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青蓝之光,照亮年轻的芭蕾
上海文联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2-09-30 15:03 字号
《白毛女》《浮生一梦》剧照
近期,上海芭蕾舞团在结束了《闪闪的红星》演出后,又开启了上芭2022年第二轮全国巡演,全团分为《白毛女》《浮生一梦》两个剧组,分别在各地进行演出。在上海舞协主席、上芭团长辛丽丽的带领下,上芭首席主要演员、艺术创作部主任吴虎生自编自导自演了《难说再见》《浮生一梦》,并和上芭青年编导陈琪共同创作了《青蓝紫》,其中《浮生一梦》集中展示了上海芭蕾舞团近年的原创作品。他们努力展现着上芭的“当下”:勇于探索的艺术家前辈播下了梦想的种子,传承者们用智慧的源泉浇灌着灵感的花朵,把“海派芭蕾”的韵味与活力尽情展现在观众眼前。
能如此快地重启演出,也在于 “停演不停功”的坚持,每天都付诸的行动。今年5月3日,尚在疫情封控期间,辛丽丽带着6名演员组成“突击队”,返回剧团,实行驻团闭环管理。与此同时,5月9日起,所有居家的演员每天准时通过在线会议软件开启线上基训课。此外,上芭还开启了“艺起前行”线上直播,包括19部海派芭蕾代表作、由辛丽丽执教的芭蕾大师课等,共在线上轮番播出40余场,播放量超4000万。自2020年2月上芭试水直播“云课堂”以来,“口罩芭蕾”以及背后“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精神持续感染着大量网友。辛丽丽表示,希望通过直播让更多人看到芭蕾明星的普通日常以及上芭25岁以下的新人,他们是舞团的未来。
专业舞者vs斜杠青年
让年轻的力量发光发热

一个舞团要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人才。2011年起辛丽丽担任上芭团长,从台前到幕后,从舞者到创作者、管理者,在致力于舞团艺术风格探索的同时,也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培养下一代。“对他们而言,我是老师、家人、营养师和心理辅导员。2000年,范晓枫参加第19届瓦尔纳国际芭蕾比赛,心理压力太大,躲在房间打起退堂鼓。我比她还着急,但只能耐心疏导。她最后拿了那年瓦尔纳国际芭蕾舞比赛青年组女子金奖。同一年,季萍萍参加第九届巴黎国际舞蹈比赛,当时她已经26岁,也许是最后一次参加国际大赛了。但我看中的人,绝不放弃。她最终拿到了青年组女子金奖。吴虎生2007年拿了第九届美国纽约国际芭蕾舞比赛依戈·尤斯科维奇评委会特别奖以及大赛男子组第一名。他这个奖更不容易,他个子太高,力量不足,进团之后连续苦练了三年。每年除了大年初一,没休息过一天,他浑身上下没有一个关节没受过伤。芭蕾就是这样,美丽的花朵都是用辛劳的汗水浇灌的,只有持之以恒的付出才会换来收获。”
 
辛丽丽指导演员
其实2007年获奖时,就有顶尖芭蕾舞团两度向吴虎生抛出橄榄枝,但他干脆地拒绝了,“我留在上海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事实也正是如此。从群舞一步步“跳”到舞台中央,到成为近20部大型芭蕾舞剧中最重要的男主角,剧目排演和国际大赛的轮番历练,让吴虎生迅速成长。对此,作为团长的辛丽丽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开始考虑如何让“小虎”以及团里很多像他这样的年轻人,获得最大意义的“可持续成长”——同时,这也事关上海芭蕾舞团的可持续成长。铁打的舞台,流水的舞者,这并不是辛丽丽想要的,她希望打破这种“宿命”,于是,她开始鼓励吴虎生尝试新的角色——舞蹈编导。
2017年,吴虎生首次尝试中型芭蕾作品创作——《难说再见》。而立之年,从零起航,这个过程显然不会那么容易,现在每每回想这个“第一次”,吴虎生仍然会感慨一句,“太难了”。“作为演员,我只要关注我自己的角色,但作为编导,要知道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编舞的经历真的让我仿佛重新认识了自己。”
 
 
《难说再见》剧照
但收获随之而来,“随着创作的深入,我越来越享受这个挑战,从构思的形成,到音乐的选择,到演员的确定,尽管其中经历过种种困惑与踌躇,但日复一日这个作品在自己手下逐渐丰满、成型,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2017年创作《难说再见》后, 吴虎生又创排了《荆棘》《惊蛰》《触不可及》《浮生一梦》《青蓝紫》等作品,获得了诸多奖项……
 
 
《浮生一梦》剧照
“我的创作之路才刚起步,但我想把这条路走得更宽一点,去影响更多年轻的舞者,告诉他们只要你愿意,这一行一样可以走很远。哪怕我这辈子不能编出非常优秀的作品,也可以做些积累,为之后更年轻更有才华的人做铺垫。”吴虎生说。而这也正是团长辛丽丽的初衷,纵然舞蹈演员的舞台生命有限,但是在上芭,每个人的艺术生命都可以多姿多彩、蓬勃长青。
芭蕾明星vs青年领袖
让“青出于蓝”成为上芭的追求

2014年,吴虎生成为了一名兼职团干部,任上海芭蕾舞团团总支副书记,2021年,他成为了上海芭蕾舞团团总支书记和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团委书记。在做好基础团务工作的同时,吴虎生积极整合中心旗下资源,带领团委联合高校在疫情期间打造了“青年艺术家进复旦”系列活动,组织团员积极投身于“上海脑瘫儿童芭蕾训练营”项目等,将艺术的力量延伸到舞台之外。去年,上海芭蕾舞团团总支在他的带领下,提出了青年人才服务行动“青蓝计划”,以“传帮带”的形式在业余时间帮助青年演员提升业务能力,也为团组织进一步了解青年所思所想提供了契机。如今,这一活动已开展至第十一期,吴虎生也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领头羊和定心丸。
上海脑瘫儿童芭蕾训练营
谈到为何会提出“青蓝计划”,吴虎生腼腆地说,这不是他的创举,这只是上芭的传统。这一点,辛丽丽深表认同:“团里现任首席主要演员范晓枫、吴虎生都是刚满20岁便在多个国际顶级芭蕾舞比赛中拔得头筹,同时通过精品剧目的轮番历练,逐步从‘明日之星’成长为‘芭蕾明星’的。从‘后备人才’培养成‘拔尖人才’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旅程,在这段意义非凡的艺术苦旅中,上芭一直力求为他们提供大量优秀的芭蕾作品,甚至为他们量身打造舞台角色,让他们与世界一流的编导、艺术家团队合作,帮助他们在排练和实践中形成开阔的艺术视野,最终成为舞台上最耀眼的首席明星。”而除了最大程度地保护好“今天的台柱”,让第一线的,尤其是最拔尖的领军型演员尽可能多地在舞台上发光发热的同时,上芭也为“昨天的台柱”度身打造舞台角色,充分发挥其舞台表演经验丰富的优势以及“传帮带”作用。
 
“青蓝计划”——志愿芭蕾基训课
如今正崭露头角的青年演员戚冰雪无疑也是上芭人才培养体系的受益者。2014年,刚刚从舞蹈学校毕业的戚冰雪正茫然于职业之路何去何从,恰逢上海芭蕾舞团在招聘,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报了名。正是这次至关重要的抉择,让戚冰雪梦想的画卷徐徐展开。进团第一年,她就参加了第三届北京国际芭蕾舞比赛,并且拿到了女子青年组第一名。2015年,进入上芭仅一年的戚冰雪迎来了自己的机遇和舞台,当时上芭大戏《长恨歌》开演在即,原定的女主角却突发急症,于是正在北京参加比赛的戚冰雪被紧急召回。一个18岁的新人,又是进入舞团的第一台戏,对于戚冰雪固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对于上芭,做出这个决定却更显勇气和底气。因为只有敢于给年轻人舞台,上芭才能真正拥有一批实力过硬的新鲜血液和后继力量。
“其实拿到这个机会,我一方面挺惊喜的,一方面也挺紧张的。但是领导和前辈们的信任真的给了我很多动力,我觉得还是要逼着自己迎难而上,然后,逼着逼着,我觉得这几年我真的成长得蛮快的。”如今的戚冰雪笑起来依然是个一脸甜蜜的小姑娘,可是,已经有了“台柱”的从容和底气,而这些底气,正是来自她背后这个“团魂”熊熊又生机勃勃的集体:“虽然训练很辛苦,但我一定不会离开芭蕾的舞台,因为我知道那一刻舞台上不仅仅只有我自己,还有一代一代上芭人的热爱和理想!”
《长恨歌》剧照
 
 
《茶花女》剧照
不只是戚冰雪,事实上,在上海芭蕾舞团,还有许多和她一样的青年舞者,通过每年百余场演出,以老带新、以戏带人的培养体系,正一步步成长为优秀的新生力量,那些前辈们燃烧自己照在他们身上的光,最终让他们自己也发出光来,共同点亮了舞台。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