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 评论
  • 收藏
新书推荐︱闵行区政协主席祝学军:《申江记》是首次以文史散记形式为黄浦江立传
“上海书店出版社”微信公号  
2024-08-24 18:30 字号
黄浦江,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地域符号和文化密码。著名作家、文史学者吴玉林撰写的《申江记》近期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该书从一条江解读一座城,在行走中回望历史,对上海的文明脉络和文化基因进行了别具一格的追溯和解读。下文为闵行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祝学军为《申江记》所作的序。《申江记》<BR/>吴玉林 著<BR/>上海书店出版社

《申江记》
吴玉林 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大江汤汤,经百里乃成;大城泱泱,历千年而兴。
世间伟大的城市,几乎都有一条河流相伴。伦敦的泰晤士河、巴黎的塞纳河、纽约的哈德孙河、东京的江户川……水是生命之源,因为有了奔腾不息的河流,城市才有了无限灵动和蓬勃生机。上海依水而生,以港兴城,她的历史,就是一部江海相融、沧桑巨变的历史。被誉为上海母亲河的黄浦江,虽然没有壮阔激越的自然景观,全长仅113.4公里,但却是一条独特而富有传奇的大河。流经上海市域十个区的黄浦江是上海城市的基因,汇聚上海的灵气,浓缩岁月的精华,是地域的符号、城市的标志。
“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何以上海?因为浦江。农耕文明、吴越之光、江南文化是其精神内核;上海开埠后与世界的积极对话——书写中国近代工商业发轫的不朽篇章,逐渐形成拥抱百川千泾、开放而又自成一体的海派文化;从石库门中燃起的星星之火,燎原两岸,汇聚成熠熠生辉的红色文化。黄浦江岸边随处可见的芦苇(卓孝辉摄)

黄浦江岸边随处可见的芦苇(卓孝辉摄)

描写和记载黄浦江的各类书籍和文章特别多,有文史典籍,有学术研究,也有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而《申江记》是首次以文史散记形式为黄浦江立传。从“水脉”探索“文脉”,深耕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全景式描绘了黄浦江旖旎多彩的自然风光,东西方文明互鉴图景和波涛汹涌千帆竞发的时代变迁,记录下上海从江南小聚落蝶变为国际性大都市的千年历程,为上海“人民城市”建设提供了生动而鲜活的注脚。
追寻家乡历史,赓续地方文脉。自2017年以来,闵行区政协始终把“发现闵行之美”系列文史丛书的编撰作为重点工作在推进,连续出版了三十多部文史作品。该系列丛书是对闵行区本土文史的系统梳理和全面介绍,在推动闵行悠久历史的发掘、保护、利用及接续传播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今年,区政协推出这部《申江记》,不仅是因为黄浦江对上海有着非凡意义,对闵行更是如此。黄浦江在闵行区域有着绵长岸线,六百年前“江浦合流”“黄浦夺淞”的倡议者叶宗行是闵行人,“浦江第一湾”更是在闵行地界,让闵行人引以为荣。当年建设中国工业卫星城,“四大金刚”“五朵金花”等重大工业项目也都落地于闵行的黄浦江滨水沿线。如今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在这里入驻,紫竹高新园区在这里勃发,“大零号湾”科创策源功能区在这里扬帆启航……夕阳下闵行渡口(卓孝辉摄)

夕阳下闵行渡口(卓孝辉摄)

蜿蜒的黄浦江畔,万家灯火、生机盎然。气势恢宏的人民城市美丽新画卷已经展开。漫步在黄浦江滨江水岸,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上海这座城市的“高度”,还有暖意融融的“温度”。一条江,一座城,一群人的故事,仍在继续,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施丹璐
转载请注明来源
  • 3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