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黄勇平:基础研究资助模式需与时俱进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3-03-23 17:24 字号
近年来,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统计显示,我国2022年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总数近40万,基础研究经费达到1951亿,占研发经费比重为6.32%,连续4年保持6%以上的水平增长。中国科研机构发表的研究论文和申请专利数量在全球达到领先水平,一大批高校和研究机构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如何进一步提升基础研究的效率和韧性?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黄勇平指出,中国的基础研究经历了从少到多,从跟踪模仿到并跑和领跑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资助模式应该随之发生变化。在跟踪模仿阶段,以项目为主的支持体系不会影响总体的发展方向。但是,在并跑和领跑阶段,前面没有太多的路途可供参考,就需要建立具有支持持续创新能力的科技经费资助体系,让研究人员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地思考和研究重大的问题。需要思考以人为主的支持体系。
黄勇平建议,进一步优化基础科研资助模式,启动“原始创新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根据目前国际新形势,加大支持需求驱动的基础研究(有组织的基础研究),可对科学基金进行动态优化。
进一步加大对人才项目的支持力度,设立“卓越人才”支持项目。随着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增加,需对各类人才进行跟踪支持,支持的方向根据国家重大需求来设定。对获得国家认定的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通过“人才经费+项目资助”模式。在基金委成立“卓越人才”项目,主要资助获得过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三个以上重点基金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结题评审获得优秀的项目负责人,让优秀的基础研究人员在45至65岁之间仍然能够很好地组织团队和继续以前的研究。
为基础研究人员增设固定的人头费。采用竞争性经费与固定支持相结合的方法来建立长久性的基础性研究机构和团队。为从事基础性研究的人员提供一定比例的固定人头费。通过国际评估和末位淘汰方式来优化基础研究人员队伍。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