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
  • 评论
  • 收藏
让白玉兰更好绽放,民主党派组织、政协委员和党派人士等积极建言拓展市花城市文化价值
政协联线记者 顾晓红、马 赛 通讯员 吉朋晓  
来源:政协联线 | 2024-04-16 12:46 字号
2024年3月26日,第十届上海市民绿化节暨首届白玉兰文化节在徐汇滨江开幕。首届白玉兰文化节的宗旨,是通过白玉兰种植、白玉兰宣传展示等系列活动,推广拓展上海品牌文化建设,提高市花白玉兰的知晓度,弘扬白玉兰代表的城市精神和文化内涵。
1986年,经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决定白玉兰为上海市市花,象征着一种开路先锋、奋发向上的精神。市花白玉兰作为改革开放的时代产物,从一开始就蕴含着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在当年上海市园林管理局向市政府提交的《关于推荐本市市花的报告》所论证的理由之一就是:“白玉兰是本市春天开花最早的一种花树,先开花、后发叶,它带来春天的气息,象征朝气蓬勃,热情奔放。”白玉兰自成为上海市市花以来,其承载上海城市精神品格的特质被广泛认同,并在上海城市风貌建设、文化艺术评奖、对外友好交往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是城市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公共文化资源。
聚焦全面挖掘市花白玉兰的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让其更好成为深受市民认同和喜爱的城市精神代言载体,不少民主党派组织、政协委员和党派人士等持续积极建言。上海街头盛开的白玉兰 梅 怡 摄

上海街头盛开的白玉兰 梅 怡 摄

让白玉兰带来更多文化芬芳
作为城市象征符号之一,白玉兰不仅得到了市民的广泛认可,还在城市风貌建设、文化艺术评奖、对外友好交往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市花是城市宝贵的特色文化资源,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和名片,也是城市地域人文特征的浓缩与象征,同时还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着眼未来,应让市花白玉兰绽放出更多文化芬芳,助推上海建设全球人文之城。
2017年,民革上海市委成立课题组,调研市花的城市文化功能,以期以白玉兰具象化载体,助力上海城市软实力的落地落实。调研发现,市花白玉兰的城市文化功能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缺乏系统谋划,推广碎片化,虽在表彰评奖、建筑景观、对外友好、企事业标识等方面有些应用,但各部门、单位各自为政,缺乏整体规划和引导,导致市花应用与城市精神文化建设融合度不高,市花文化整体效应不显著。同时,市花未真正走进市民的文化生活,表现为市花主题活动载体较少,市民获得感甚微和群众性市花文化内容供给不足,受众面较窄。此外,市花及其元素的应用推广不规范,市花文化符号的知识产品保护意识薄弱,亟待建立相应体制机制。
2018年年初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期间,基于前期调研,民革市委提交“关于拓展上海市花白玉兰城市文化价值的建议”提案,建议进一步挖掘市花白玉兰的城市文化价值,丰富人文城市内涵,进一步拓展市花白玉兰的文化符号价值,塑造卓越城市形象,并进一步密切市花与市民文化生活的联系。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力:启动市花白玉兰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将市花文化纳入城市文化规划及城市风貌建设体系;借助花语、花艺、花意、花事,开展丰富的公共文化活动,将市花紧密融入城市文化;以白玉兰为元素,设计城市文化特色的标识系统,以花为语、以花识城、以花阅城,开发更多以白玉兰为造型的设计如路灯、窨井盖、路标等,增添软性文化微风景,让市民时刻感受到市花文化;举办市花文化节,拓展市花白玉兰的城市名片功能,建立市花白玉兰文化传播体系,并搭建平台,鼓励开展多元市花文化创意活动等。
提案承办单位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在办理结果为“留作参考”的提案答复中表示,市花的宣传、推广、应用涉及部门众多,在今后工作中将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围绕拓展上海市市花白玉兰城市文化价值开展以下工作:增加白玉兰种植范围,加强对白玉兰的科研力度;通过园艺大讲堂,传播市花文化;丰富市花文化为主题的群众性活动;结合城市精神宣传,丰富市花内涵;结合全市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推广市花文化。
2024年3月,这件提案中关于“举办市花文化节”的建言,得以落实。
期待一首朗朗上口的“白玉兰之歌”
2019年国庆节和第二届进博会期间,经过提升改造后的黄浦江两岸灯光秀,以其璀璨的光影融合、绝妙的音景配合,赢得了广泛赞誉。时任市绿化市容局工会主席、市绿化市容行业工会主席的市政协委员肖龙根注意到,每当“光影秀”展播时,上海中心楼顶上出现的画面是市花“白玉兰”,而为其配音的是民歌《茉莉花》。
“应该为市花配上一曲具有时代特征、上海特色的‘白玉兰之歌’。”2020年年初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肖龙根在所提交的提案“关于为上海市花白玉兰征集创作主题曲的建议”中建言,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通过专业约稿和全社会征集的方式,为上海市市花白玉兰创作遴选出一首符合市花白玉兰特质的主题乐曲。
提案承办单位市文化旅游局在办理结果为“解决或采纳”的提案答复中表示,进一步挖掘市花白玉兰的城市文化价值、人文内涵,创作一首具有时代特征、上海特色并能体现海派文化精神的主题曲,对于打造更具文化标识度的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市文联和上海音乐家协会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集聚上海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做好市花白玉兰主题曲征集创作的各项工作。可借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以往孵化《梁祝》等优秀作品的成功经验,通过专业约稿或向全社会征集的方式,为上海市市花白玉兰遴选扎根本土、深植时代、符合城市品格气质的主题曲。
2021年5月21日至7月2日在上海崇明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花博会的会歌由“一主四副”歌曲结构体系组成,主会歌确定为《花开中国梦》,四首花博歌曲是《牡丹颂》《玉兰花开》《鲜花盛开的岛屿》《花开的声音》,分别围绕会花牡丹、美丽上海、崇明岛、童谣进行演绎创作。其中《玉兰花开》借助上海市市花白玉兰,展现了“美丽上海”的主线,作品曲调欢快悠扬:一朵朵玉兰将每个枝头铺满,一个个微笑将浦江两岸点亮,白色的玉兰映照城市之光,大气谦和自如地绽放。每一朵玉兰给出自己一点香,每个人在上海为追求卓越梦想,玉兰齐争妍馥郁满城芳香,海纳百川开明睿智的力量。满城的白玉兰盛世中绽放,每条街的风里都是花香,这是最好的时光,这是最美的盛况。我们一起欢唱一起徜徉,满城的白玉兰盛世中绽放,每个人的心里充满芬芳,这是最好的时光,这是最真的向往。我们共同奋斗共同荣光,我们一起追梦迎风怒放……
“遗憾的是,至今上海市市花白玉兰仍然没有主题曲,期待朗朗上口的‘白玉兰之歌’早日响起。”肖龙根说。2019年12月11日,民革上海市委开展“花文化”课题调研,右前为王慧敏 (资料图片)

2019年12月11日,民革上海市委开展“花文化”课题调研,右前为王慧敏 (资料图片)

希望有更多“白玉兰文化推广大使”
第十届上海市民绿化节暨首届白玉兰文化节开幕式上,10位在白玉兰文化推广领域作出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获颁“2024年白玉兰文化推广大使”证书,为设立“白玉兰文化节”奔走多年的上海市人大代表、民革市委原副主委、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慧敏位列其中。
20世纪80年代,上海市民投票评选市花,白玉兰名列第一,然后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然而多年之后,王慧敏所在的上海社科院相关调研显示,超过一半的年轻市民对市花缺乏了解,不少人甚至分不清白玉兰、广玉兰和白兰花。这令王慧敏重新审视白玉兰在城市生活中的“显示度”。从滨江公园、城市景观带到郊野公园,她走遍都市街角,寻觅白玉兰的踪影,掌握真实准确的“白玉兰地图”。对白玉兰追踪,从她担任十三届上海市政协常委至今,已经持续7年。
“关于推进上海城市花文化发展,为市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建议”“关于发展市民花园,建设有温度城市的建议”“关于在浦东率先推动以市花白玉兰讲故事颂精神惠民生的建议”“关于黄浦江滨江带建设市花白玉兰景观大道的建议”“关于以市花白玉兰为媒,建立上海文化旅游海外宣传推广代言人队伍的建议”“关于协同推动市民花园建设,营造人民城市社区自治新空间的建议”“关于用市花白玉兰讲好上海故事,弘扬城市精神的建议”……从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始的5年间,王慧敏执笔提交了近10件与市花白玉兰相关的提案,不少建言得到采纳落实。
今年上海两会期间,王慧敏与来自9个区共26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交“关于加强上海市花白玉兰文化宣传的建议”和“关于在‘一江一河’建设市花白玉兰景观大道的建议”。“希望通过系统谋划、规范引导,推动白玉兰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焕活这枚城市美学徽章;同时加强种源创新、创意设计,拓展城市中的‘白玉兰经济’。”王慧敏还发现,不少口袋公园中种有白玉兰相关品种花卉。她进一步建议,新一轮城市更新中,规划者应提前考虑“玉兰同框”的设计元素。譬如,近期在社交媒体上走红的上音附中玉兰树,因与历史建筑同框的最佳机位引得游人排队打卡。在她看来,如果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张园等沪上地标性城市景观能有机嵌入“玉兰同框”,白玉兰就能顺势进入更多影视作品、文化创作,从而成为城市文化符号。
谈及如何进一步加强白玉兰市花文化的推广工作,王慧敏更多思考的是怎样更好构建“落地平台和实践抓手”。她回顾说,在时任民革中央副主席、民革上海市委主委高小玫的倡导和带领下,民革市委于2017年启动花文化发展推广“五年计划”。次年,“民革上海市委花文化实践基地”在静安区江宁路街道同乐坊内揭牌成立,还专门成立了花文化实践基地推进小组。作为花文化相关课题和系列提案的主要执笔人,王慧敏表示“这些都是平台和抓手”。
用市花文化助力提升城市软实力,让市花IP产生更多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价值,国内外有许多有益经验和做法。王慧敏提出要创新运作模式,研究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协同工作机制,整合文化、教育、旅游、绿化、城建等相关资源,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联动,形成共同推进的合力。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将市花文化纳入城市文化规划及城市风貌建设体系,特别是一些重大工程、公共空间的建设项目,充分体现出、应用好市花白玉兰这一上海城市文化符号。从1986年被确定为市花发展到今年举办首届白玉兰文化节,白玉兰在上海城市中的知晓度、能见度和认知度不断提高,王慧敏觉得还是需要加强宣传,并且跟上时代的节拍。“现在国风、国潮文创就很受年轻人的青睐,可以用更多市民朋友、年轻学生等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宣传、推广白玉兰,契合时尚化、数字化、体验化的发展趋势,让大家能够更主动、更感兴趣地发掘市花在城市发展中的文化价值及其承载的城市精神品格。”
责任编辑:张杏梅
转载请注明来源
  • 44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