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照片背后的故事系列(二十四):全力营救邓演达
孙宋之声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5-14 16:07 字号
1931年8月13日,宋庆龄为奔母丧回到上海

1931年8月13日,宋庆龄为奔母丧回到上海


1931年7月,宋庆龄的母亲倪珪贞在青岛病逝。身在德国柏林的宋庆龄得悉后立即启程回国奔丧,于8月13日抵达上海。8月23日,宋庆龄致函《申报》《大公报》,郑重声明:“此次因母丧回国,暂拟留沪休养,外传和平运动,绝未参与”。
8月17日,邓演达因叛徒告密在上海被捕,旋即被押解到南京。邓演达是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忠实拥护者,也是宋庆龄亲密的革命同志。宋庆龄在海外居住期间,1929 年12月,邓演达特地从伦敦赶到德国与宋庆龄商量回国进行革命斗争的问题。宋庆龄赞成他“不但是要反对南京而且要反对一切其他挂名反对南京的军阀政客”的立场。告别时,宋庆龄绝对没有想到这是他们的最后一别。1930年2月,邓演达在保加利亚考察

1930年2月,邓演达在保加利亚考察


闻听邓演达被捕,宋庆龄竭尽全力地投入营救工作。宋庆龄在致杨杏佛信中谈到:“由于我对邓和牛兰夫妇案的关注,已收到许多卑鄙的信件。”自从踏上捍卫孙中山旗帜的道路后,宋庆龄已见多了这种卑劣无耻的手段,但是正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赞誉的那样,宋庆龄就如一头冲决网罗的雄狮,在雄狮面前,宵小之徒的无耻行径是不可能得逞的。宋庆龄凛然表示:“这些信并不能阻止我为争取释放他们而努力。”
 
1931年11月29日,邓演达被蒋介石秘密杀害。12月14日,听闻邓演达被害的消息后,宋庆龄立即赶赴南京。见到蒋介石后,宋庆龄说:“现在国难当头,你与邓演达的矛盾,我来给你作调解。你把邓叫来,我们三人当面谈谈。”蒋默然不语。宋庆龄又追问:“如果你觉得在这里谈不方便,就派人陪我去见邓演达,我先同他谈谈,然后再三人一起谈。”蒋仍默然。最后,宋庆龄表示一定要见邓演达,蒋介石才不得不说:“你已经见不到他了。”宋庆龄听闻后悲愤难耐,一手把茶几掀翻,蒋介石急急逃上楼去。此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蓄意挑起九一八事变,入侵中国东北。国难当头,中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然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却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镇压日益高涨的学生爱国运动,公然杀害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种种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民众的愤怒。
 
12月19日,宋庆龄为抗议国民党政府的罪行,用英文拟就了一篇义正词严的宣言,由人翻译后送到《申报》馆。上海日报公会会长、《申报》总经理史量才收到宣言后,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各报全文刊载《宋庆龄之宣言》。上海除《民国日报》外,其他各报都全文刊载了宋庆龄的声明。1931年12月20日,《申报》发表《宋庆龄之宣言》

1931年12月20日,《申报》发表《宋庆龄之宣言》


宋庆龄在宣言开篇便讲道:“当作一个政治力量来说,国民党已经不复存在了。”在痛斥国民党政府背叛革命、屠杀人民、镇压抗日爱国力量之后,宋庆龄明确表示:“惟有以工农政策为基础的党才能为社会主义打下基础,才能粉碎军阀的势力并摆脱帝国主义的枷锁。”“只有以群众为基础并为群众服务的革命,才能粉碎军阀、政客的权力,才能摆脱帝国主义的枷锁,才能真正实行社会主义。”
《宋庆龄之宣言》标志着宋庆龄政治思想已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不仅意味着宋庆龄对国民党已经彻底失望,也是宋庆龄第一次公开表示中国应该在代表工农阶级利益的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真正实行社会主义。
责任编辑:杨骁希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