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全国政协发挥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专题协商会发言摘登
人民政协报  
2020-09-25 07:52 字号
【部委介绍情况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傅华:
近年来,中宣部主要从几方面开展乡村文化建设工作:
一是突出抓好顶层设计,完善乡村文化建设的制度体系。把乡村文化建设纳入国家“十三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和中央文改领导小组年度工作要点,推动出台系列文件。组织落实去年7月全国政协“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专题协商会精神,梳理重点任务,制定分工方案,明确责任部门,统筹推动落实。
二是突出抓好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推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在广大农村的贯彻实施。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积极推进“两中心一平台”建设。
三是突出抓好补齐文化短板,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健全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完成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深入推进文化精准扶贫。
四是突出抓好文化产品供给,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推出主题出版物和“三农”重点电视剧。进一步丰富农村电影节目源。持续开展文化服务。组建“轻骑兵”文化文艺小分队。积极开展“互联网+”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
五是突出抓好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组织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加强农村地区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协调推进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等重点工作。发布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按照党中央总体部署,我们正在谋划编制“十四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将继续加强和改进乡村文化建设工作,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和政策措施,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
我重点就委员关心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农村电影放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进行回应。
一、关于进一步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按既定目标,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到今年底要基本实现全国全覆盖。接下来,中宣部将继续加强政策指导、资金支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2021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预算安排,指导各地按时完成建设验收。因地制宜推进“媒体+政务+服务”综合服务平台,强化互联网思维,改革体制机制,探索可行路径,打通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二、关于农村电影放映。2019年,农村观影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但还存在固定放映点建设进度不一,贫困地区观影条件、环境品质亟待改善等问题。接下来,一是重点加快乡镇影院建设,推动构建分布合理、设施先进的电影院建设格局。二是创新农村电影发行方式,更大力度推动新片大片进入农村市场。三是加快电影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放映技术升级,建设农村电影放映数据资源库。四是制定农村电影管理指导意见和服务标准,更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三、关于文明村镇建设。在今年正在组织的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的推选中,我们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对测评体系进行了充实完善,形成了新版测评体系。突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指示,引导自觉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下一步将按照党中央部署,继续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乡村文化振兴。
各位委员提出的其他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并在下一步工作中充分吸收落实。
【部委互动交流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
各位委员聚焦乡村文化建设的重点难点和短板弱项,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我就涉及发改委的有关工作从三方面作简要回应。
一、关于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发改委将从几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加强特色乡村文化保护。结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深入挖掘沿线地区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加强遗产遗址保护,推动乡村文旅融合。二是持续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建设100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强化典型经验宣传推广,合理适度开发乡村文物保护单位、非遗传习场所的旅游功能。三是多渠道增加乡村文化保护投入。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企业债等各类资金,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二、关于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和有关部门共同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规划引领。在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及公共服务专项规划中,突出强调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普惠性、均等性,切实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和实效性。二是加快出台标准。在牵头编制出台《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0年版)》中,针对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送戏曲下乡、收听广播等八个项目,明确具体对象、内容、标准、支出责任,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三是加大资金支持。统筹使用各类中央资金,支持贫困地区等重点地区公共文化设施达标建设,着力补齐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短板。
三、关于吸引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将结合有关重点工作积极推进:一是深入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政策落地,更高质量吸引更多农村青壮年返乡入乡创业。二是搭建好服务平台。加大开发性、政策性、普惠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一批高质量返乡入乡创业园和基地。三是宣传推广好的经验。今年全国“双创”活动周期间,将举办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宣讲优惠政策,展示工作成果,激发各类群体返乡入乡创业热情和活力。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
近年来,中央财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完善农村文化建设财政支持机制,推动农村文化遗产保护,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支持发挥文化建设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关于增加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投入以及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近年来,各级财政不断加大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投入力度。2020年中央财政通过专项扶贫资金支持中西部省份贫困人口较多的集中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在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投入方向上,把易地扶贫搬迁的集中安置点也纳入其中。
关于建设非遗工坊和传统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中央财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农村文化建设投入的重点内容。同时在核定中央高校拨款时,对艺术院校及专业予以倾斜支持,高校可统筹用于文化传承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支持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一些地区将非遗技艺纳入培训范畴。
关于发展农村文化产业。近年来,各级财政积极提供政策支持,中央财政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政策力度,帮助文化小微企业应对疫情冲击。
关于传统村落保护。中央财政自2014年起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安排资金对传统村落给予补助。对2020年选拔确定的首批10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重点予以支持。
关于乡村文旅产业发展。中央财政高度重视乡村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通过旅游发展基金等统筹予以支持。
接下来,我们将配合相关部门在工作中吸收委员建议,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各级财政职能作用,增加对文化特别是乡村文化的资金投入力度,尤其在引导地方增加投入、建立机制方面采取措施,加强管理。二是研究制定财政支持政策,重点支持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文明培育等工作,配合有关部门重点做好财政资金保障工作。三是开展资金绩效评估,进一步完善文化建设支持机制,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住建部副部长倪虹:
委员们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落实到我国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中。我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从2013年起,每年中央1号文件都提出明确要求。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都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列为重要内容。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分7批将312个镇和487个村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分5批将有重要保护价值的6819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中央财政还先后投入150多亿元,对保护给予帮助和支持。
经过各方面多年的努力,已经在四个方面取得成效:一是推进了珍贵传统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快速消失的局面得到有效遏制;二是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在保护的同时引导利用和发展;三是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村庄基层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明显提升;四是传播了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到传统村落所承载的农耕文明保护传承中。现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传统民居自然损毁现象较严重,二是建设性破坏时有发生,三是保护资金不足,四是规划建设管理力量比较薄弱。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载体。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围绕保护、利用、传承这三个环节,提升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能力,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一是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争取早日把还没有被列入保护名录、具有保护价值的村庄抢救式地保护下来。二是推动历史文化资源的规范化利用。研究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要求,明确保护利用的方向和底线。三是加强历史文化价值传承。加快村落和传统建筑的研究整理,提炼和传承传统建造智慧,传承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使新农村建设呈现更多中国特色,展现美丽乡村风貌。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
我就委员提出的涉及农业农村部工作的几个问题予以回应。
一、关于加强规划引领问题。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正在组织编制村庄规划,下一步将加强对规划编制的组织协调:结合研究制定“十四五”农业农村规划,统筹谋划乡村文化建设,将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传统村落保护等纳入“十四五”规划。在村庄规划编制中,统筹考虑综合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布局。坚持开门编制规划,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二、关于加强乡村建设问题。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乡村建设的指导:尊重自然和历史,不搞大拆大建,留住乡村文脉。保护利用好农业文化遗产,大力弘扬优秀农耕文明。加大对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力度,融合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促进文化传承。
三、关于加强乡村治理问题。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深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认真总结各地好经验好做法,特别要发挥新乡贤等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四、关于加强农民教育问题。下一步将加大农民教育工作力度:丰富教育内容,在现有农民教育工作推进中,增加基层党建、农村法治、公共卫生、传统德治文化等方面内容,推动科技文化普及融合开展。完善教育方式,将云上智能App办成农民获取政策技术和兴业创业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扩大科普范围,进一步完善科普资源和专家库,研究将农村基层科普纳入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范围。
农业农村部将认真研究吸纳委员建议,切实在工作中抓好落实。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李群:
各位委员所提意见建议中肯,对决策有参考价值。涉及文化和旅游部工作的有四个方面14条具体建议,简要予以回应。
一、关于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资源整合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不断加以改进。一是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二是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三是提高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四是不断丰富乡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下一步将继续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引导各类文化服务向农村基层倾斜,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与农民需求有效对接。
二、关于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问题,文化和旅游部将进一步加强对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提高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活力。一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记录。二是在乡村地区发展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继续推广这一模式,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支持和资源保护。三是加强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空间保护,支持设立非遗传承体验中心、非遗特色村镇,积极推进乡村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
三、关于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将重点在两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努力发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各地加强政策对接、加快项目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推出精品路线,不断提升乡村游的文化内涵。二是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业,特别是在项目扶持、宣传推介、人才培养、投融资服务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助力少数民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
四、对于乡村文化人才问题,将会同有关部门抓好有关工作落实。一是加强制度性安排,在“十四五”期间持续落实好基层文化专干配备等制度,完善激励保障机制。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对乡镇文化站站长、村级文化协管员等农村文化骨干进行培训,提高人才队伍综合素质。三是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项目”,多渠道培养乡村文化人才。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孟冬:
委员提出的发挥农村大喇叭作用,加强农业频道频率建设,发挥主流媒体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加强乡村卫生、健康、法治、科技等方面宣传,充分发掘利用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扶贫扶志文艺创作等方面的建议,对我们很有启发和针对性。结合广电总局工作实际,作简要回应。
近年来,广电总局按照中宣部统一部署,加强对农宣传报道和内容供给,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惠民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做强对农宣传。通过深化广播电视媒体的“头条工程”和网络视听媒体的“首页首屏首条”建设,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和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面向广大乡村群众构建舆论矩阵,不断巩固乡村思想文化阵地。
二是加强乡村文化内容供给服务。积极鼓励扶持“三农”题材电视剧、纪录片以及各类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等内容创作的生产播出,鼓励引导创作机构深入挖掘乡村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作出一大批精品力作。鼓励引导各级广播电视媒体聚焦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诚信道德法治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广大乡村群众。同时注重农业频道频率和对农业节目的建设发展,培育涉农精品栏目,更好引领乡村文化建设。
三是提升乡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效能。广电总局以智慧广电为抓手,统筹有线、无线、直播卫星和新媒体网络等多种手段,在发改委、财政部支持下,“十三五”期间加强基层台站建设、传输覆盖网络建设以及贫困地区基层广播电视台的直播能力建设、基层应急广播建设等重点项目,有效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
下一步,还将结合“十四五”规划,充分利用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积极推动基层融媒体发展,继续拓展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人人通、大喇叭村村响等系列惠民工程,并进一步提质增效。
会后,我们还将认真研究吸纳委员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工作,让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原题为《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创造力——全国政协“发挥文化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专题协商会发言摘登(三)》)
责任编辑:管卓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