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朱永新:疫情是加速器,推动教育以看得见的变化走向未来
朱永新/政协头条  
来源:政协联线 | 2020-04-28 10:02 字号
【编者按】
4月12日,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和俞敏洪在直播平台上展开了一场关于“未来教育”的对话。在对谈中,朱永新认为,现代教育体系都是依照工业化思维形成的。疫情给教育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却也成为教育变革的加速器,推动教育以看得见的变化走向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学校将会被一个个学习中心所取代,学习将真正实现个性化、泛在化和终身化。他希望老师、家长和学生都能通过这次抗击疫情思考教育的未来,更重要的则是在拥抱教育变革中享受教育本身。

当下,各省市学校学生陆续返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正在恢复,这是一个喜人的现象。疫情给教育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却也成为教育变革的加速器,推动教育以看得见的变化走向未来。未来的教育与科技密不可分,新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整个教育生态,技术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而我们需要做的正是拥抱变革、享受教育。
疫情催生“能者为师”
疫情阻隔了学生与学校,这固然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苦恼,但我在《未来学校》这本书中曾提出未来教育要以学习中心为核心,不再以学校为核心,不再把学生塞进现在学校统一的教育体系。我觉得疫情时期各类网上教学恰恰能推动这一变革,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喜欢学的课程。线上线下、分门别类,未来的学校会变成一个个学习中心,它会进一步形成它的特色化资源,在那里学习交往,这种交往有很大的新的特点,人员不是现在老师给你指定好的,你就在一班,他就在二班,而是一个共同体,就是学生自己组合起来的,他们有共同的兴趣,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学习目标。互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对教育的变革影响太大了。未来学校基本的构架,其实就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样一个新的背景下,过去很难做得到。未来所有的学习过程可以原生态地通过大数据来呈现。过去是你在一个校园里、一个班级里才是同学,未来在整个网络上也可以是同学,而且“全球同学”之间也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未来的学习、工作体系也会发生深刻变化,现在的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整个的学习是为工作做准备的,我把所有东西全部学好了,甚至连学什么专业、今后做什么工种都规划好了,这种是工业化的思维方式。按照我的理想,未来工作和学习期间它是一个交错进行时,我期待的理想模式不是30岁我书读完了才工作,其实20岁开始,人就应该工作,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人的创造力,人的这种激情在20来岁是最好的时候,等到30岁已经消磨的差不多了。而20多岁毕业以后,或者二十五六岁毕业以后,这个时候他是一个生活、家庭、工作交杂在一起最痛苦的时光。所以我主张未来的学习时间要弹性化,所谓弹性化,你不一定7岁上学,孩子其实在进入学校前已经开始学习了,在自然中、游戏中学习。然后你学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工作了。疫情打破了原有既定的学期安排,也让我们开始了是否一定要按照这种学期来安排学习的思考。我认为这样的思考不会随着疫情结束而停止,会继续深入下去。
我曾提出一个设想,未来会进入“能者为师”的时代,什么叫能者为师?也就是社会最优秀的精英群体来做教师。未来最顶尖的艺术家会成立艺术课程公司,来教人家学艺术。最顶尖的运动员会开体育课程。这样政府会购买服务,然后对那些穷孩子,边远地区的人,给予更多的就学券,让他想学什么都有机会,所以在这样一个教育的构架中,它可以极大程度消除教育的不公平,因为现在你指定他只能在这个学校,那他在乡村没办法选择最好的课程。
疫情极大催生了网上教学,诞生了一群“网红教师”,这或许正是“能者为师”的雏形,只是如何让这种风潮真正推动学习型社会的产生,还需要更进一步观察和总结。这方面,国家的力量不能缺位,未来的学习中心体系中,国家不妨建立一个大的教育资源平台,把最好的课程无偿地、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给所有人进行学习。
抗疫改变教育生态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教育研究的学者,我关注抗击疫情的思考如何改变教育生态。
庄子曾感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一场大疫,让众人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世间的了解程度等等,人们都会感到在自然面前的人类依然渺小,而学习和探索真理之旅没有终点。这不由令人反思学习制度本身。
我们现在这一套学习制度,它完全是为工作做准备的。未来,学习不应是简单为工作做准备,学习的泛在化和学习终身化是未来非常重要的方向。也就是说,不是说你上学才叫学习,现在我们把幼儿园叫做学前时期,学前它不是学习,其实这个理解是错的。我们在小学有母校,中学有母校,幼儿园没有母园。其实幼儿园是人生学习的开端,我认为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法国有一年召集诺贝尔奖获得者开会,问那些大科学家人生最重要的学习在哪个时期?几乎所有大科学家都说是幼儿园。
其实用脑电波图来看,这是有道理的。我看过人在一个月、两个月、两岁、3岁到7岁之间大脑发育的过程,他到3岁的时候他的大脑发育跟成年人已经相差无几了,所以那个时候是人的学习能力最强的时期,是建立大脑突触之间联系最关键的时期,那么,未来人的学习,为什么不打破现在这样一个阶段呢?我觉得这样就会打破封闭式的学习阶段,终身化的学习,所以你没有必要,像我们很多人一鼓作气念到博士为止,念到博士已经30多岁。其实人的创造性,人的这样一种主动性被激活以后,他自然而然会不断学习。
重要的是不是在哪里学、拿到了什么学历这些当前学习制度内的标签,而是你对世界的好奇心,这是真正的学习原动力。教育的核心不应是教,而是学,要把学的方法、学的能力教给学生,促进学习的终身化、思考的终身化。
今后的社会,将是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多元、更加重视人的真才实学的社会。一场大疫,固然让孩子们无法前往学校读书,却没有阻拦他们的学习本身。他们在网上学到了更多原先在课堂内学不到的新奇知识,他们学习到了一个伟大民族面对灾难时迸发的奋争精神,他们学习到了面对病毒沉着冷静探索解决之道的科学精神。为人父母,不要太为自己的孩子纠结,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要尊重他自己的选择,让他沿着他最好的方向发展。不要用“邻居家的孩子”来要求你的孩子。
这两个月以来,我就注意到,有一些父母很焦虑,觉得这个压力太大了,负担太大了。有一些父母很开心,他觉得难得人生有这么一个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光,他跟孩子一起讲故事,一起做游戏,他享受了很多过去没有享受过的温暖。其实大家都是一样在家里,你用不同的态度,你就有不同的体验,有不同的人生。所以我觉得这样一种人生态度,比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更加重要。
无论你是一个老师,还是一名父亲或母亲,或者还是一个孩子,我都希望你不要把教育作为一种负担,而应享受教育。
( 朱永新,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
责任编辑:李立峰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