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王个簃倾情上海吴昌硕故居
来源:政协联线 | 2020-11-09 15:11
字号


坐落于上海山西北路的吴昌硕故居,已成一处人文胜迹。为了展现这位早期海派文化主要代表人物晚年不寻常的寓沪生涯,王个簃、陆春龄等一些文化名人早在30多年前就积极建言。
现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艺术教育家王个簃曾为全国政协委员,历任上海中国画院第一副院长、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等职。早在1985年上海两会期间,他就发起并领衔提交了《请将闸北北山西路吉庆里十二号吴昌硕先生故居改建为“吴昌硕纪念馆”》的提案,引起文化界关注。
王个簃发起并领衔提交这个提案,是从上海文化的发展设想,出于对传承海派书画精髓的考虑。在美术界的政协委员之中,他无疑是最有底气为筹建吴昌硕纪念馆发出呼吁的。
王个簃早年崭露头角时,被吴昌硕发现并成为入室弟子,悉心指点。缶翁曾撰一副对联赠给王个簃:“小印刻初成,遐哉皇古;长城攻不克,突起异军。”这是称道王个簃的篆刻和诗意气息高古,追溯秦汉。缶翁还曾题王个簃山水画:“个移大弟泼墨处,浑穆生动,兼而有之,时手鲜有其人,缶亦当退避三舍。”缶翁在仙逝前不久,特意于西泠观乐楼前单独与王个簃合影,当有“衣钵相传”之意。缶翁病故后,王个簃又继续推行“吴派”金石大写意画风。
王个簃在晚年,常深情地对朋友们谈起缶翁,并多次去山西北路考察吴昌硕故居现状。在第五届全国政协会议上,王个簃与陆春龄在一起参加小组讨论的间隙,也讲到吴昌硕故居的保护利用。前几年,我曾数次见到陆春龄,这位曾任全国政协委员的“笛王”,虽已耄耋之年,但仍精神矍铄,他得知我热衷于文史并关心吴昌硕故居,曾特意告知:“个簃先生以前跟我说过,在1984年,参加一个纪念昌硕先生140周年诞辰的活动之后,他又到闸北吉庆里察看吴昌硕故居,见石库门很陈旧,安全也存隐患,很担心这极有价值的文物管理保护不到位。”随即,他又补充道:“个簃先生说他经考虑,准备拟一件提案,与几位有影响的美术专家相商,一起提建议。隔了不久,当我看到提案稿,就很赞同所提建议。那时,全国两会比地方早,我经个簃先生同意和支持,于翌年把建议在故居造吴昌硕纪念馆的提案拿到了北京。”王个簃与陆春龄虽专业背景不同,但两位名家对保护利用有价值历史建筑和传承申城文脉的重视显然是相同的。
1985年上海两会期间,王个簃在《请将闸北北山西路吉庆里十二号吴昌硕先生故居改建为“吴昌硕纪念馆”》提案登记页,亲笔签名,并把自己作为联系人,注明联系地址、电话;政协委员中的书画名家应野平、张雪父、钱钧匋、洪荒等,也在提案登记页亲笔签名。
王个簃领衔的这件提案,在“理由”中说明:“近代美术大师吴昌硕先生,擅长金石、诗、书、画四绝,他毕生为繁荣和开拓我国国画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流风遗韵,影响极深远。去年,适逢昌硕先生诞生140周年,上海、杭州及其故乡浙江安吉县,先后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表达了人们对这位艺术大师的崇敬和怀念。昌硕先生晚年由苏州移居上海闸北区北山西路吉庆里十二号,直至84岁逝世,长达约20年之久,他一生重大的艺术活动都在上海。现在,北山西路原屋还完好,为此我们建议将他的故居保留并改建成为‘吴昌硕纪念馆’,使一代大师的故居和艺术与世长存,中外共仰”;在“方法”中说明:“成立‘吴昌硕纪念馆’筹建组。筹建组在市主管部门领(导)下,邀请包括下列各方组成:市文管会、美协、美术馆、画院,市政协、闸北区政府、闸北区政协,吴昌硕先生门生故旧及亲属,其他等等。”在最后,他又一次亲笔写下“提案人:王个簃”,体现出一种特别认真负责的态度。
在上海市档案馆相关卷宗中,可见《请将闸北北山西路吉庆里十二号吴昌硕先生故居改建为“吴昌硕纪念馆”》的提案后面,所附的办理答复却是给“提案人陆春龄”的。因在全国两会中,该提案由陆春龄牵头,所以“转请上海市人民政府办理”时,本市相关部门就回应他这位主要提案人;而这个办理答复如此归档,则表明本市相关部门也同时回应了王个簃。在提案办理答复中说,北山西路吉庆里吴昌硕故居受到重视,已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以防被意外拆除;由于里面住着几户居民,而安置的房源紧缺,一时难以解决,市文管会在本市相关部门完成腾迁后方能启动全面修缮和纪念馆陈列设计。
1997年出版的《上海文物博物馆志》记载:“吴昌硕故居在闸北区山西北路457弄(吉庆里)12号。吴昌硕于民国二年(1913)至十六年(1927)去世时,住于此宅……故居为石库门里弄房屋,三上三下,外观为清水砖墙,吴昌硕住在二楼,东厢房为卧室,有床、桌、椅、安乐椅等,还有书橱,并供弥勒佛石像一尊。画室在客堂楼,有画桌,大靠背椅,椅前有踏脚板,另放椅凳。著名画家王个簃等曾在此学画。1985年8月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吴昌硕故居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时间,与本市相关部门的提案办理答复所说完全一致。由此可见,当年多位文化界知名人士在全国政协、上海市政协会议中积极建言有明显成效:促进了吴昌硕故居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对应建立吴昌硕纪念馆也达成了共识。
责任编辑:张杏梅

-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