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民进中央委员胡卫:健全特殊教育体系,弥补孤独症矫治短板
胡卫/政协联线  
2024-04-16 12:43 字号
关爱和扶助包括孤独症患儿在内的弱势群体,为弱者构建起安全温馨的港湾,是响应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未成年人保护和特殊教育重要论述的表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关注日。近年来,儿童孤独症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呈上升趋势。面对这一形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儿童孤独症的预防与矫治工作,健全与之相适应的特殊教育体系,以帮助患者更好克服障碍、融入社会、实现自我。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工作者,谨从教育视角,谈一些如何更好关爱和帮助孤独症儿童的浅见。
首先,要强调全程性,建构覆盖终身的特殊教育体系。重点是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从婴幼儿“关键期”入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矫治。幼托教育阶段是婴幼儿的情感、语言、习惯等能力培育及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在该时期,应通过创设良好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紧密结合孤独症患儿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矫治。二是重视幼小衔接,推动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的融合教育。在这一阶段,关键是要根据孤独症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并采取特教班、特教学校、随班就读乃至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实现适龄孤独症患者就读全覆盖。三是大力发展高中阶段的特殊教育。根据孤独症学生的数量和需求,单独举办高中教育部(班)或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孤独症学生随班就读。同时,积极推动职业院校开展适合孤独症学生的职业教育。
其次,要注重适配性,拓宽孤独症群体的就业渠道。关键是要增强信息的对称性,纾解用人单位用工需求与特殊学校人力供给之间所存在的脱节局面。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压实企事业单位在安置包括孤独症人员在内的特殊人群就业方面的社会责任,建立相关信息平台,为特殊人群就业提供更多的适配通道。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引导和支持特殊学校根据行业需求,优化培养目标,完善课程设置,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以增强特殊人群职业教育的环境适应性和岗位胜任力。
再次,要凸显专业性,完善特殊学校教育教学制度。关键是要在“特殊”两字上下功夫,避免与普通教育的同质化。为此,一方面,要着力完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突出孤独症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及职业能力培养,开发更加专业化、实用化、校本化的课程及教程,同时借助游戏、音乐、艺术等多元化手段,更好教会学生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及应对日常挑战等方面的技巧。另一方面,要着力优化特殊人群培养方式。要着力提供结构化的教学环境,以减少外部因素对孤独症学生的干扰,同时针对孤独症学生的不同特点,实施个别化教学,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综合评鉴制度,倡导医教结合、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推行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培养模式。
最后,要强化协同性,推进特殊学校与社会环境共建。虽然学校教育在特教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参与同样不可或缺。特殊教育的环境建设必须与社会大环境建设紧密结合、相互配合。为此,应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各界正确看待孤独症,形成共识并摒弃偏见。同时,要鼓励和支持民间组织、志愿者、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和教育工作。此外,政府应出台更多支持政策,以保护和落实孤独症患者在教育、医疗和就业等方面的权益,切实减轻孤独症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总之,帮扶弱者体现了整个社会的精神升华。我们应努力营造尊重孤独症群体的社会舆论氛围,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通过治疗、康复和教育矫治,不少孤独症患者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为了孤独症患儿的未来,全社会都应积极行动起来,加快构建和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引领、学段衔接、多方协同的特殊教育体系。
(作者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民进中央委员,上海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
责任编辑:黄铮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