牌,促进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文化产业发展”提案。工作站在市、区政协委员助力下,促成2023虹桥国际咖啡文化节成功举办。咖啡节上,沪滇合作专题推介会、“最美咖啡馆”摄影艺术展、“抵达上海的第一杯咖啡”免费品鉴活动、咖啡技能大赛等8场活动,吸引500多家企业、近5万人次参与。活动得到了媒体的大力支持和关注,相关报道共60多篇,产生了很好的宣传效应,成为三级委员基层协商、界别与地区联络组合作协商的一个有效实践。
文字整理   刘子烨   游思静  张希喆
责任编辑:杨骁希
转载请注明来源
  • 31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