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 评论
  • 收藏
我与政协丨“对话者”陈海波:用瓷器搭桥世界
政协头条记者 张奂雅  
来源:政协联线 | 2019-09-26 11:10 字号
视频拍摄、剪辑:张雷(03:27)
【编者按】
一个活得精彩的人、一名政协委员,这两种标签在他们身上合二为一。
历时数月,政协头条采访11名上海市政协委员,涵盖第一届到第十三届。他们的人生颇有传奇色彩:有人做过学生地下党,有人为《梁祝》作曲,有“台湾的女儿”,有从南洋毅然回国的富家公子……
人民政协成立70年来,委员们为国建言、为民履职,家国情怀在他们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亦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无数中国人奋斗的缩影,从他们的故事中,可见一个崛起时代所富有的忠诚、执着、进取与坚定。

陈海波,上海市政协第十二、十三届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今年6月14日,70件带有现当代艺术特点的瓷器登陆由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所设计的、香港标志性建筑——中银大厦。
这是“新瓷New China”展览走过的第八个年头,此前的许多年,清后瓷器在市场上如同打蔫的菜叶,无人问津。陈海波发现了它们,赋予它们新的意义,让它们走上南北极大陆、走进大英博物馆、走向欧盟总部,这次又走入了东方之珠。
陈海波的头衔很多:陶瓷鉴定专家、中国现当代陶瓷走出国门的推手……但作为第十二、十三届上海市政协委员,他更乐意称自己为“对话者”,“我愿意用瓷器搭建一座和世界对话的桥梁,这是china,更是China。”
他的提案不“和稀泥”
在政协大大小小的调研、座谈会上,总能看到陈海波的身影,他每天的时间被精准地分割为数十个区间,他常说时间不够,但几乎没有缺席过一次政协工作。
“作为一个政协委员,你肯定要积极地履职,而且要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里去,否则你当这个政协委员干什么?”陈海波直言不讳,不光参加活动,他的建言和提案也很多,他总觉得委员的身份是一种肯定,不愿辜负这种肯定。
在成为上海市政协委员前,陈海波是浦东新区的区委常委和政协委员。2012年,浦东新区区委将他推荐为十二届上海市政协委员。这事有些出乎陈海波的意料,“没有想到自己能担任市政协委员”,但他明白这是政府对自由职业者的关注和关心。
在陈海波眼中,“质量蛮高”的政协活动可以让艺术家们了解城市发展,优势和问题在调研中都无可遁形。这对他来说是一种难得的学习机会,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迸发出了许多平日很难捕捉到的想法。
成为政协委员的七年间,他写了不少提案,他的提案不“和稀泥”,都带着点“辛辣”。
今年初,在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他提出要重视城市雕塑,成立公共环境艺术评审委员会。上海在高速发展,但是城市的文化品位在他看来还有待提升,虽然相关部门在不断推动文化建设,但最终呈现在市民眼前的公共艺术作品却不尽如人意。
“有些作品到底是美还是不美?为什么要用这个作品?没有一个权威的评审机构。”陈海波并不避讳地说,有些艺术作品其实非常丑陋,甚至直接复制国外作品,不但影响城市整体视觉效果,还违法侵权,可以说问题百出。
这条直率的提案得到了许多委员的呼应,一天内,一百多名委员联名呼吁推动此案。
陈海波挺高兴:在政协也结交了这么些志同道合、喜爱艺术的委员。
人民政协70周年了,陈海波想做点事。
画展、陶瓷展,都想过,也都不满意。最近他还在和几个艺术家朋友一起商量,希望能从创新领域突破,做一件能够留下的艺术作品,用自己的专业为政协庆生。
用陶瓷这个中国元素做国际表达
说来奇怪,陈海波学的专业是城市管理,之前的工作在国企,最后却偏偏在艺术这行越走越远,他把这归结为“缘分”。
90年代初期,组织上派他去乡村扶贫,去的是江西,住在景德镇。陈海波的舅舅是画家,他对艺术也有着比常人多一份的敏感,一到景德镇,看着琳琅满目的瓷器,一发不可收地爱上了。
他辞掉国企的工作,扔掉原本的专业,在陶瓷领域从零开始,看起来谦和的他在这件事上却带着一腔孤勇。
通过陶瓷与世界对话是陈海波的一个梦,一个从1997年开始就酝酿着的梦。
那年他与同仁前往密歇根大学学习,同行者每人都准备了一两件小礼品,陈海波选择了两个小的青花陶瓷笔筒,在一众贵重的礼物里有些不起眼。
但没想到,拿到笔筒的密歇根大学校长连连惊呼了好几声“beautiful!”还拉着陈海波合影照像,陈海波被中国陶瓷带来的影响力震撼了,让陶瓷走向世界的念头也有了雏形。
15年后,“新瓷new china”诞生。
2019年6月,“新瓷New China——中国当代艺术陶瓷特展”在香港举行,陈海波在现场接受采访。
那一年,陈海波受邀征选一批中国近现代艺术陶瓷作品在美国华美协进社中国美术馆展出。那一次,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再次惊艳了美国市场,也让陈海波对当代中国瓷艺的世界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
陈海波重新定义了近现代陶瓷。
在以前,民国之后的陶瓷在收藏家眼里总归是不值钱的,陈海波从艺术的角度去深挖新瓷的价值,并研究和推广,市场也逐渐认可了近现代陶瓷。如,近现代陶瓷美术大家王步的一件作品曾拍出了2900万元的天价。“各个历史阶段的瓷器都有独到的一些东西,只要是精品的、市场稀缺的,总能大放异彩。”
2013年7月,“新瓷newchina”登上了北极大陆。
跟随瓷器一同前往北极的还包括了两位80多岁的陶艺界泰斗人物周国桢、王隆夫。
在北冰洋上,陈海波策划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中国现代、当代陶瓷艺术品慈善义拍,拍卖所得的60万元善款都捐赠给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那次,中国的陶瓷艺术家们第一次到达了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访问。
与之呼应的,便是2015年“新瓷newchina:南十字星下——中国艺术家南极探索之旅”。
登陆南极时,怕陶瓷破损,艺术家们就把作品背在身上,最终置放在广袤苍茫的南极冰雪里。
那里的观众有两类,一部分是世界各地的游客,另一部分就是南极大陆的主人——企鹅。
柔美清丽的陶瓷于冰雪中、企鹅间,焕发出新的能量。
走过了几个大洲的新瓷得到了世界的瞩目和认可,陈海波说,文化的对外交流不在于活动规模大小,而在每一个“可以伸出手的瞬间”“每一扇可以打开的门窗”前,都及时地去思考和行动:“文化传播不是直击球,而是弥漫式地播撒。用中国元素,做国际表达。”
汇聚起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力量
陈海波始终认为“一个人可以影响一些人,一些人可以带动一批人。”作为政协委员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他一直在寻找可以推动两岸文化交流的契机。
直到2014年,他受邀参加策划雪窦山弥勒文化节,“以慈化瓷“项目就此诞生。
“以慈化瓷”致力于将两岸关系、佛教文化、陶瓷艺术融合,活动从第一届十几位艺术家参与,到第三届在台湾几百名艺术家同赴晚宴,愈加盛大。
不少台湾老艺术家抹着泪说,早就想来祖国大陆和内地的艺术家们采风交流,如今总算梦圆。
陈海波参加浦东新区新的社会阶层联谊总会主办的首届“新动力思享汇”活动。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陈海波的新身份。如今上海自由职业这个群体约十三万人,他们中有陈海波这样的艺术家,还有歌唱家、演员等,用陈海波的话来说,都非常有才华。
上海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成立时,统战部要求做一场“喜迎十九大”的活动。陈海波想了又想,最后用一个东方鼓节目《鼓舞人心》作为开场,“就是要鼓舞大家,通过鼓声来召集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把大家聚集起来。”
上海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创立了“海上新力量”平台,去年新瓷走进纽约的时候,陈海波把“海上新力量”的旗帜在时代广场高高举起。
2018年,浦东新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成立,陈海波成为了首任会长,“光建立是不够的,更多的还是要有活动,去架起架子,让大家更多的去参与起来。”
在“新瓷”和“以慈化瓷”活动中,自由职业人员占到了80%,在和他们的交流中陈海波发现,这些有才华的自由职业者还十分缺乏展示的平台和机会。
今年的上海市政协全会上,陈海波建言政府重视体制外自由职业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力。希望组织自由职业艺术家走进校园、走进社区,同时设立自由职业艺术家年度大型论坛及突出贡献奖。
陈海波为震旦博物馆“文化星期五”的“白领之夜”活动做陶瓷艺术鉴赏与投资的专题讲座。
“艺术家走进群众身边不光是发挥自己的作用,更是为城市的文化推广尽一份力。”为此,上个月他在震旦博物馆举办了陶瓷故事讲座,活动消息刚在官网发出,不到一小时票就被抢完了,当天晚上不但满座,还临时加了许多座位。
陈海波钟爱色釉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他也希望通过陶瓷让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盛开鲜美的花朵。
责任编辑:张奂雅
转载请注明来源
  • 6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