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衔接”有道,虹口区政协织密“协商于民”履职一张网
政协头条记者 谢臻  
来源:政协联线 | 2021-09-03 08:57 字号
十余年探索创新,十余年打磨完善,十余年履职为民。引导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协商在基层,更好助力社区治理的生动实践,正在虹口区焕发着勃勃生机,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衔接之道”日益彰显。
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虹口区政协的探索始于2008年。当时,区政协尝试在区内部分街道试点委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社区活动组机制。“当时街道的党工委书记和主任会定期向政协委员通报工作情况,并听取委员意见建议。”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苏丽回忆道。苏丽那会儿恰好是一名区政协委员,如今也是区政协四川北路街道活动组组长。
第二年,这项工作也顺理成章地迅速在全区各街道铺开。从简单地听取工作报告到深度融入社区治理,通过十余年的实践,虹口区的每条大街小巷已深深印刻了政协委员们的履职痕迹。
建章立制,筑牢“衔接”根基
本届区政协自换届以来,聚焦制度化建设集中发力,继续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新的工作局面逐步推开。
“为进一步突出服务街道的特点,我们将原有的8个社区活动组改名为街道活动组,并设立与其他专委会同级的地区指导委员会,统一管理、服务和精准指导街道活动组工作。”区政协相关负责人介绍,区政协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推进区政协委员街道活动组工作的实施意见》《虹口区政协委员街道活动组工作标准》《先进街道活动组的评选办法》等制度,并将委员在街道活动组中的表现纳入虹口政协“履职通”信息系统,进一步为委员在基层履职增强了底气,增添了动力。
区政协还通过设立“虹石榴协商议事厅”,自下而上由街道根据区域情况研究提出协商议题,再综合各方意见制定协商计划,组织部分全国、市、区三级政协委员深入基层,定期邀请街道负责人向委员介绍街道重要工作,帮助委员了解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大政策和工作举措,在此基础上开展协商。
“根据规定,由担任区政协委员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担任活动组组长。”苏丽介绍说,建章立制后各项工作的水到渠成,“每年我们街道都会根据区域情况研究提出协商议题,今年的重点议题是‘塑造特色养老服务品牌,打造老年宜居社区’。”
有了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这根“主心骨”,委员们在基层履职被牢牢黏在了街道中心工作上。不仅为相关工作的推进带来了全新助力,也激发了委员的履职热情。
“通过深入基层,让我对如何在政协履好职,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来自中国银行的本届区政协委员庄薪表示,正是通过在四川北路街道活动组的履职,让她把准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四川北路街道是老城区,街道老龄化程度高,百岁老人总数居全市前列。”对街道情况如数家珍的同时,通过长期联系群众,庄薪的心里有了一本账。这本账上有居民对养老服务的诉求,更有破解难题的妙招。
今年活动组的“养老”选题一经确定,庄薪立马就想到了中国银行曾参与的社区服务中心相关建设。她主动做起牵线搭桥工作,4月便和活动组的委员们,赴外区“为老服务中心”参观学习,实地了解了社区长者食堂、智慧健康驿站及社区共享空间,了解了如何运用科技赋能智慧养老,满足社区老人助餐、助浴、健康管理、健康指导等多种需求。
这场调研可谓直击要点,许多好的做法直接得到了借鉴。如今新建的社区食堂里已开始安装数字设备。部分硬件设备的升级改造,正是经庄薪牵头,由中国银行提供的。
让庄薪没想到的是,“金点子”传到了区政协北外滩街道活动组,借着“现有场地”的优势,7月29日率先开业的惠临客堂(社区食堂)先行携手中国银行就社区食堂支付模式进行试点升级。
“社区治理需要更多元的社会力量参与。”在庄薪看来,由各个界别组成的人民政协,在参与基层治理中蕴含的巨大潜力,这也为她今后的履职拓展了空间。
汇聚众智,激活“衔接”能量
精准确定协商议题,不仅带动了活动组全体委员的全情投入,区政协还将汇聚起更丰厚的协商资源,作为激活“衔接”能量的钥匙。今年3月,区政协主席石宝珍带头参加“协商在基层”活动,相关部门和街道负责人共同与街道活动组的政协委员、部分跨界委员、居民区书记和养老院代表就“养老”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共谋良策。
在各个街道里,各界委员齐心协力的生动事例更为丰富。在四川北路街道,不仅有庄薪这样金融界委员们的履职身影,还有许多来自科技行业的政协委员,正借用他们的专业优势和技术特长助力社区垃圾分类等工作,如通过智能化设备利用互联网技术服务于垃圾分类与数据监管,加强与城运分中心对接,加强垃圾分类在“一网统管”系统中可视化的应用等。
欧阳路街道活动组聚焦创新发挥委员界别优势,促进协商议事工作成果转化,面向委员开展“微心愿”征集、“微公益”传递,不断丰富拓展委员“为群众办实事”形式。曲阳路街道活动组主动跨前,建立全区首个政协社情民意观察站,贯通委员深入基层路径。北外滩街道活动组近两年来,先后由不同界别委员提出大力开发建设北外滩文化活动、加强北外滩品牌建设、打造北外滩国际化社区等具有前瞻性的建议,对北外滩的规划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区政协相关负责人说,全区8个街道活动组都有各自的创新。区政协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协“协商于民”工作最新要求,建设和申报8个“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均通过了市政协审核、获得授牌。下一步,虹口区政协将逐步建立包括一个区级“协商于民”总站和一批位于街道、委员单位、园区、楼宇的工作站在内的政协委员工作站体系架构,织密“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履职一张网,进一步组织委员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亮出专业水平、收集民意民声、树立委员形象、体现担当作为。
深耕细作,彰显“衔接”实效
“政协委员就是要当好群众和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已是两届区政协委员的刘雨修,从担任委员伊始,就深入参与到旧区改造工作中,经过多年的实践,他对委员在基层有了不少认识。
“这些年,区政协曾专门在旧改基地设点,让我们法律界和相关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政协委员进驻,协助推进相关工作。”为当地群众化解产权纠纷、处理私房征收、公房同住人资格认定……近十年里,刘雨修履职为民从未懈怠。
“这些事情,每一个好律师都能做,但政协委员还得干什么?”刘雨修对此并不满足,还在不断探寻着答案。“委员和一般专业人士下基层,最大的区别在于,委员不‘站队’。”他以律师职业举例,作为律师,要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利益,立场明确,但政协委员不一样,“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发挥好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纽带作用上。”
把真实的群众呼声带到政府,帮助有关部门找到问题的症结,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寻找群众利益与政府作为的平衡点。秉承这样的理念,刘雨修成为一名“旧改”专家,群众爱找刘委员,政府有关部门更爱找他。在虹口区,近十年来,许多旧改地块的征收补偿意见出台前,刘雨修常常会作为专家之一被有关部门请到意见征询的座谈会上。
“衔接”之道要在“衔接”。从刘雨修身上,清晰地彰显了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而这样的优势,也在虹口区的基层治理中被逐渐放大。
8月5日,在“协商在基层——优化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周边交通专题协商会”上,区政协邀请区领导、委员、委员单位和区交警支队,就方便百姓就医的民生议题进行协商。议题的来源,正是7月22日在区政协“关于北部医疗中心建设情况”界别协商活动上,委员们从基层带来的“共性”问题——四院新址交通不便。不到两周,区政协就找来了各利益相关方召开专题协商会,会上委员“金点子”频现,共推动了三大项数十条具体解决方案的落地。
推动增加“白领午餐”挂牌点、制作垃圾分类新时尚宣传片、会同居委会协商化解小区停车难、调研更好改进小区物业服务……现如今,“衔接之道”已深深融入虹口的每一条街巷里弄。
责任编辑:张杏梅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