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1920年毛泽东上海纪事: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李佳蔚/澎湃新闻  
2021-02-23 14:00 字号
视频来源:澎湃新闻(02:03)
“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毛泽东的这番表白,见载于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
上海安义路63号,1920年毛泽东旧居外景。 本文图片均来自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那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前一年,27岁的毛泽东从北京辗转抵达上海,在一幢沿街的两层楼房里住了两个月。如今,这幢砖木结构的楼房已被现代化的高楼所包围,步履匆匆的人们穿梭往来于这一片繁华商圈,间或有人推门进入这幢安义路上的两层楼房,追寻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轨迹。
1920年毛泽东旧居一楼内景,一名参观者驻足瞻仰。
1920年5月5日到7月初,毛泽东在上海很忙。
一张摄于1920年5月8日的照片里,毛泽东和旅沪新民学会会员在半淞园集会,送别赴法勤工俭学的学员。新民学会是毛泽东、蔡和森等于1918年组织的进步团队。
那天的会上,他们讨论了新民学会会务问题,确定“潜在切实,不务虚荣,不出风头”为学会态度,议定介绍新会友要有四个条件:纯洁、诚恳、奋斗、服从真理。
1920年5月8日,毛泽东和旅沪新民学会会员在半淞园集会时合影(左起第七位为毛泽东)。
置身这座旧居中,很容易被百年之前的热忱所感动。毛泽东在1920年冬《新民学会会务报告》第1号中写道:“这日的送别会,完全变成了一个讨论会了。天晚,继之以灯。但各人还觉得有许多话没有说完。”
爬上木梯,二楼的亭子间是卧室,床、椅子、写字桌等几件不大的家具占据了大部分空间。1920年,毛泽东和新民学会的两名男会员挤一间,一名女会员住另一间。该旧居展馆馆长刘卫星介绍,当年毛泽东就睡在靠北的落地长窗旁的板床上,而他在上海期间为商讨湖南建设问题写就的多篇文章,也都在这里完成。
1920年毛泽东旧居二楼的亭子间为卧室。
当时,毛泽东在上海的《申报》、《时事新报》、《天问》等报刊上,接连发表《湖南改造促成会发起宣言》、《湖南人再进一步》、《湘人为人格而战》、《湖南改造促成会复曾毅书》等文章。
这些文章透露出一段历史背景,也是毛泽东来沪的重要目的。1919年12月,毛泽东领导的“驱张运动”在湖南掀起热潮。当时,军阀张敬尧主政湘事,无恶不作。毛泽东同新民学会会员、湖南学联骨干等,果断在长沙发起驱张运动。随后,他率领驱张请愿团先后到了北京和上海,为运动造势。
1920年6月26日,张敬尧的军队全部撤出湖南省境。驱张运动,成为毛泽东独当一面发动起来的第一次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政治运动。
1920年6月7日,毛泽东写给在京的老师黎锦熙的信。
浏览展品时,还会看到毛泽东6月7日写给在京的老师黎锦熙的一封书信。他介绍了来沪经过和住址,透露了在上海尝试工读互助的一段实验生活。
毛泽东和彭璜、张文亮几个人在民厚南里租了几间房,尝试共同做工、共同读书,有饭同吃、有衣同穿。但经过亲身实践,他很快发现了弊端,便在致信黎锦熙时坦言,“工读殊无把握,决将发起者停止”。
实际上,这段时期毛泽东的思想开始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处寓所,见证了毛泽东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先是1920年春天,来上海之前,毛泽东在北京同李大钊等人密切联系,阅读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等书籍。
当他来到上海,陈独秀正同李达、李汉俊等筹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毛泽东多次前往老渔阳里2号与陈独秀促膝长谈,一起探讨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后来同埃德加·斯诺回忆说:“我第二次(注:实为第三次)到上海去的时候,曾经和陈独秀讨论我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陈独秀谈他自己信仰的那些话,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1920年夏,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一年之后的7月,毛泽东作为湖南共产主义组织的代表再次来到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此,中国历史迎来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920年毛泽东旧居一楼,一座毛泽东半身像。
(原题为《1920年毛泽东上海纪事: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责任编辑:陈睿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