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协同联动: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2019-01-15 16:12
字号


2018年,上海市、区两级政协广泛发动、积极助推,各个层面、各种途径,各个区域、各个领域全面入手,为长三角一体化建设贡献政协智慧。
建言献策
助力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2018年年初,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专设一场专题会议:“发挥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作用,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20多位政协委员就长三角一体化的各个议题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在听取了大家的想法后,李强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经到了全面深化的阶段,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深入推动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这为市政协2019年围绕长三角一体化议题开展的协商议政定下基调。2018年,市政协将长三角议题列入年度协商计划,将“发挥上海核心城市作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列为2018年大调研重点课题;推动召开首次长三角地区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建立联动机制,落实联合课题调研和联合民主监督等任务;组织各类座谈会等,发动委员积极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言献策。
2018年5月30日,市政协举行十三届三次常委会议,围绕“发挥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作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题协商议政。会上,政协专委会和委员们的建言内容丰富,有新理念——建议创造“龙头带动、机制协调、市场开放、专项推进、文化融合”的联动发展新模式,形成长三角地区网络化、同城化、一体化的梯次发展新格局;有新对策——强化核心引擎动力,建设重点示范区,增强区域战略协同,规范要素流通市场,完善市场规则标准;有新战略——打造上海核心大都市圈航空枢纽、提升区域创新资源共享供给能力、加强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推动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此后,在2018年8月27日和11月30日召开的市政协主席会议上,长三角一体化议题都是重头戏。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议政建言的精准程度、专业水平、可操作性,市政协组织了系列的学习、视察等活动。2018年5月3日,市政协召开专题学习会,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斌栋作“以利益共享促进长三角一体化”的专题报告;市政协人资环建委汇集有关长三角的各方资料,将电子版发给常委,供其学习参考,并邀请资深专家学者畅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18年5月23日,市政协召开课题调研座谈会,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市政协原副主席、市政府参事室原主任王新奎,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会长王战,市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等分别对相关课题调研提出指导性意见。专家学者的点拨、知情活动的举办,为长三角一体化相关协商建言提供了宽阔视野和独特视角,委员们参政议政的热情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构建机制
长三角地区政协协同联动
长三角一体化,区域联动是关键之一。上海市政协2019年着力推动长三角地区政协系统的联动协作,建立了机制、落实了抓手,工作卓有成效。
2018年6月20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政协主席签署《关于建立长三角地区政协联动机制的协议》。随后召开的长三角地区政协主席第一次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了一份份长长的长三角地区政协履职时间表,从2018年7月形成总体方案,到2019年2月视情向全国政协提交有关材料,事无巨细一一列明。这次会议,确立了两项机制:政协主席联席会议机制,即每年举行一次三省一市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和秘书长工作会议机制;会议还落实了两项任务:围绕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圈建设开展联合调研,以及围绕长三角区域污染防治协作机制落实情况开展联动民主监督。
联席会议已经召开了两次,两项任务也已经得到了落地。
2018年7月25日,三省一市政协“长三角区域污染防治协作机制落实情况”联动民主监督首次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三省一市政协相关负责人协商讨论民主监督相关事宜,并就完善相关实施方案开展讨论,提出意见建议。
在这项工作中,上海市政协重点聚焦《长三角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2018年工作重点》《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2018年工作重点》推进实施情况。2018年8月28日监督工作启动后,市政协聚焦长江(皖苏沪段)水环境保护上下游联动、区域跨界河流湖泊上下游联动、近岸海域污染整治,先后携手交通委、环保局等部门,以及宝山、嘉定、金山、松江、青浦和崇明区政协对口专委会开展监督调研。调研组提出,三省一市要进一步加强深层次协调合作,完善定期会商、信息共享、生态补偿等机制,更好地实现“上下游、左右岸”协同协作;在加强污染治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各地要联合开展技术创新、科技攻关,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
三省一市政协联动如火如荼,区政协与长三角地区各地市政协间的互动交流也不甘落后:
2018年8月3日,松江、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等九城市政协签署了《助推G60科创走廊更高质量发展共建协议》,搭建跨区域协商协作和联合联动的平台,为共同助推G60科创走廊更高质量发展建立了长效机制,注入了新的动力。
嘉定区政协与昆山市、太仓市政协签署《关于建立嘉昆太地区政协联动机制的协议》,建立主席联席会议、秘书长工作联动、联合调研及联动监督等联动机制;普陀区组织由3名驻会主席带队的“9+X”项研究课题调研组,分赴江苏、浙江、安徽调研,以调研成果助推政协工作提质增效;青浦区开展了“深度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专题议政会协商,组织委员们从建立协同对接机制、增强服务辐射功能、推进环淀山湖战略协同等角度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
经过这一年上海政协系统的积极与推进,一张覆盖长三角地区政协体系的协作、互动网络,正在逐步形成。
深入调研
针对关键环节提出建议
议政建言,课题调研是重要抓手。
“发挥上海核心城市作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2018年大调研的重点课题。课题调研启动于2018年2月底。随后,围绕规划对接、设施互通、环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务便利化等主题的一系列调研便紧锣密鼓地展开了。上海22个相关部门及区、企事业单位召开系列座谈会7次;赴苏、浙、皖三省深度调研,7天时间走访11个城市(县)召开12次座谈会;召开委员、专家座谈会5次。三省一市参与座谈的人员超过600人次,300余人次的常委、委员参与,共汇集80多个问题、近260条需求与建议……
在大量走访调研的基础上,课题组对调研情况进行深入研讨、系统梳理和综合分析,结合文献资料和专家意见,深化了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的认识,厘清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面临的瓶颈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对通过深入调研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市政协还整理形成“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需求与问题四个清单”,将三省一市的需求和问题,原汁原味地报送2018年度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参阅。不仅在常委会议上汇报课题调研成果,还通过“委员直通车”向全体委员征集建言,广泛发动更多委员参与议题讨论,将部分意见建议转化成建言和社情民意信息报送相关部门。
“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圈建设”是2018年长三角地区政协联合调研课题。上海市政协负责联合调研总报告及构建共享联动的“创新人才共同体”的分报告撰写工作。
按照调研方案要求,以三省一市政协副主席挂帅,形成“1+3+4+X”的工作路径(“1”:一次开题会议;“3”:三省一市政协联合开展三次跨区域的考察调研和集中攻关讨论;“4”:各地政协独立承担的四份分报告;“X”:各地政协的自选动作)。2018年6月以来,联合调研组先后召开研讨会等70余次,实地走访90余家。上海市政协在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构建共享联动的创新人才共同体开展分课题调研,重点聚焦长三角人才结构、人才吸引、人才流动的现状及问题,深入研究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调研组将构建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的基础与主要障碍总结为“三多”(创新资源多、科研平台多、有益探索多)和“三缺”(区域创新协同存在阻力,缺乏协调机制;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创新主体联系不够紧密,缺乏有效的跨地区科技合作途径),并提出了共创长三角联动体制机制、长三角创新品牌及创新合作平台等建议。
同时,各区政协也纷纷开展相关课题调研工作,青浦区政协就“关于把淀山湖打造成长三角城市群一流湖滨空间”为题开展调研,松江区政协的相关课题包括“实施‘1+10人才新政建设G60科创人才高地’”“打造松江G60科创走廊人工智能特色产业新高地”等。
责任编辑:王敏

-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