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委员风采|蔡金兴:传承苏作砚雕,打造“一亩砚田”
苏州政协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1-06-18 19:22 字号
【委员名片】
蔡金兴,男,汉族,1954年生于江苏苏州,祖传制砚,从事澄泥石刻及砚雕已五十多年,吴中区政协委员,江苏省(澄泥石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姑苏宣传文化领军人才,吴中文艺名家,东吴杰出匠师。
01
守护非遗半个多世纪

蔡金兴1954年出生在木渎藏书的一个小村落,村上人家几乎户户制砚。10岁不到,蔡金兴就跟父亲学会了刻砚。1968年藏书砚台厂成立。蔡金兴次年进厂,经过多年的技术磨练,他成为了厂里的技术指导。
上世纪70年代末,蔡金兴开始为苏州文物商店修补古砚,制作仿古砚台。这一过程为他打开了一扇认识古代砚雕的大门——原来古人制砚如此讲究,无不有法度可以依循。在此基础之上,蔡金兴接续传统,继承了苏作砚雕简约雅致的设计理念,作品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掌握了苏作砚雕的绝学。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砚台市场萎缩,蔡金兴率先开拓文房石雕。尤其是他所推动的石雕茶壶,因其独特的造型和栩栩如生的雕工,大受市场欢迎,带动了当地产业的大发展,迎来了当地澄泥石刻的第二春。
蔡金兴在传承方面不遗余力,几十年来,他直接传授技艺的徒弟就有几十人,还影响了当地大量的从业人员。进入21世纪,随着核雕、玉雕、木雕等行业的壮大,众多澄泥石刻从业者开始转行,并在这些热门行业中得到了更高的报酬。但是,蔡金兴和他的弟子们依然坚守,为澄泥石刻的后续发展积蓄了力量。
近些年来,蔡金兴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浙江博物馆、中国美院、苏州博物馆、苏州档案馆、苏州规划展示馆等单位收藏。2016年,苏州博物馆及苏州非遗办联合主办的“苏艺天工——蔡金兴砚雕暨澄泥石刻作品展”,在苏州博物馆成功举办。这也是澄泥石刻首次进入公立博物馆进行系统展示,砚台、石壶、笔筒、笔架、水盂、文盒等六十多件作品,引发观众反响强烈,极大宣传和推动了澄泥石刻的发展。
02
打造“一亩砚田”文化品牌

蔡金兴并不满足于个人成绩,他的梦想,是希望苏作砚雕和澄泥石刻能被更多人接受和认可。他的努力影响了儿子蔡春生,现在父子俩耕耘砚田,正在努力塑造“一亩砚田”品牌,希望以此推动苏州砚文化的发展。
目前,“一亩砚田”包括一个工作坊、一个艺术馆、一个公众号以及多个商店,力图做成国内有影响力的砚文化品牌。
蔡金兴苏作砚雕工坊的建设已经完成。工坊是蔡金兴早年的工作场所,内部环境经过一定的改造,成为一个既可以工作,又可以展示石料、工具设备、工艺流程和作品的空间。在砚雕工坊,还陈列着工坊收藏的㠛村石巨型石料,以及各时期的半成品,展示苏州澄泥石的历史文化。蔡金兴苏作砚雕工坊被评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吴中区技能大师工作室。
蔡金兴砚石雕刻艺术馆也已初步建成,将成为苏州首个专业的砚雕及澄泥石刻艺术馆。艺术馆计划分成苏州砚文化展示区、古代苏州砚雕展示区、当代苏州砚雕展示区、当代澄泥石刻文房展示区、互动体验区等,全方位展现苏州的砚雕艺术和砚雕文化。
此外,“一亩砚田”还开办了一个微信公众号,以专业、生动的内容传播砚文化,每期都有很大的阅读量。蔡春生在打造这个公众号时,非常讲究其纯粹性和实用性,内容是纯粹的砚文化推广,而且十分实用,让读者有所收获。
随着市场的萎缩,砚雕日趋小众,苏作砚雕如今已是亟需保护的非遗技艺。作为政协委员,蔡金兴一直通过各种平台大声疾呼,保护苏州吴中本土的非遗绝技。与此同时,他还积极献言献策,积极发挥政协委员作用,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反映社情民意。
(吴中区政协 | 供稿 )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