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评论
  • 收藏
人水和谐,厚植一座城市的人民情怀
芜湖市政协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1-08-06 14:24 字号
——市政协围绕“水文章”贡献智慧力量
芜湖跨江带河,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水,是芜湖的灵气所在,也是芜湖最难得的资源禀赋。
7月7日,市政协十三届二十七次常委会会议通过《关于促进我市人水和谐的建议案》,助力芜湖加快实现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单一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凝聚全社会治水力量,把治水兴水这件关乎国计民生、子孙后代的大事抓实办好。
自1999年以来,市政协连续五届围绕水生态建设、水环境保护主题,每届提出一个建议案,不遗余力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共同写好这篇“水文章”
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水环境治理和城乡水利事业有了长足进步。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日俱增,也对芜湖的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政协为人民,是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市政协不断加强协商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履职质量。对于《关于促进我市人水和谐的建议案》,市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并在批示中强调:“‘人水和谐’建议案甚好,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我市‘水文章’。”
为了实施好本届建议案课题,市政协精心制定方案,确定“水资源利用与发展”“水环境治理与修复”两个子课题,充分运用“请你来政协,有事好商量”平台,通过扎实细致的调研、务实高效的协商,推动“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思路落细落实。
“比如,以前人们只关注吃得饱,而现在更关注吃得好、吃得健康。”对于该建议案的意义和背景,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负责同志打了个比方:同样,群众在不同阶段,对于“水文章”也有不同要求。以前,治水、用水的主要目的在于保障生产生活、防洪等。现在,我们不仅要牢固树立人文系统与水系统和谐相处的思想,还要从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安全等多个方面共同发力,形成良好协商氛围,广泛凝聚共识,共同提升这篇“水文章”的品质。
凝聚政协集体智慧
数次深入调研、向先进城市学习经验、形成4000多字的建议案……一条条建议见证了委员们的履职情怀与智慧,充分展示新时代政协工作的新气象。
“建议注重加强水利顶层设计,提升全市水利工程防洪减灾的整体能力。”该建议案起草时,市政协委员汪志文曾提出建议:同时,希望加强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水工程管理,努力营造人水和谐的发展环境。
“以深化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变‘多龙管水’为‘一龙治水’”“通过建设闸站等方式,实施引水入城工程,完善城区河网布局,改善城区生态环境、景观环境和居住环境”“要展现治水兴水的文化魅力,全面整合芜湖的水文化资源,推动水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围绕“人水和谐”主题,委员们深入开展调研考察,广泛听取意见,凝聚集体智慧,形成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这些对策建议,契合了时代需求,回应了群众的呼声,为促进人水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负责同志表示,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落实督办反馈机制,助力芜湖统筹解决好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水灾害防治等问题,加快打造“长三角中心区有特色有魅力的生态名城”。
人民政协为人民
从九届市政协提出的第一个建议案“保护‘两湖一山’”,到十届市政协建议案“保兴垾治理”,再到本届市政协建议案“人水和谐”,市政协对于“水文章”的持续关注没有改变,对于造福江城人民的情怀没有改变。
“建议案比提案的‘规格更高’,整个过程都是举全政协之力,更能代表政协的集体智慧。”市政协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往年建议案都是着眼于某个具体问题,此次“人水和谐”的建议案更多从宏观视角、顶层设计的角度,来思考这篇“水文章”。不变的是,每个建议案都呼应了时代背景,更体现了“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宗旨。
人水和谐,厚植一座城市的人民情怀。近年来,市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促进人水和谐建言献策、示范带头、凝聚共识,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芜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协商民主的过程中,市政协不断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进一步加强协商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履职质量。
一篇篇“水文章”的背后,是市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协助党委政府破解民生难题、增进人民福祉的缩影,也展现了市政协协商能力与履职质量不断提升。
“今后,我们将持续深化‘请你来政协,有事好商量’专门协商平台和九位一体‘线上工作法’,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加快建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城市、建设人民城市作出新贡献。”市政协主要负责同志说。
责任编辑:张雷
转载请注明来源
  • 1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