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长春市政协助力打赢脱贫攻坚纪实
吉林省政协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0-11-27 14:36 字号
金秋九月,又到了吉林省德惠市布海镇布海村收获的季节。9月23日,建档立卡贫困户朱作东的豆角地罢园了,长春市政协驻村工作队跟他算起了秋收账,去年改种的8亩豆角,仅仅一年,朱作东就从一身外债变成手有余钱,过上了小康生活。朱作东意气风发、喜笑颜开。他说:“自打村里来了市政协的人,日子就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2016年以来,长春市政协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在中共长春市委统一部署下,在各级各部门的配合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彰显独特作为,全力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用勤奋和坚守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谱写了一曲“人民政协为人民”的生动乐章。
接领“硬仗”齐上阵
就在几年前,德惠市布海镇布海村还是个主要靠土里刨食的传统农业村。
“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晴天一路灰、雨天一脚泥;垃圾成堆,异味弥漫全屯;有的村民房屋破败不堪,猪圈、鸡舍、积粪池随处建。尤其是冬天农闲季节,村民无事可做,东一家西一户围在一起打麻将、看小牌,精神面貌也不好。”谈到布海村的过去,市政协驻村第一书记赵辉记忆犹新。
资源单一、基础薄弱、思想观念滞后……布海村脱贫致富难度不可谓不大。“我们接领了一场‘硬仗’,就要坚决打好打赢。”市政协一班人认为,深入到布海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不仅是人民政协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具体体现,也是对人民政协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能力水平的最好检验。
“党组推动、全员参与、精准施策、确保实效”。为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如期完成布海村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市政协党组专门成立了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协主席綦远方、副主席孙英利主动挂帅;政协机关局级、处级干部 41 人,与布海村 42 户贫困户结对帮扶。研究帮扶计划,确定帮扶方案,落实帮扶资金,及时掌握扶贫工作进展情况……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布海村自然情况以及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确定了以新建项目、兴办产业增加村集体经济实力为主,以提升技能、争取政策兜底为辅的脱贫工作思路。市政协机关全员凝心聚力齐上阵,一场脱贫攻坚的“硬仗”全面打响。
疏通“瓶颈”美乡村
生活环境脏乱、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布海村脱贫致富的“瓶颈”。市政协党组充分认识到,拔掉布海村的穷根,必须从改善人居环境、升级基础设施入手。
市政协驻村扶贫工作队来到布海村之前,村民王亚彬有一块难以消除的“心病”——他和老伴儿居住的三间土坯房因年久失修都快塌了,一直想把房子修修,却苦于手里没钱。村上的五保户宋文章却与王亚彬想法不一 样,他一直住在祖上留下的两间土坯房里,房子东歪西斜眼看要倒,但他就是不同意扒掉旧房建新房,因为老宋一直怀疑他家老房子下面埋着祖先留下的金元宝。
2016年,王亚彬、宋文章成为市政协扶贫对接户,他们的情况引起市政协领导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注意。经过走访调查发现,全村还有7户村民的情况与王亚彬、宋文章家相似,房屋不是破旧狭小难以居住,就是年久失修快要垮塌,却因经济窘迫,无力修缮重建。布海村危房改造迫在眉睫。市政协党组研究决定,协调注入资金,帮助那些住房困难的贫困村民建新房。
政协拨款、政府补贴、亲友帮助,多渠道筹措资金;了解实情、宣传政策、耐心说服,让贫困村民满意。仅仅两年,包括王亚彬、宋文章在内的9户居住危房的贫困村民,全部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
2018年年底,綦远方来到宋文章的新家,问他老房子有没有扒出来金元宝,老宋笑着说:“金元宝没有扒出来,倒是扒出来一座新房子。”
几年来,在自身办公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市政协多方协调资金355万元,帮助布海村修建水泥路6.77公里,在村路两侧安装太阳能路灯120盏,疏挖排水沟1625米,栽植树木700多棵……村路通畅了、村容美化了、路灯明亮了,村民的心也亮堂了。
打足“底气”强产业
一手抓驻村扶贫、包保对接,一手抓统筹联系、项目落实。市政协始终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变“输血”为“造血”。因“户”制宜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业,为年老、体弱多病的贫困户争取民生保障政策、社保救助等兜底措施。同时,通过“种瓜菜养畜禽发展产业”“学本领练技能劳务输出
“修集市建工厂解决就业”等具体措施,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真正使他们与市场经济有效联系起来,为长效脱贫打足“底气”。
新年临近,布海村农贸市场里的小超市、小餐馆里格外热闹。天猫优品服务站的老板战秀伟,一边忙着在微信公众号里发布商品信息,一边还得招呼前来购买年货的顾客,有点应接不暇。
谁能想到,战秀伟所在的这个农贸市场,3 年前还是一个令行人掩鼻而过的大垃圾坑。2016年年末,市政协党组和驻村扶贫工作队把目光投向了这个占地 1000平方米的垃圾坑,以此为址,投入资金20万元,把垃圾坑填平,建起一座占地400平方米的扶贫农贸市场,每年能为村集体增加2万元收入。
农业生产效能低下、产业发展滞后,是长期困扰布海村依靠产业奔向富裕的难题。市政协党组认为,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生产,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为推动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生产经营打下坚实基础。
如今,每到农忙时节,联合收割机、平整土地机、施肥灌溉机、秸秆打包机……运行在布海村的旷野田间。这一切得益于2017年市政协出资90万元,外加德惠市政府匹配部分资金,建起的“众城农机合作社”。“这家伙省时、省劲,还不要钱,以往春耕秋收累够呛,现在干农活轻巧老鼻子了!”享受了村上提供的农机作业全程无偿服务,贫困户李克文乐得合不拢嘴。
“扶贫项目的收入优先用于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村集体企业优先安排贫困人口就业,合作社农机设备优先免费为贫困户服务。”赵辉算了一笔账,自 2017 年以来,仅扶贫农贸市场和农机合作社的利润收入,当年就给每户贫困户分红1500余元,而且逐年增加。
烧热“冷灶”暖人心
几年来,市政协领导多次带领机关干部来到布海村,慰问贫困户、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深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及脱贫情况,并督导检查扶贫工作,确保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
如果说市政协机关是脱贫攻坚的“后方保障”,那么市政协驻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就是战斗在脱贫攻坚战的“前沿阵地”。为选优配强驻村扶贫工作队伍力量,市政协选配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有基层工作经验的机关处级干部担任驻村扶贫第一书记,组建驻村扶贫工作队,深入布海村协助帮扶工作。
屯看屯、村看村,党员看支部、群众看干部。在德惠市、布海镇两级党组织大力支持下,市政协驻村扶贫工作队着力提高布海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坚强领导力,把“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融入帮扶工作中。
按理说,下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是找上门的好事。而市政协扶贫工作队队员高辉,初到布海村时却吃了不少“闭门羹”。但他没有放弃,为了拉近与村民的距离,帮人扫院子、劈柴火、收庄稼……什么脏活累活都干;挨家挨户走访,宣讲扶贫政策,解答村民难题,帮助贫困户建档立卡、办理医保……群众有困难都帮;为发展种养业的技术和资金、为贫困村民走上就业岗位、为贫困户危房改造施工……四处奔忙。3年多来,高辉始终战斗在扶贫一线,用真诚倾听村民心声、用真情化解村民难题、用真心帮助村民致富,与布海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只要有恒心,再冷的灶也能烧热。这一切,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真切地感到这个扶贫干部没架子、不忽悠,高辉取得了村民们的信任,成了他们的贴心人。
但在这背后,隐藏着高辉的酸甜苦辣——啃面包、喝凉水、嚼咸菜是家常饭;孩子生病打针、父母脑梗住院,只有远在市里的妻子默默扛起家庭的“大梁”。2017年9月的一天,高辉突发心梗,病倒在岗位上。幸亏救治及时才挽回生命的他,至今心脏还留有两个支架。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调养,高辉又回到布海村,跟往常一样投入到繁忙的扶贫工作中,他说:“咱是当过兵的,又是党员,干工作不能有头没尾。”
“我们把驻村扶贫作为年轻干部筑牢理想信念的一次锤炼、深入群众的一次实践和提升能力的一次机遇。”市政协秘书长蔡延斌介绍,在市政协机关驻村扶贫工作队伍基础上,组织动员机关年轻干部,分批次轮流驻村担任脱贫攻坚联络员,着力锻造一支党性坚定、联系群众、作风过硬、能力优秀的年轻干部队伍。4年、1400多个日夜累积成长长的“扶贫清单”,3批驻村工作队、100多人次驻村联络员和政协委员,用真心真情生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写下了新时代政协人履职为民的生动故事。
秋日的暖阳照 耀广袤的松辽大地,布海村沐浴着金辉,分外美丽。平坦的水泥路连通幸福的邻里,新建的砖瓦房扮靓美丽的村庄,欢快的秧歌舞动丰收的景象……看着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已经走出贫困的村民们说出了心里话:“生活好了,有奔头了,真得感谢咱村里的政协人!”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