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聚焦城市发展,上海市政协人资环建委举办读书活动
政协头条记者 刘子烨  
来源:政协联线 | 2020-11-26 19:54 字号
清新明朗、干净整洁、美观大方……在市政协常委骆新放映的PPT上,一组组经过改造的老式住房十分醒目。但让周围听众——多位市政协委员颇感意外的是,这类看似旧房改造的成功典型,在一开始并未得到所有居民认同。“因为房屋经过改造、装修,原有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打破了各个住户之间几十年来的居住生态平衡,反而让居民不太适应。”骆新一语道出城市更新改造的重点:要多沟通、多换位思考,避免“好心没办成好事”。
11月26日,市政协人资环建委举办读书活动暨“学习领会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完善城市化战略思想”学习座谈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当天活动推荐书籍——市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著作《大国大城》,其核心观点为:城市发展应在“集聚中走向平衡,”实现人均生活质量的均衡化、平衡化。这其实都提出了一个共同的远景目标: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对于如何提高城市中的人均生活质量,政协委员各有思考。结合旧房改造的案例,骆新提出,推动城市更新,要努力按创造更好的公共设施和公共环境,让更多群体受益,在此过程中,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城市更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沟通,协调,以此维持一种平衡状态,还需要加强换位思考,以‘为居民着想’代替‘为居民作主’。”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人口向大城市高度集聚,已是不可抗拒的趋势。同时,城市的承载力是有限的,我们要在两者之间掌握平衡,才能打造人人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常务副主任蔡放鸣说,在一系列城市问题中,有的可以通过财政投入来解决,比如交通问题;有的不是光靠“砸钱”就能解决的,比如环境资源问题。他认为,要给城市建设发展设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限度,在此基础上考虑“平衡性”的问题。
“如今“在郊区居住、在市区上班”的现象仍很普遍,为什么?因为很多人在郊区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不得不选择长距离通勤。”市政协委员王训国提出,上海要加快推动产城融合,在郊区加快产业布局,帮助更多人实现“职住平衡”,提高生活质量。
……
委员们你一言我一语,两个小时很快过去了。“虽然大家意犹未尽,因为时间有限,我不得不按下暂停键,大家下次可以接着讨论。”市政协常委、人资环建委主任陆月星说。他表示,城市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各方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他看来,围绕这类问题交流探讨,应把握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静态”和“动态”的关系、“单维”和“多维”的关系、“正向”和“逆向”的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总之要以系统思维看待问题——活动临近尾声,陆月星抛出了自己的读书感悟供大家参考。
责任编辑:张雷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