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提案故事|上海光源提案:推动提升国家综合科技实力
顾定海/政协头条  
来源:政协联线 | 2019-12-17 10:37 字号
提案时间:1995年
提案简述:在上海建造一台性能一流、规模中等并有发展余地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
提案成果:2009年4月29日,上海光源工程顺利竣工,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一个跨学科、综合性、多功能的大科学研究平台,在多个学科前沿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领域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提案人:谢希德、杨福家等第八届上海市政协委员

2019年5月6日,“上海光源开放十周年暨同步辐射前沿发展学术论坛”在上海举行。十年来,上海光源围绕科学前沿、国家重大需求与产业核心问题,支撑用户开展创新研究,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一个跨学科、综合性、多功能的大科学研究平台,在生命科学、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化学、能源与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前沿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领域,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成为我国科学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强大助力。
回顾往事,上海光源究竟如何会在上海“发光”的?上海市政协与“上海光源”又有什么联系?
一石激起千层浪
1995年2月上旬,复旦大学校长、上海科技协会主席杨福家赴京参加国家科委组织的我国“九五”期间重大科研项目评审工作。他从会议上了解到,国家科委和中科院正在酝酿建立我国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国内外资深专家们也极力支持这一举措。如果上海市能对这一工程给予部分经费支持,上海将成为首选城市。
2月17日,谢希德、杨福家、王志勤、金柱青、奚同根、蒋锡夔、曹珊珊7名政协委员向市政协递交了“关于在上海建造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的提案。科学家们认为:上海应该成为国际一流的科学技术中心,为此建议“九五”期间在上海建造一台性能一流、规模中等并有发展余地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这一大科研工程建成后,上海将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多学科前沿研究中心,并藉以发展一系列具有巨大辐射效应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市政协对此提案高度重视,将其列为重点提案。
2月19日(星期日),上海市各委、办、局在市政协江海厅现场办公,接受委员们的咨询和提问。市科委主任华裕达与杨福家单独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华裕达表示,市科委将尽快与市领导及国家科委取得联系,并着手在上海组织论证。
2月底,国家科委即派出有关专家来沪,同市科委、杨福家等探讨在沪筹建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的可能性。4月初,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路甬祥等专家再次来沪,与上海市政府商定,由中科院和上海市各出资100万元,对新一代同步辐射光源立即进行可行性研究。
众人拾柴火焰高
对于谢希德、杨福家、王志勤等7位科学家的提案,市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很快给予明确答复。市科委答复:新一代同步辐射光源已列入《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市计委答复告知:近日市领导和中科院领导商议,上海市与中科院将联合提出报告,争取早日获得国家计委认可并立项。
上海市政府与中科院在1995年分别出资100万元作可行性研究,1996年又增补资金用于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上海市政协在1995年年底由副主席带队,到上海原子核所进行年终视察,听取新一代同步辐射光源工作及工程立项进展,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委员们表示:要争取国家尽快立项,要多渠道筹集资金,上海市政府要抓住机遇加大投入。
由于上海市政府、市政协和中国科学院坚持不懈的努力,国家发改委在1999年为上海新一代同步辐射光源的预制研究立项,投入8000万元(其中国家出资2000万元,上海市出资6000万元)。2000年完成了预制研究工作。2001年通过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科院共同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们给出的意见是:“预制研究阶段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原定的各项任务已经完成。”这为国家的正式工程立项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由于完成整个工程的资金投入较大,中央非常慎重,从项目准备、预制研究,到预研验收通过,再到项目正式立项,为时10年(1994—2004年)。
2004年12月25日,上海光源正式破土动工。2009年4月29日,上海光源工程顺利竣工。2010年1月9日,上海光源工程通过国家验收。
薪继火传有续篇
2012年,上海市政协表彰市政协十一届一次至五次会议以来的优秀提案,共有12件提案获特别奖,其中包括孙正心、何建华、阮康成等8位委员提出的“关于推进上海光源应用的建议”提案,格外引人关注。因为这件提案可谓是多年前由谢希德、杨福家、王志勤等7位科学家提出“关于在上海建造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提案的续篇。孙正心等委员认为,“上海光源”是一个国家级的研究平台,建成开放后,五六百位不同领域、不同单位甚至不同国家的科学家都可同时在这一平台上做实验。这样一个大平台,若是没有一个开放使用的系统规划,难以保证其作用的理想发挥。委员们指出,工程建设好要有人用,要让这十几亿投资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必须要提前考虑科学的后续管理和应用方法。
在提案中,委员们从用户培育、加强科技普及等多方面为上海光源有效“发光”规划了一个蓝图:“上海光源”应向全国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企业全面开放,不断提高光源性能,增强实验能力;特别要对长三角地区的用户进行摸底调研,培育潜在用户;在光源平台上还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用于医学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线站,开展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的先进诊断方法研究。委员们提出,上海光源还可以通过讲座、培训班等形式,主动向企业和应用研究单位“做广告”,鼓励其利用平台开展研究。
“上海光源从最初筹备,到立项,再到建设成功,这一路发展成长,始终得到了上海市政协的关注与支持。”第八届上海市政协委员、时任上海原子核所副所长的曹珊珊,在回忆这段经历时,满怀深情地表示,上海市政协从第八届到第十一届,对这一由上海市和中科院共同建设的重大工作项目的关心和支持,从来不曾改变。市政协这种孜孜以求、事必功成的精神,让人感动,更让人振奋。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