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江宁路街道围绕江宁社区宝宝屋2.0版升级召开专题协商会
静安区政协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3-03-21 15:02 字号
为积极响应社区居民对高品质托育服务的企盼,推动社区“宝宝屋”服务更专业、功能再升级,3月17日下午,江宁路街道政协委员联络组围绕“幸福升级,幼有善育”江宁社区宝宝屋2.0版升级开展专题协商会。
区政协副主席陈琦华,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社区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姚建伟出席会议。区政协社区建设委员会副主任、街道办事处主任余文君主持,区政协教育界别召集人、区教育局副局长孙忠参加活动。
与会人员首先实地走访了江宁路街道联手区教育局开设的第5家社区宝宝屋——“家庭式滋养型”蒋家巷社区宝宝屋,并了解其建设情况。
随后,专题协商会在江宁路街道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召开。区政协委员、区级相关部门、居委干部代表聚焦“宝宝屋”的发展和提升,共同为打造社区宝宝屋2.0版建诤言、献良策、谋实招。
居委干部代表廖正泓介绍了社区基本情况,希望蒋家巷社区的“家庭式滋养型”宝宝屋不仅有家的温馨,还能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让孩子们从小受到文化熏陶。
程元委员提出:社区宝宝屋应该在专业化方面进一步提高,为宝爸宝妈们提供相关知识理念培训,更好地帮助宝宝成长。
许婷委员:建议做好每个孩子的情况登记,完善宝宝屋的使用规章制度。需要重点关注宝宝屋的设施安全,宝宝屋承载人数应建立标准。
陈思瀚委员:可以考虑将上海话的语言培养作为宝宝屋的特色,在0-3岁儿童语言培养黄金期融入上海话儿歌等元素。
张芳委员:注重0-3岁儿童认知探索的关键期,宝宝屋可以向家长和儿童做好包括用眼健康在内的各项知识普及,发挥宝宝屋对家长的育儿指导功能。
杨金志委员:宝宝屋建设要注重安全问题,既要考虑“硬件”环境设施因素,也要考虑“软件”从业人员的专业性,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江宁经验,让群众生活在江宁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李红梅委员:建议一是要关注宝宝屋的安全性,可考虑邀请具有相关从业经验的志愿者参与宝宝屋服务工作。二是引入宝宝屋的文化建设,通过古诗词等要素加强传统文化培养。
阎华委员:建议宝宝屋做好文化培养,例如注重音乐、诗歌等要素细节,培养0-3岁儿童的艺术细胞。同时做好宝宝屋的宣传,让周边居民了解在江宁的惠民服务,家长可以通过公众号平台或小程序,学习0-3岁儿童相关科学育儿知识。
蒋林委员:宝宝屋建设中可以关注0-3岁孩子以游戏为主的运动能力培养。
静安区政协常委、区政协教育界别召集人、区教育局副局长孙忠积极回应:宝宝屋建设首创于江宁路街道,为全市宝宝屋的建设提供了“江宁样本”。宝宝屋作为“一老一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全市各区的重视。下一步,将在推进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
1.因地制宜,选取的场地都必须符合安全标准,宝宝屋2.0版升级可以满足家长们不同的育儿需求,形成不同特色的宝宝屋。
2.柔性嵌入,每个宝宝屋都发挥原有场地的功能特色,不去大兴土木。
3.坚守安全底线,对从业人员进行实操培训,强化安全意识。
静安区早教指导研究中心主任林丽和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陈小文就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作了回应。
余文君代表街道作出回应,对委员们的建言献策表示感谢,将把这次协商成果融入到街道的工作中。
一是优布局,画好一个“服务圈”。围绕“15分钟托育服务圈”建设,以高品质公共服务阵地为依托,建设 “嵌入式”“标准化”的“社区宝宝屋”,在率先在全市完成常住人口15%社区托额的托育服务圈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布局,让服务“近在身边”。
二是强标准,形成一套“工作法”。规范流程和机制,形成“一二三四五工作法”,即达成一个共识,将“社区宝宝屋”建设作为推进“民心工程”的重要举措。实行“量身定做,一屋一策”与“因地制宜,柔性嵌入”两个改造策略,规范 “建设流程、活动流程、安全应急流程”三大操作流程,创建安全、卫生、运行、资质四大区域标准,形成“童心向党”、“颐幼相伴”、“社区睦邻”、“托幼共育”、“机构介入”五种服务样态。
三是提内涵,建成一批“特色屋”。着眼于1-3岁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及父母个性化需求,打造一批富有特色的“社区宝宝屋”。2.0版的社区“宝宝屋”,不仅是“宝宝乐园”,也是“家长学校”,通过高品质的服务、高频率的互动,引领凝聚群众,不断增加社区黏性与韧性,让居民收获更多家门口的小幸福。
区政协副主席陈琦华充分肯定本次协商会的成功举办,认为街道做了精心组织和准备,各位委员、各位同志做了精心准备,问题找得准,情况摸得清,建言建到点子上,确保了本次“协商议事厅”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
她就下一步如何推进“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和界别委员工作室建设提三点要求:
一是要进一步推动“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工作走深、走实。要把准专门协商机构的性质定位,聚焦工作站协商议事、政策宣讲、读书学习、联系群众四项功能的发挥,不断推进工作站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要聚焦协商成效,事先扎实开展“微调研”,探索协商建言“闭环”管理,推动委员建议的“金点子”能真正落地落实。
二是要进一步推进教育界别委员工作室和“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的联动与融合。加强“街道政协委员联络组+界别”的联动,把界别资源引入到社区一线,以多元模式凝聚共识与力量,发挥1+1>2的履职成效,把工作站和界别委员工作室打造成为引领凝聚共识的阵地、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协商议政建言的平台和学习交流分享的园地。
三是要进一步推动工作实践和创新,总结经验,打造品牌。要持续用好“协商议事厅”平台,打造特色工作实践基地,创造“江宁样本”。要总结分享好协商案例,将江宁路街道“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和教育界别委员工作室,打造成党委、政府的“好帮手”、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委员履职的“新平台”。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