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纪澍芬:难以忘却,那些整理编写全国妇联史话的往事
纪澍芬/微信公号“离退休微生活”  
2020-01-03 07:17 字号
2019年我们迎来全国妇联成立70周年。那些与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近乎同龄的妇联人多少感慨!70年的风雨兼程、漫漫求索,70年的巾帼奋斗、卓越辉煌,她们亲身参与了中国妇女事业的发展变化,也亲眼见证了祖国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中国妇女们更加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岁月在指尖溜走,青丝已染作白发,一生心血尽付妇女儿童事业,抒写了无数热气腾腾的基层故事。知否知否,当青春不再,使命仍在肩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为妇女儿童踏实做事的夙愿一天都没有放下,希望能有更多的妇联人从这些故事中找到初心和力量,去开辟新的路径。
接下来,小编就为你展开退休干部纪澍芬(85岁)的回忆文章,一起重温她在妇联工作的旧时光。
难忘整理编写全国妇联史话的往事
虽然退休日久,往事淡忘已多,但是在全国妇联成立70周年之际,仍不由得回忆起自己亲历的妇联往事,特别是罗琼同志在建会35周年时指导我编写全国妇联史话的情形恍然如昨。
纪澍芬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微信公号“离退休微生活”
1984年4月3日,为庆祝全国妇联成立35周年,时任全国妇联副主席的罗琼同志做了一次长达3个多小时的报告,概述了全国妇联历年主要工作。当时我在《妇女工作》(现为《中国妇运》)任编辑,准备刊用罗琼同志的报告,我将文字记录整理后送罗琼同志审阅。几天后,罗琼同志说有个想法要和我商量,她说:“35年来妇联做了很多工作,一上午的报告时间只能简略介绍,我想把一些大事展开说,考虑让你写个妇联史话。”我一听当时有点蒙,毕竟自己是文革结束才到妇联工作的,此前对妇联工作一无所知,觉得难以堪此重任。我向罗琼同志讲明了我的顾虑。她鼓励我要有信心,并将她唯一的一本《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文件汇编》送给我。临别时,罗琼同志再三叮咛我有问题可以随时找她。
接受任务后,我昼思夜想的都是如何汇集资料,写好35年以来历届中国妇女全国代表大会的史实。在完成日常分管栏目发稿工作的同时,我抓紧时间翻阅早期的《中国妇女》、《妇女工作通讯》(文革后复刊改名为《妇女工作》),还经常到相关单位和妇联档案处查资料。至今我对档案处的同志都心存感激,她们给予了我很多方便,不厌其烦地帮我查找档案资料。
罗琼同志
一个月后,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将“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史资料”初稿呈送给罗琼同志审阅,甚至做好了返工的思想准备。5月20日,送审稿退还,我急忙拆封,第一眼就看到了罗琼同志的书面意见,第一句话是“材料整理得很好”。我悬着的心放平了。罗琼同志对材料的补充及事件的排序做出了很具体的修改意见,并对段落用词进行了仔细修改,让我很受感动。特别是她为全国妇联史话亲自撰写了编者按。此后,以“全国妇联史话”为栏目刊头,按历届中国妇女全国代表大会时间排序陆续在《妇女工作》进行了刊登。
刊登的全国妇联史话
史话刊出4期不久,我看到一篇文章写道“第一次中国妇女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宋庆龄为名誉主席”,心中顿时一惊:《妇女工作》刊发的第一篇史料介绍了中华全国民主妇联成立及领导人名单,名誉主席是何香凝。是我的疏漏吗?我急忙翻看《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确实没有宋庆龄。虽然我没错,但是必须找出宋庆龄任名誉主席准确时间的文字依据,这是一个编辑最起码的职业准则。
我到处查找有关宋庆龄的资料,竟然发现她任全国妇联名誉主席有几个不同时间。到底以哪个为准?急得我寝食不安,后来索性骑车直奔人民日报社,资料室负责人听我说明来意后便领我去了报库。先是找出1949年4月份的报纸,让我查阅。接着又把5月至12月的报纸合订本都摆在一条宽大的平台上。我逐月逐日细心查找,8月28日的《人民日报》头版赫然刊登着毛主席、朱总司令、周副主席等50余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到火车站欢迎宋庆龄莅京的照片,并说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副主席邓颖超等人伴送宋庆龄从上海抵京。9月3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于9月2日举行第九次常务委员会做出3项重要决议的消息,其中第二项为“敦请孙夫人宋庆龄为该会名誉主席”。至此,终于找出确切的时间依据,我在下一期文末加注说明。
事后,我和档案处的韦宗文同志谈及此事,她将此事记录下来。过了一段时间,档案处的郑云同志又让我把宋庆龄任名誉主席的确切时间以及我在查阅档案时发现的不妥之处写成文字材料存档。她们对待档案工作的认真态度让我难以忘却。在整理撰写妇联史话的过程中,我得到了罗琼同志的具体指导,她特别关心第三次妇代会史料的编写,她说从三次妇代会到四次妇代会长达21年,时间跨度大,经历也很曲折,这一段很难写。她让我在动笔之前,多看看相关资料,并多次与我面谈,帮助我理清思路。最难忘的一次是她大病初愈约我去她家。当时她身体虚弱,我实在不忍心让她劳神费力,便说:“您好好休息,我先整理个初稿再给您。”草稿初成,我一直留在手边,想等她康复些再送审。时隔数日,她主动问我动笔了吗?我才告诉她我的想法。她说:“拿来吧,在家休息,正好看看材料,思考些问题。”很快,她写了两页的书面意见,并在结尾写道“这一段历史很难写。你搜集的材料很有用,但如何表达,待我身体再恢复一些,然后当面谈谈,你看如何?”后来她在另一封信的末尾说第三次妇代会史料“因为事实重要,我想送康大姐看看。”我深深体会到罗琼同志对于史实的重视和审慎。
左为罗琼同志
罗琼同志对我的指导细致入微,不仅提出书面意见,常约我面谈,还把一些好的文章和资料给我参考,我从中深受启迪。
罗琼同志不仅审文稿,还仔细修改二校、三校。她在一份校样上写了这样的批语:“这份资料搜集得比较完整。有根有据,条例清楚。你们认真工作的精神,值得我学习。希望你们本此精神,继续努力,把四次妇代会前后的材料搜集好。这是你们对建国后妇联历史的一个贡献。”批语简短,对于我则是千钧重负,她把写好史话提到“对建国后妇联历史的一个贡献”的高度,我感到责任之重,必须竭尽所能完成任务。
妇联史话从1984年《妇女工作》第6期开始,根据版面情况连载至1987年,共刊载20余期,其中第二次妇代会的国际部分由国际部的徐民同志执笔。罗琼同志指导编发的史话,有助于大家明晰建国后妇联发展的历史脉络。我在此期间,聆听教诲,受益良多。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当年整理的只是全国妇联成立35年间的有关史料,转眼到了2019年,全国妇联又走过了35个春秋。在这35年中,祖国发展日新月异,全国妇联发展硕果累累,我注意到《中国妇运》2018年推出的“妇运史话”专栏,回顾了从中国妇女一大到十二大的历次大会情况,介绍了新中国党的妇女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从“妇联史话”到“妇运史话”,从中国妇女的四次代表大会到十二次代表大会,我为妇女事业发展取得的喜人成绩点赞喝彩,更为妇联同志们不断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始终注意积累总结既往历史以及不断开拓创新而倍感欣慰。我相信,我们妇联人在下一个35年、下一个70年……必将书写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绚丽华章!
回忆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希望通过聆听老大姐、老同志的生动讲述,启发我们接续历史、传承使命,在千帆竞发的新时代,以奔跑的姿态走向未来!
(原题为《那些年,我在妇联 | 难以忘却!罗琼大姐带我整理编写全国妇联史话》)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