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评论
  • 收藏
海波随笔|常玉,徐志摩,新媒体
陈海波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19-10-12 14:45 字号
常玉《曲腿裸女》 油彩纤维板 1965年作 122.5x135cm,10月5日2019香港苏富比秋拍成交价:近1.98亿港元
最近被最多刷屏的,莫过于常玉。对他笔下这双1.98亿全球最贵的大腿,有人拍手叫好、喜大普奔,有人百般不解、质疑声声。
这并不是常玉第一次破亿,事实上,正是他的《五裸女》在2011年上拍时把中国油画领入亿元时代。2016年,佳士得250周年秋拍,他的一瓶菊花也叫出了1.0358亿港元的高价。
常玉画作《五裸女》
但,这都不是重点。让我感到颇有意思的,是这次拍卖后市场的轰动反应。兴许是借着手机、新媒体、公众号对人们生活时间的覆盖,普罗大众们也都你一言我一语地点评起艺术拍场里的风云,津津乐道,当起评论家来。
从积极的角度看,这样的高讨论度倒是迅速普及了中国近现代美术的一段历史,譬如很多人正是借着这次机会才发现,原来这双大腿的作者和徐悲鸿、林凤眠、潘玉良、庞薰琹、刘海粟、徐志摩,甚至和毕加索、贾科梅蒂、马蒂斯、藤田嗣治这些响当当的名字都饶有关系。一下子,常玉从历史的深处升起来了。或者说,这位长期游离于艺术史宏大叙事之外的重要角色,终于从相对小众的身份迈入了大众的视野。
常玉
新媒体的速度很快,但因此内容的重复率也很高,譬如你总能看见这样的常玉,“其人美丰仪,且衣着考究”、“早年家中条件甚好,是出手阔绰的翩翩公子,后半生落魄孤独,死亡也来得突然”。这些不断重复的信息构成了对常玉的速写,让大家自以为迅速识得了常玉,可以快速地“感受”到他作品的传递。
这就是常玉吗?如果你读过徐志摩的《巴黎的鳞爪》,我猜你一定会感受到一些“颠覆”,那其中以整整一个大篇幅记录了常玉——这位巴黎游子最真实的状态,那是更立体、更完整的常玉。
譬如,徐志摩拜访常玉巴黎住处时是这样描写的:“他是一个画家,住在一条老闻着鱼腥的小街底头一所老屋子的顶上一个A字式的尖阁里,光线暗惨得怕人,白天就靠两块日光胰子大小的玻璃窗给装装幌”、“一条上面盖着黑毛毡的算是他的床,在这上面就准你规规矩矩地躺着,不说起坐一定扎脑袋,就连翻身也不免冒犯斜着下来永远不退让的屋顶先生的身分!承着顶尖全屋子顶宽舒的部分放着他的书桌——我捏着一把汗叫它书桌,其实还用提吗,上边什么法宝都有,画册子、稿本、黑炭、颜色盘子、烂袜子、领结、软领子、热水瓶子压瘪了的、烧干了的酒精灯、电筒、各色的药瓶、彩油瓶、脏手绢、断头的笔杆、没有盖的墨水瓶子。照相镜子、小手镜、断齿的梳子、蜜膏、晚上喝不完的咖啡杯、详梦的小书……一只破木板箱一头漆着名字上面蒙着一块灰色布的是他的梳妆台兼书架,一顶便帽套在洋瓷长提壶的耳柄上,从袋底里倒出来的小铜钱错落地散着像是土耳其人的符咒,几只稀小的烂苹果围着一条破香蕉像是一群大学教授们围着一个教育次长索薪……”
常玉巴黎工作室,1950年代。台北苏富比提供
显然阔绰的常玉并不求生活环境的奢侈,“在咖啡厅读红楼梦”、“人美丰仪,衣着考究”的常玉也有不修边幅、不拘小节的日常,而正是在那个空间里,躺着那张坐过不下一两百美人的沙发。也正是在那个狭小的、被徐志摩称为“艳丽的垃圾窝”里,常玉埋身其中、全情绘画。
常玉画作《瓶菊》
实际上,常玉还是个会为收藏而省吃俭用之人。譬如,他对徐志摩介绍自家阁楼墙上挂画时的激动也被记录下来,“这一小幅更名贵,你认识谁,罗丹的!那是我前年最大的运气,老巴黎就是这点子便宜,挨了半年八个月的饿不要紧,只要有机会捞着真东西,这还不值得!那边一张挤在两幅油画缝里的,你见了没有,也是有来历的,那是我前年趁马克倒楣路过佛兰克福德时夹手抢来的,是真的孟察尔都难说,就差糊了一点,现在你给三千法郎我都不卖,加倍再加倍都值,你信不信?再看那一长条……”
常玉留学巴黎时
徐志摩说,在常玉手指点东点西地卖弄家珍的时候,他竟有忘了彼时正身处不足六尺阔阁楼的感觉,反而觉得自己站在爽恺的高天下、飘欲化烟的美丽林树与轻快的流涧之间。我想,这种开阔和生气,一定源自于常玉对艺术极大的激情,而这份激情、这种个性都有极大的感染力,感染了当时的巴黎、感染了他的无数模特。所以此时,你再去理解常玉不进巴黎院校进修,而身入“大茅屋”,理解他用毛笔速写、勾勒线条,理解他窘迫时也不高看稻粱卖画的性情,你才可能读懂那些“宇宙大腿”、那些“乌黑的、铁一般的线”。
常玉画作《原野之马》
“常玉不常遇”,因为他有着真正全凭己心的随性和潇洒,那是个性,更是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体现。
艺术品和艺术家,虽然从物态上是可以分离的,但精神层面的联系是永久的。我忍不住地想,如果常玉有知,看到当代人对他的评价和市场的高价,会是怎样一副表情,毕竟他从来不是一个高看稻粱之人,甚至有些桀骜。哪怕他对自己最后的描画是一只在无垠沙漠中的象,你都能在孤独中感到些许勇闯和坚定的力量,当然,这或许只是我个人的感触。
常玉画作《孤独的象》
1.98亿,带来了大众对常玉的关注。但带着1.98亿心情去看常玉,是否是正确的路?毕竟,这价格与常玉其人并无关系。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1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