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峰起云泳|文徵明与江南
施泳峰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1-01-18 09:06 字号
杜牧笔下的江南春色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千里江南是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倪瓒笔下的江南春色则是“汀洲夜雨生芦笋,日出瞳昽帘幕静”,千里江南是木叶初碧,草长莺飞,一派旖旎迷离的景象。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一百多年以后文徵明将倪瓒笔下的江南春色以绘画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流传至今的文徵明《江南春词意图卷》。
近期,上海博物馆举办“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展览的190件文物在讲述江南历史基础上,呈现出江南艺术独特魅力,展品中就有这幅明代文徵明《江南春词意图卷》。此画长110厘米,宽22.3厘米,纸本设色,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整幅画卷“郡富湖山,境绕竹树……春时风日和畅,招携名辈,远胜邀游,溯沂上之高风,追山阴之逸轨”,这已经不再是倪瓒笔下清冷忧伤的江南春色,而是文徵明心中“春湖落日水拖蓝,十里青山行画里”的江南盛景,是“十丈软红尘,天下第一等”的富贵风流去处。
如果说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盎然春意,黄庭坚笔下的江南是“炉烟郁郁水沉犀,木绕禅床竹绕溪”的慵懒夏日,李煜笔下的江南是“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的孤寂秋色,黄公望笔下的江南是“鼋石矶头宿雨晴,蛟峰祠下树冥冥”的寂寥冬夜,那么文徵明画笔下的江南既有“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春天,也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夏天,更有“月落乌啼霜满天”的秋天,还有“日暖初感漠漠沙”的冬天,这是明媚的春风,这是温润的夏雨,这是秀逸的秋霜,这是闲适的冬雪,这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文徵明笔下的《江南春词意图卷》,江南不再是倪瓒“清秘风烟更寂寥”的萧瑟伤感,而是“吴山吴水尽含情”的温润诗意。
文徵明(1470年-1559年),原名文壁,字徵明,以字行,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弟子私谥“贞献先生”,是明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嘉靖二年(1523年)被授予翰林院待诏之职,三年后辞官归乡。文征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与沈周共创“吴门画派”,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文徵明既没有唐寅的诗酒风流、大喜大悲,也没有祝允明的愤世嫉俗、恣意张扬,更没有徐祯卿的年少轻狂、才气逼人,他靠着自己的勤奋与专注,却取得了最大的成就。英国牛津大学艺术史教授柯律格甚至认为,在16世纪到18世纪的300年间,文徵明在中国的影响力,相当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琪罗。
文徵明见到的江南是“苏湖熟,天下足”,富庶一方,人文荟萃,钟灵毓秀。那时的江南“杞梓之林,海涵地负”,文献渊薮,前贤启迪后昆,名士冠绝海内。文徵明之后的董其昌“不师文徵明之迹,而师文徵明之心”,将江南的小桥流水、烟雨迷蒙、清新秀丽表现得淋漓尽致,“云间世家”替代“吴中四子”,江南从此成为世人心中富饶美丽、如诗如画的人间天堂。
责任编辑:黎凡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