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评论
  • 收藏
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摘要:围绕“建设什么样的上海,怎样建设上海”建真言、谋良策、聚共识
政协联线  
来源:政协联线 | 2024-01-24 15:31 字号
【阅读提示】1月24日上午,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鲜明主题和突出主线,围绕“建设什么样的上海,怎样建设上海”这一根本性问题,坚持“四个放在”,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以城市治理现代化为保障以及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建真言、谋良策、聚共识。20位政协委员先后围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讲话精神,紧扣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抓好民生改善和城市治理、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提升文化软实力等重大问题作了发言,提出了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展示了党派团体和界别的履职能力,充分展示了政协委员的政治担当和使命情怀。1.积极运用区块链技术助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市政协委员王奕代表市科协发言

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需要重点解决航运贸易数字化问题,需要深化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建议:
加强区块链在航运金融和保险中的应用。要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货物确认到达后的自动支付,简化交易流程,降低反欺诈成本。同时,利用区块链平台实时跟踪货物信息,为金融机构的融资方案提供依据。
建立航贸数据治理统一标准和制度保障。加强技术研发、数据安全保护、标准制定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
加快国家级航运贸易区块链上海枢纽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职能部门、行业专家、司法的协同机制,构建强韧性的航贸数据流通、应用、创新和抗压体系。
组建跨领域的航贸数字化生态圈。建立跨界智库联盟,发挥相关协会、学会、研究机构等智库作用,开展数字航运发展问题研究。2.大力探索推进离岸金融发展
市政协常委王长元代表民建上海市委发言

当前,上海要抓住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持续深化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提升金融中心国际化水平,加快探索与大经济体特征相适应的离岸金融。建议:
推出全功能离岸账户(“OSA+”账户)。允许上海两家持有离岸牌照的银行试点推出“OSA+”账户,开展人民币离岸业务,实现 OSA 账户内资金完全可自由兑换。
对离岸业务逐步采取国际通行的原则性监管模式。对银行通过“OSA+”账户开展的贷款业务豁免执行“贷款通则”“三法一指引”“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等在岸金融监管规则。
建立有竞争力的离岸税收制度。参照香港、新加坡等主要境外人民币离岸中心的税收制度安排,通过免征增值税、取消印花税等简化税制、降低税负。
深度拓展离岸金融业务。推进上海离岸债券市场、离岸外汇市场发展。
持续推进离岸金融制度建设。推进相关立法工作,形成上海离岸金融体系相对完备的制度性框架。3.积极对接推动全球高标准规则构建 塑造数据跨境流动新范式
市政协常委张琦

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其背后折射的是技术流、资金流、人流和商贸物流的活跃程度,上海应积极对标全球最高标准,构建新型数据跨境流动范式。建议:
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提出数据跨境流动的“中国方案”。依托进博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全球数商大会等重大活动,加强数据跨境流动的议题设置,积极与联合国下设机构、世界经济论坛等国际组织加强沟通对接,推动国际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制定。
打造示范区,创新监管与服务新模式。推进DEPA合作示范区建设,开展更高水平的压力测试和数字经济规则创新,率先围绕电子票据、电子支付、数字身份等跨境互认证和互操作等方面开展试点。
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筑牢数据跨境流动技术基底。打造“云网数链”四位一体的新型设施体系,服务国际间数据流通交易、存证溯源、联合训练等创新应用。4.积极探索上海建设大模型创新应用高地的新路径
市政协委员徐立

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AI,掀起了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新浪潮,成为人工智能产业的“核爆点”和“新风口”。建议:
链接世界,搭建高水平国际交流平台。积极搭建诸如英国人工智能安全全球峰会等国际性高端会议,加大人工智能技术、标准、治理等国际交流合作,持续开展包容性的全球对话,推动更广泛的国际讨论和人工智能前沿安全研究。
对标一流,率先打造世界知识基础模型。重点支持国家实验室等顶尖研发机构、行业头部企业抓紧开展下一代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攻关。
夯实基础,加快打造超大规模算力集群。支持行业头部企业充分利用现有高性能芯片,探索多元异构、多卡并行的算力统筹规划机制,攻关全球领先的大规模并行训练能力。
构建生态,大力推进大模型技术创新场景应用。支持顶尖研发机构及行业头部企业持续推进 AI开源平台建设。5.强化上海创新引领功能 以氢能布局抢占“绿色未来”发展先机
全国政协委员李国华代表民革上海市委发言

上海理应试制度、闯新路,打造国际一流的氢能产业发展高地,抢占“绿色未来”发展先机。建议: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建设一流国际氢能城市。开拓氢在能源、原料替代及储能等领域的发展,加强“氢合成甲醇”等更多元路线,闯出“氢科技”引领氢产业新路,最终实现弯道超车。
战略布局氢能长三角一体化,竞逐全球“氢经济”高地。利用好长三角氢能基础设施产业联盟等平台作用,牵头绘制长三角氢能规划路线图,推进形成标准协同、价格协调的引领示范区,形成一批代表国家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和能源变革的解决方案。
法律先行制度先试,构筑氢能发展生态体系高地。可依托浦东立法机制进行探索,以法律明确氢的能源属性,进而在科学安全规范的基础上,突破在化工区外制氢、制加氢一体化站等限制,落实各区加氢互认、价格机制协同。6.聚焦三大先导产业突破 发挥国资国企核心功能
市政协委员戴敏敏代表经济界发言

国资国企要发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布局三大先导产业。建议: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的先导产业生态。鼓励支持承担三大先导产业任务的国企更多地参与重大科技项目立项攻关、重要科技设施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协同教育部门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和企业人才使用体系的深度融合。
建立聚焦先导产业的国资投资体系。整合资源力量,探索“行业赛道—链长企业—国资平台—产业基金”纵深攻坚、横向协同、接续投入的模式。支持国企运用多种融资工具,鼓励保险、银行理财、社保基金投入,探索长周期基金。
深化适应先导产业的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探索实施工资总额预算周期制管理、科研项目长周期考核评价、健全中长期激励机制,实施更为灵活的股权和分红激励,出台“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支持政策。7.用好企业基础研究“关键招” 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加速跑”
市政协委员苏良碧代表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发言

纵观全球,拥有一批基础研究能力突出的科技企业,已成为国际科创中心的重要标志。建议:
凝聚共识合力,大力推动企业成为基础研究生力军。出台“上海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意见”,探索科技领军企业牵头并联合高校院所开展目标导向基础研究的“链主制”模式。
加强统筹布局,全力打造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新高地。统筹布局本市基础研究先行区、高校基础研究高地、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等重大举措。提高企业承担上海重点产业基础研究项目的支持力度。设立科技领军企业深度参与的基础研究中心项目。
加快机制创新,着力探索基础研究产教融合新模式。打造更多产学研合作载体,推动校企基础研究合作找到互利共赢的契合点。加强上海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前瞻研判和产业、教育部门供需对接。畅通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柔性聘用渠道。8.加快打造全球干细胞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
市政协常委章毅

要巩固上海在干细胞产业的先发优势,必须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抢占先机、优化生态。建议:
加强针对干细胞产业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推进。上海要研究制定本市干细胞制剂研发与制备服务平台建设和管理的有关规范,明确制备研究级和临床级干细胞制品所需要遵循的标准化管理要求,覆盖干细胞来源、采集储存、制备检测等全过程,从源头提升产品质量与合规化水平。
推动形成本地化强检标准。上海要积极争取具备干细胞的本地化强检标准,并设立长三角干细胞检定分支机构,牢牢把握产品质量检测的核心优势,形成国内领先的质控标准,进一步加固干细胞产业在上海创新发展的安全底座。
打造干细胞产业成果转化的便捷之路。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产业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上的灵活优势,建立长效的收益分配和可持续发展机制。9.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常委赵丽佳代表市工商联发言

为了不断优化“上海方案”,进一步提升各类市场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给民营企业提供更大“施展拳脚”的舞台,建议:
打破隐形壁垒,全面保障市场公平竞争。推动民间资本切实参与重大项目,全方位打通融资渠道阻滞,实质性解决中小微企业拖欠款问题。
加快制度创新,全面推动靶向施策。优化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多举措提升政策落地实效,提升重点企业“服务包”工作精准性。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全面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技术创新、资本赋能、人才支撑、服务保障、场景开放“五位一体”的创新生态;构建“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孵化转化+项目落地”全要素全链条产学研服务机制;扩大首台套新品市场准入渠道。10.先行先试后影院市场 助力打造上海文化品牌
市政协常委厉震林代表民盟上海市委发言

后影院市场是创编、摄制、宣发之后的第四个电影产业环节,要加快发展后影院市场,开发好影院以外的相关电影上下游的市场,打造电影发展的下一个“核爆点”。建议:
观念上,建立后电影产品与电影产品同样“值钱”、甚至更为“值钱”的理念,应当全力培育其成为新兴电影市场。
平台上,在上海版权交易中心和上海市影视版权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探索设立上海影视版权交易所,与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互动,努力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的影视版权交易中心。
空间上,从电影建筑可阅读发展到建筑可体验,从高科技与沉浸式赋能电影空间IP,市相关主管部门指导文旅企业,形成电影文旅的点、线、面,将之故事化和研学化。
政策上,出台支持后影院市场开发的相关指导意见,从基金、信贷、贸易、财税等多方面进行政策系统集成,形成良好后影院市场营商环境。
人才上,相关高等院校以及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后影院市场人才培养,并逐步纳入专业学科建设轨道,形成人力资源支持系统。11.率先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教育变革
市政协委员蒋碧艳代表民进上海市委发言

率先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上海教育理应担当的重要使命。建议:
变革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理念,推动育人模式转型。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其个性禀赋的教育服务,让未来数字时代的公民牢牢握住“创新”这根“牧鞭”,当好数字“羊群”的“牧羊人”。
推进教育方式改革,加快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支持人工智能教学和人工智能课程开发计划,形成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的新教学模式,促成教育多样性的发生。
加强前沿研究,加速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的有效融合。积极融入人工智能发展大势,坚持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针对风险与挑战,加强系统性技术应用探索攻关,坚持由“人”来主导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的过程。12.以国际大科学计划为引领 增强上海跨学科跨层级跨领域创新协同效能
市政协委员田梅代表无党派人士发言

为了率先承接与有效利用国际大科学计划集聚的人才、资源和科研成果,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扩大国际创新协同,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创新体系,把上海打造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核心节点,建议:
持续强化大科学领先优势。对上海牵头实施的大科学计划给予持续重点支持,建立若干国际大科学计划的全球总部,建设支撑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立面向全球科学家开放共享的国际数据中心、资源中心、样本中心和培训中心,打造国际化、开放性的新型研发机构和高能级创新平台。
重视大科学成果转化。将全链创新、多链融合的理念贯穿在大科学计划的组织推进全过程,实现“边科研、边转化、作示范、早收获”。
支持开展大科学改革探索。鼓励大科学计划的牵头和参与主体在数据治理、跨境数据服务、数据交易、数据内容产业培育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改革探索,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举措与机制。13.以城市更新创新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委员罗宝瑜

建设人民城市,让人民在上海这座城市中更加安居乐业,是城市更新的根本指向。坚持向存量要功能、向集约要空间、向更新要效益,以城市更新创新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活化城市存量商办楼宇,焕发城市活力。打造集办公、零售、文化、居住和公共空间于一体的“垂直城市”活力空间,更加有效地利用城市中心的土地资源,聚集新兴产业及人才,实现“向存量要功能”。
强化城市人本价值,延续城市街区的 “烟火气”。在城市规划层面,加快用地功能高度混合利用的试点和探索,打造工作、生活、文化、教育、零售餐饮、休闲娱乐等无界融合的活力社区,延续城市的“烟火气”。
传承城市文脉,以文化赋能经济发展。政府通过政策引导,以“文化+商业”的跨界创造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构建由专业机构、企业、文化创作者们参与的文化创新生态系统,促进文化消费升级。14.强化新污染物治理 助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市政协委员陶晔璇代表农工党上海市委发言

如何确保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并进,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建议:
强化标准建设,推动绿色转型。新建“上海市环境新污染物筛查监测评估与标准研究重点实验室”,编制相关监测方案,制定筛查监测评估技术指南。启动“上海市生物医药领域新污染物环境标准”重大科技专项,研究制定上海地方标准。
强化技术支持,助力企业发展。以新建上海市相关实验室为核心,成立“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公共测试与服务平台,开展新污染物监测与分析,并帮助小微企业减少因环保设备缺失、资质不完善而造成环境污染的风险,降低企业的环保成本,提升治理效率。
强化政策引导,激发企业活力。制定激励政策,将企业新污染物管控成本纳入药品报批定价体系,并对坚持绿色生产、有效管理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优先采购等政策支持。15.完善跨区域联合授信政策 优化长三角信贷资源配置
市政协委员范春燕代表致公党上海市委发言

建立跨区域联合授信机制、实现信贷资源优化配置,是长三角金融机构加快建设统一大市场的制度创新。建议:
激励约束双管齐下,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参与。各地监管机构做好指导和服务,支持辖区内金融机构在长三角区域内实施异地经营,将“跨区域联合授信”纳入信贷管理体系,设置具体的量化指标取代模糊的政策目标。
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建立政策协同平台。发挥长三角金融监管联席会议作用,建立机构互设、业务跨区域开展的政策协同平台,并探索以“机构监管”为主向“机构监管+业务监管”并重模式转变。
打通政银企数据通道,多维度为中小企业增信赋能。金融监管部门牵头银行机构,对联合授信额度核定模型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计算。通过建立行业大模型,科学确定跨区域联合授信额度。鼓励支持商业银行提升防范授信风险技术,为中小企业获得融资增信赋能。16.唤起共同历史记忆 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
市政协委员陈乐代表台盟上海市委发言

新时代促进两岸融合过程,无论是开展对台交流,还是做好对台宣传都亟需重塑和铭记两岸共有的红色历史,两岸融为一体的历史脉络亟需打通。建议:
形成一批涉台革命遗址遗迹目录和信息库。对上海涉台红色遗址遗迹进行抢救性调查和研究,搜集和汇总相关档案以及音像、文字资料,形成一批台湾革命先辈在沪遗址遗迹目录和信息库。
涉台革命遗址遗迹纳入红色文化建设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对台湾革命先辈在沪历史的研究,加大对成熟的涉台革命遗址遗迹进行保护宣传。
打造涉台红色历史文化传播新路径新生态。设立相关专项扶持基金,聚焦台湾革命先辈在沪典型事件、人物和重要遗址遗迹,依托全域全链数字技术赋能文艺创作,打造优质的“线上+线下”涉台红色文旅路线等。17.把握人口变化趋势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市政协委员杨德妹

教育资源调整是一项长线工作,需要精准把握学龄人口变化趋势,提前谋划布局,科学应对挑战。建议:
抓住“窗口期”优化调整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好学龄人口的暂时性波动上升和长期性下降交叠产生的“窗口期”,借机提优,整体性提升基础教育资源的结构性和区域性均衡水平。
前瞻性规划配置人口导入重点区域的教育资源。在浦东和“五个新城”等区域,应强化导入人口教育需求监测,加快学前和九年义务教育园、校建设。
总体提升基础教育资源品质。利用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机会,高标准建设一批基础教育园、校,使之兼具社区活动、老年教育、应急避难等功能。
增加市属高校硬件建设投入。按照本硕博“421”标准加快增建一批学生宿舍和教学用房,为2035年前后的入学需求增加做好准备。
创新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加快探索小班化、研讨式教学方式,强化个性化教育,减轻社会教育焦虑。18.加强长三角沿长江区域水环境共保联治工作
市政协委员邹明

提升长三角沿江区域的水生态环境,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突破。建议:
加强跨界联动系统协作。探索长三角流域综合立法与专项立法。由政府主导,引入专业机构和研究平台,定期开展分析会商,精准识别流域突出水环境问题。创新建立联合河湖长制。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的风险防范体系。健全共保责任和考评制度。
实施长江大保护联合执法机制。推进协调机制体系化,促进水环境执法整体联动和体系构建,打破区域性管理壁垒。设立实体性协调机构,促进不同地区制度机制衔接,规范事权运行流程,明确程序启动规则等。推进执法力量整合,推进协作成果共享。
实施长三角区域优质水资源源头保护。完善产业结构协同优化机制,建立水上污染综合防治应急体系,构建长三角区域供水一体化系统。19.深入践行“人民城市,奋斗有我”理念 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市政协常委黄红代表市总工会发言

目前,上海技能人才总量超过300万人,高技能人才约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5%,较前几年有所提升,但供给不足和结构性矛盾两大问题相互交织。建议:
进一步形成整体合力,推动政策落地。要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推进政策措施落地。通过产业工人队伍状况,加强研判、精准施策,并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依法依规保障职工受教育权利。
进一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健全职业技能形成体系。推动各类企业建立本单位职业技能等级体系,并与工资福利、岗位聘任、职务晋升相衔接,鼓励职工通过技能提升拓宽职业发展通道。
进一步加强服务保障,营造良好氛围。人社、教育、财政等部门要推动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用于职工技能提升,并推动职工培训资金向基层一线倾斜。20.用心用情用力解决青年安居问题
让更多外地青年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
市政协委员徐豪代表团市委、市青联发言

如何帮助外来青年实现对“安居上海”的美好向往需相关各方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建议:
加强保障住房供给,让青年从“忧居”到“有居”。面向青年人,特别是城市建设和基础公共服务行业的一线建设者、管理者,加快构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的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等各类主体参与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
优化政策引导体系,让青年从“有居”到“安居”。培育发展更加健康、稳定的住房租赁市场。通过机构评估规范租金涨幅,更好平衡房屋出租人和租客利益。鼓励更多企业以租房补贴、集体宿舍等形式帮助外来青年缓解住房压力。
打造青年发展社区,让青年从“安居”到“宜居”。在轨交沿线、产业聚集区等附近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房源供应,进一步降低青年通勤时间。开辟青年公共活动空间,有机嵌入学习培训、交友联谊、就业创业等社区服务。
文字整理 游思静 刘子烨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1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