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委员之我见 | 初心筑同心,建言“十四五”①
徐汇区政协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0-11-23 08:58 字号
近来,有这么一条新闻在徐汇区刷了屏:市规划资源局自11月16日起至12月15日公示徐汇区单元规划草案,诚邀市民提出宝贵意见。
徐汇区的发展目标是:
至2025年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卓越之区,至2035年努力成为卓越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典范之城。
看到这则消息,周围的“徐汇人”纷纷集思广益,开动脑筋,热切地为徐汇发展的宏伟蓝图描绘更亮眼的色彩!
作为长期工作生活在徐汇这块热土上的区政协委员们,更是着眼徐汇高质量发展、着眼人民更美好生活,积极建言,主动献策,立足专业优势,凝聚各方智慧,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的声音吧:
张黎明
(徐汇区政协副主席、民建区委主委)

关于徐汇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建议:一是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走向“新中国制造”。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要继续推动高质量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二是要打造高端特色产业,加速园区转型发展。要打造一批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高端特色产业和产业园区,进一步提高产业质量和经济韧性。三是加强对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产业的政策扶持。在徐汇滨江、北杨人工智能小镇的建设、招商等方面应加大政策、税收及配套方面的引导与扶持,要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李颖
(徐汇区政协副主席、民进区委主委)

一是针对徐汇教育资源配置严重紧缺的问题,加快“十四五”徐汇人口预测工作,启动预警机制,进一步优化教育优质资源布局,尤其是要增加漕河泾街道、康健街道的学校配置。二是依托徐汇大数据,契合人工智能发展,呼应民生需求,巩固家庭养老育幼基础地位,强化政府保基本兜底线职能,健全“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政策体系,扩大多元主体多种方式的服务供给,大幅度提升医-康-养结合质量,做强“大城养老、上海方案、徐汇场景”。
许剑民
(徐汇区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区委主委)

明确区域定位和方向,积极做好顶层设计,发挥“十四五”规划的引领作用。建议:一是优化“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将老龄化程度指标纳入规划主要指标,加强对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健康产业的支持力度。二是分阶段、全过程开展“十四五”规划的监督和评估。在目标设计上采用分阶段方式,增列分阶段目标,标注时间节点。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区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信息化建设,消除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
于东航
(徐汇区政协常委、民盟区委主委)

希望区“十四五”规划的制订与实施要从宣传上求认同,在建设中惠民生,在融合中增效益。建议:一是要结合区情对面临的困难有充分的预判和对策,重视规划的宣传工作,力争在规划实施之初就能深入人心。二是要切实让百姓不断在惠民小细节中,感受到城区建设的大格局。在“一网统管”建设中,既要让老百姓在人机对话中享受到便捷的效率,同时还要在人人对话中感受到关怀的温暖。三是要在资源整合上重视融合促进,在创新探索中实现融合发展。
朱国建
(徐汇区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区委主委)

区“十四五”规划秉承“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对打造“卓越徐汇,典范城区”具有重要意义。建议:一是利用科技企业聚集的优势打造技术高地,探索徐汇区内为金融科技落地的场景并组织推广,打造更多拳头产品,落地标志性项目;二是建立市、区数据双向反馈机制,加快徐汇区“一网统管”三个中台建设步伐,加大街镇平台特色应用场景开发和推广,加大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多元共治提升社会层面“一网统管”建设参与度。
薛渊
(徐汇区政协常委、区工商联主席)

区“十四五”规划以“卓越徐汇、典范城区”为美好愿景,令人振奋。建议:一是围绕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要求,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有新突破,在做强内功、善用外力上做好文章。二是围绕“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在城区精细化治理上有突破,进一步提升医院周边地区的综合治理效果和老旧小区改造成效。三是围绕“人才”这一关键因素,进一步将大院大所集中的区位优势和高端产业发展的奋进目标有机结合。
潘俊
(徐汇区政协常委、无党派人士代表)

徐汇的优势在于临床医疗资源集聚,要围绕这个优势作文章。建议:一是进一步聚焦适应徐汇特点的生物医药产业的细分领域,可引进更多与临床密切相关的研发机构和企业,突出创新驱动,聚焦临床医学研发和成果转化。二是充分挖掘和发挥临床医生在新药研发中的引领作用,孵育一批拥有高新技术的生物医药公司。三是更大程度地发挥上海医药临床研究中心在枫林生命健康产业园区建设中的纽带桥梁作用,打通生物医药研发、临床转化与产业的链接。
刘少伟
(徐汇区政协委员、民革区委副主委)

在“两网融合”和“一网通治”规划基础上进行适度地拓展改造,以推动徐汇社会治理体系迈向“一网多路,路路通达”的理想社会治理体系。建议:一是在“一网通治”整合现有人力资源基础上,建设并健全符合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人力资源与权责配置规则体系。二是在健全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工作的同时,全面启动全区范围内针对“软法”规范体系的造法、修法活动。三是健全包含“硬法”和“软法”规范体系的立法、执法、司法的数据信息网。
责任编辑:张奂雅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