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峰起云泳 | 荣丰号的故事
施泳峰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3-05-22 15:22 字号
山西南路位于黄浦区中部,南起福州路,北至南苏州路。长729米。修筑于清代咸丰年间,原名老闸路,同治四年(1865年)改叫山西路,1946年改成今名。
上世纪20、30年代,在山西南路靠近宁波路附近有一排坐东朝西砖木结构的两层沿街商铺,其中有一间叫做“荣丰号”的店铺专门做证券、股票的生意,老板是顾玉良,老板娘是沈恩珍,还带着一个小婴孩,居住在二楼的后间。
顾玉良(?--1993年),上海嘉定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内部交通员、内部交通科科长、汕头交通站负责人。1933年被捕,1937年出狱。1938年任中共浙江省工委书记、浙西地委书记,是党的“七大”代表。新中国建立后,先后担任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普陀区委书记、市委党校副校长。“文革”中受到残酷迫害,粉碎“四人帮”后恢复工作,担任中共上海市委纪委筹备组副组长,为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做了大量工作。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上海、武汉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败,中国革命进入低潮。面对着国民党反动派疯狂举起的屠刀,面对着腥风血雨与危机四伏,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来没有被吓倒,而是更加坚定了理想与信念,矢志不渝,坚守着革命的火种,积蓄着革命的力量,等待着革命高潮的到来。
在国民党统治区,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被迫转入地下。在严酷的白色恐怖环境下,如何使党组织安全地存在下去并开展工作,尤其是党的高层机关要安全运转,成为重要问题。当时负责中央组织工作的周恩来,制定了一套秘密工作制度,提出党员职业化、机关社会化与群众化的重要原则,要求党的机关必须以商店或住家等合法形式出现,领导机关和来往机关的人,在穿着、语言、举止等都必须符合公开身份的要求,并提出常住机关的工作人员是要夫妇俩,不要有“革命腔”。
 “八七会议”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陆续从武汉迁回上海,机构缩小了,人员也精简了。1929年夏天中共中央机关办公地点迁至山西南路344号,由中共中央秘书处内部交通科科长顾玉良与中共地下交通员沈恩珍夫妇租下此地,对外挂上“荣丰号”的招牌, 声称是做证券、股票生意。中共中央领导人李维汉、任弼时、关向应、邓中夏、罗登贤、邓小平经常来“荣丰号”开会、谈话以及议事,中央会计熊瑾玎几乎天天来“荣丰号”打卡上班。
上世纪20、30年代的上海是旧中国最大、最发达的城市,是中国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地方,在血泊中站起来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体在“荣丰号”里,起草了大量的重要文件与发给各地的重要指示,他们顽强地战斗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心脏里,坚守着中国革命不灭的火种。
从1929年夏天到1930年底,一系列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在“荣丰号”里发生:1929年6月中共六届二中全会在这里召开,确定了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扩大苏区的任务。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这里成立,揭开了波澜壮阔的中国左翼文化运动。1930年9月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在这里召开,结束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今天的山西南路344号,“荣丰号”的建筑已经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高耸的上海物资大厦。但是,这里却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在极其艰难恶劣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这里不仅保存了革命的火种,而且源源不断向全国各地传递革命的火炬,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责任编辑:栾晓娜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