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应抓住内需市场三类需求做足文章
伍爱群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0-08-22 11:16 字号
疫情之后,未来5到10年全球经济或将持续低迷,构建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新发展格局,是上海“十四五”期间育新机、开新局,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思路。上海新发展格局,必须传承上海工业城市经济崛起的主要经验,把人民至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扩大内需为主要战略基点,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首先要贯彻落实人民至上理念,将扩大内需作为上海促进“十四五”期间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战略基点,在国家统一部署下加快构建更加完整的内需体系。需求是有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的市场需要系统。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是我们联通国内国际市场、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优势。中国要用自己强大的内需市场吸引全球商品、资源、要素,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物质支撑,形成国内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而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国内市场这个优势,就要加快推动内需市场的提质、转型、换道和分层甚至重塑等消费变革,使内需市场真正强大起来。内需市场是由居民消费需求、企业投资需求和政府公共需求有机组成的体系。上海着力扩大内需,应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不同类型主体需求,打通阻碍需求潜力激发的痛点和堵点,促进更高品质的消费和新消费市场的形成。
一是针对居民消费需求。要加快新型城镇化这一内循环根本动力和经济社会主要发展动能的建设,加强包括医疗、教育、文化和娱乐在内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城镇生活服务业提质、扩容,提升城乡居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消费欲望;要采取多种灵活有效形式保障就业,通过消费信贷、普惠金融等为群众更快提高和释放消费能力提供支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稳健消费的中等收入群体;完善与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提升对农民工及其家属的保障水平,减少多数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不断改善消费环境,提高商品和服务质量,推动城乡居民消费稳健快速升级。
二是针对投资需求。要通过要素市场化改革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促进全社会资源要素合理利用,提高经济效率,提升经济增长水平。应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中外企业家专心办企业并获取合理回报,使中外企业“想投资”;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特别是打通资金向实体经济流通的渠道,强化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使中外企业“能投资”;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形成长期稳定发展预期,使中外企业“敢投资”,为形成更强大的内需要素市场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提供坚强的物质基础。
三是针对政府公共需求。除了必须进一步努力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让每一笔钱都花在刀刃上、紧要处之外,由于疫情冲击造成外部需求萎缩,我们必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实施扩大内需,加大投资,恢复市场信心,促进供需良性循环的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引导政策。同时,要避免一哄而起、大呼隆造成新一轮产能过剩,上海“十四.五”期间政府投资导向又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有效转变投资领域与投资方式,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引导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主要流向三大领域,即: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包括防灾减灾、生态环保、防疫应急、公共卫生、社区保健康养、教育科研等亟待弥补的公共服务投资缺口;智能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快5G、量子通讯、城市大脑、穿戴设备、传感器等设施建设,提升工业、服务业、商业、公共管理等行业的智能化水平短板;城市现代化升级工程投资,包括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设施建设,提升城市防洪抗震、应急避险、建筑节能等综合能力。
作者简介:伍爱群,无党派人士,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知联会副会长,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教授,上海航天信息科技研究院院长。
安文,河海大学教授,九三学社江苏社员。
责任编辑:张奂雅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