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视频|“厦门发展战略”启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025-07-04 19:49
字号

视频来源:央视新闻(06:51)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30多年前,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牵头组织制定了我国地方政府首部纵跨15年的发展战略——《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下简称《厦门发展战略》)。《厦门发展战略》以改革和开放作为总方针,推动了一系列开创性、前瞻性的战略举措,为厦门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系列报道《“厦门发展战略”启示》今天(7月4日)播出第二集《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里是厦门自贸片区。依托高效的数字政务系统,每分钟就有9票报关单通过审核,270万元的进出口货物顺利放行。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
早在30多年前,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在牵头组织制定《厦门发展战略》时,就开启了我国对自由港政策、自贸区理论的探索,创造性提出把厦门建设成“自由港型经济特区”的“三步走”战略构想:第一步在象屿建保税区;第二步把保税区扩大到全岛,转为自由贸易区;第三步有限度地全岛放开的自由港。
在回忆这段经历时,他说:“编这个规划的时候,自由港怎么搞?人员如何自由进出?金融、货币政策什么样?不知道,就去摸索,试点先行,摸着石头过河。”
发展自由港,港口是核心。
运输能力不够,设施不完善,而政府没有更多的钱给企业升级设备,这个问题不仅制约着厦门港发展,也困扰着当时厦门绝大多数国有企业。
经过反复调研,《厦门发展战略》提出,“通过财税改革”,“使企业具有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习近平同志推动厦门率先在全国出台税利分流措施,全市66家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实行税利分流、税后还贷,对不同企业,采取不同上交比例,尽可能把利润留给企业发展生产。这项在当时被称为“放水养鱼”的改革,一子落,满盘活。
为特区发展夯基垒台,《厦门发展战略》谋划了一系列先导性、基础性改革举措。在全国率先提出建立特区金融体系;率先布局用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首次提出“小政府、大社会”原则,建立精简高效的特区行政管理机构……厦门还在全国先行一步,推动政企分开,撤销厦门工业系统的机械、纺织等全部8个专业局。
敞开大门,实行全方位开放。《厦门发展战略》指出,要实行“外引内联”战略。对外要引进台资、侨资、国际资金以及先进技术;对内要联络内地的有关地市和企业。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厦门成立了我国第一家合资经营、企业化运作的航空公司——厦门航空;率先利用外债搞基础设施建设,促成了厦门机场扩建;组建了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他还创新将厦门经济信息中心列为全市基础工程,及时掌握国内外经济信息。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30多年来,厦门市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实现了从出口加工区到保税区到自贸试验区的迭代升级;连续成功举办24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来这里投资。
如今的厦门已经成为我国国际交通的重要枢纽、国际资本的重要聚集地、国际交流交往的重要窗口。
责任编辑:张希喆

-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