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评论
  • 收藏
晒晒2023年地方政协全会关注的教育热点
人民政协报  
2023-02-08 08:24 字号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一重要论断,再次明确了建设教育强国,实施科教强国战略的重大战略意义。当下,全国各地地方政协全会先后召开,本期特别邀请本报各地方记者站聚焦地方政协全会中的教育热点。以郷读者。
建言献策为教育履职尽责展风采图①为商红领委员(右)就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建言。 贾宁 摄

图①为商红领委员(右)就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建言。 贾宁 摄

图②为李奕委员(右)在小组讨论会上就优化教育供给、推动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贾宁 摄

图②为李奕委员(右)在小组讨论会上就优化教育供给、推动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贾宁 摄

在政协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分组讨论现场,来自教育界别的委员们结合自身实际,分别就履职尽责、教育发展等各抒己见,讲感受、提建议、谈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广东省政协委员建议:
为高质量发展培养“大国工匠”

人民政协报记者 林仪 揭春雁
1月28日,兔年首个工作日,广东召开了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擂响了奋进催征的金鼓,奏响了广东走在前列、当好示范的强音。面对新的使命,广东的人才培养怎么做,教育如何更上一层楼?在该月召开的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一次大会上,关于职业教育的思考与讨论愈发热烈。
“广东省对高质量职业教育有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迫切需求、广东的职教条件基础好、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意愿强,必须围绕产业布局,对职业教育进行整体布局、创新突破,敢为人先、敢想敢试,打造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新格局,使职业教育成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主要支撑力量。”省政协委员、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院长马栩生提出,要为国家职业教育“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体系构建,提供“广东案例”,贡献“广东经验”。
“以制造业立省”的广东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与强大的科创力量,是工程人才培养大省。但《粤港澳大湾区(内地)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显示,到2025年大湾区制造业人才缺口将近20万人。为此,在大会发言环节,省政协委员、深圳技术大学副校长梁永生代表民进广东省委会提出,在高素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先行先试”,努力培养造就更多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技术创新能力强、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师。
职业教育是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广东拥有职业院校625所、在校生280.5万人,每年为社会输送70万以上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仍然存在体系建设完整度有待加强、产业需求对接度不高、区域适应度不强、产教融合效果不佳等问题。
“教育是国之大计,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1月12日,在小组讨论时,省政协委员、广州华夏职业学院董事长欧阳少林指出国家现有政策未能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主观能动性,并建议打出系列政策“组合拳”,对于积极参与现代职业教育的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N”的组合式激励,全方位、多样性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推动职业院校、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形成“职教共同体”。
梁永生也建议积极调动高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的积极性,合作协同、多方共建,切实加大企业在工程人才培养中的分量。要打破传统工程人才培养重“专业能力”、轻“实践能力、协同能力”的培养模式,依托企业资源创造社会化、情境化、动态化的拟真育人培养环境,真正实现“工程问题源自生产、培养方案联合定制、育人资源企业反哺、优秀人才定向输送”的工程人才培养闭环模式。
“我省中小企业众多,多数企业欠缺独立参与产教融合的能力。”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东莞市委会主委兰建锋认为,行业协会充分掌握着本行业人才需求、企业发展现状等信息,在引导企业和学校合作中能起到关键性的桥梁作用,产教融合亟须行业协会进行统筹介入,建议让同行业同类型的中小企业作为团体打包,以行业协会的形式参与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一方面可以扩大参与面,募集更多的资金,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和产业链进行完整衔接,整体提升产业集群的人才培养覆盖范围和水平。”
除了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之外,职业教育对老百姓没有吸引力也是一大难题。“保持‘普职比大体相当’不仅是基于国家产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结构需求的长远考虑,也是出于对青少年成长成才规律的尊重。”省政协委员、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方芳认为,要加大宣传和引导,还要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加快拓展学生成长成才通道,以更多真实的案例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把更多优质生源吸引到职业教育中来。为此,她建议扩大应用型本科学校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规模,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拓展中高本衔接通道,尽快制定职教高考改革方案,成立各专业招生考试方案的学校联盟,共同确定某个技能等级证书或某大类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专业技能的考试标准,并组织实施考试和选拔。
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与含金量无疑是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也是省委省政府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要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实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建设好省职教城。
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
——福建省政协委员建言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
人民政协报 记者 王惠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不久前,福建省相继印发《福建省高等教育十年发展规划(2021-2030年)》《福建省第二轮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福建省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实施方案》等多个重要文件,力争到2026年,4所高校、10个学科达到国家“双一流”建设标准。
“但长期以来,作为中国经济强省,福建的高等教育发展并没有跟上经济增长速度,教育投入与需求不成正比,更存在‘摊大饼’‘撒胡椒面’等问题。”1月中旬,在福建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联组讨论时,不少政协委员对新时代全省高等教育发展“窘境”表示担忧。
目前,福建共有89所高校,其中本科院校39所、专科院校50所,但只有厦门大学、福州大学进入了“双一流”建设行列,本科院校数、本科生在校学生数、研究生在校生数、“双一流”高校数量并不理想。
“当前,高等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战略性地位更加凸显,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更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支撑。”省政协委员邱挺建议,超常规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尤其需要大力提升现有高校建设水平,推动有条件的本科高校尽快补齐短板更名为大学,增设医学、工科、海洋等急需紧缺科类本科高校。
“现下,全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生师比差异较大,普遍缺少常态化的师资队伍补充机制。”省政协委员程树英认为,要“引育”并重,持续增加师资数量,引入更多博士研究生和企业高级人才作为大学教师,也可以客座(兼职)教授等方式,增加高水平兼职教师数量,提高兼职教师所占比重和质量。同时,加快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育”模式,深化高校人才评价体制改革。
对此,省政协委员刘健表示赞同,同时也呼吁,还要加大对“双一流”高校的投入,“希望全省尽快启动高校差异化的学费标准调整机制,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进一步提高‘双一流’高校的收费,以支持高校的高质量发展,并通过多方募集教育基金的方式,持续为福州大学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给予争创‘世界一流学科’提供更大经费支持。”
“我们应对标国家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积极构建适应新福建建设需求的人才发展雁阵格局。”2016年,省政协委员马建荣担任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自此与教育界结缘。在分管教学工作的同时,他持续关注着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如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持续把优秀人才集聚到新福建建设中来?是他在履职过程中,最为关注的一个点。
马建荣提出,要充分发挥高校对人才的承载作用,全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搭建一流产学研联动平台,并注重引导人才为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把脉问诊”,为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开方抓药”,形成“群雁齐飞”阵势,加速抢占制高点。
2022年教育部启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福建省入选9个整省(包括高校、职校、基教和就业)试点之一。在省政协委员宋志刚看来,全省应以此平台建设为契机和抓手,针对教育数字化关键核心问题,全面统筹、高位布局,尽快改变全省教育数字化发展现状,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领先优势。其中,可充分依托数字福建一体化公共数据平台和智慧教育平台基础构建教育大数据平台,实现教育数据和资源的汇聚共享,进一步建设教育数字化体系。
如何精准对接当前产业需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全方位推动福建省经济高质量超越发展?省政协委员陈礼祺希望加快推动闽港澳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形成职业教育区位优势,实现人才引进和人才输出双赢局面。
奏响新时代劳动者之歌
——河南省政协委员聚焦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人民政协报 记者 王有强 靳燕
“一技在身、一证在手、一条致富路在脚下铺就。”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劳动力大省。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河南省将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00万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200万人以上;将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优化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建设200个工匠实验室、实训基地……
职业教育再收政策红利,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机制,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存在严重的“剃头挑子一头热”“貌合神离”等现象。
河南省政协委员、新乡职业学院院长张林分析,多数情况是教育部门搭台,院校唱主角,企业唱配角,许多职教集团、产教联盟等合作组织也大多是以院校为主体,由院校牵头,吸引行业企业参加。“在这种合作模式下,院校积极运作,而企业缺乏内生动力往往被动应付,只有在出现‘用工荒’‘技工荒’时才愿意主动寻求院校支援,基本没有关于教学模式、课程开发、协同创新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严重制约了产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导向作用。”张林直言不讳,道出了职业教育面临的尴尬困境。
张林认为,应引导每一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出彩路径,而不是把考上“好”学校、走学术研究之路等作为人生的唯一选择,高等教育应走出“象牙塔”,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这也是多名委员的共同思考:紧跟时代,让专业“长”在产业链上,职业教育只有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效衔接,才具有生命力。
“为切实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学校不断根据地方产业发展需要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投资6000万元,对飞机机电、智能制造等专业群进行高标准建设。”省政协委员、安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庆飞介绍了本校提高培养学生技能的经验和做法。王庆飞表示,学校建立了5个“大师工作室”,引进了87名高层次人才,并完成 “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培训取证任务。为加大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力度,学校还与华为、长城汽车、全丰无人机、凤宝钢铁等知名企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并开足实训课程,开展技能竞赛。
“为更好响应‘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公司已着手筹办职业培训学校,拟开设网约配送员、育婴员、家政服务员等相关专业,现已进入现场验收阶段。”省政协委员、UU跑腿创始人乔松涛说,随着各个产业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建设,考证、持证将会成为大家的目标和方向,持证上岗有助于提升地位、增加收入,实现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乔松涛介绍,公司已通过对网约配送员和家政服务员两个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备案,并积极组织“跑男”参加技能培训,提升“跑男”技能水平,已成功发出河南省首批“网约配送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目前完成约2000人的职业等级认定工作。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劳动力素质结构和技能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河南省政协委员、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李甄说,省人社厅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开展“康养照护”“河南电商”“豫农技工”等专项人力资源品牌建设行动,培养各个领域的技能人才,并进一步优化技能评价体系,引导、推动技能培训评价向注重质量结构转变。
“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中原大地将用‘第一资源’激发‘第一动力’,把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再造发展优势,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急迫与恳切,奏响新时代劳动者之歌。”李甄告诉记者,今年,河南省人社厅将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加大中高级技能人员培训力度,力争培养出一大批适应经济社会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浙江省政协委员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
人民政协报 记者 鲍蔓华
浙江省政协全会期间,教育界别委员就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展交流探讨。
建设交叉学科是浙江省“双一流”建设的新突破口、增长点,是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基础。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党委书记王珩关注到因学科分布不均衡,浙江与兄弟省份差距明显;培养体系不完善,复合型人才供给侧受阻。为此,王珩建议从做优学科、建强基地、引育队伍、拓展平台、完善机制等五方面推进交叉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浙江打造创新高地的关键一环,也是推进扩中提低、夯实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庄凌飞委员发现尽管中央、省里和各市相继召开职业教育大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政策,但还有一些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亟待破解。为此建议切实提升职业教育毕业生社会地位,形成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合力,聚力提升实操实训水平,提高职业教育竞争力和影响力。
作为中学校长,孙立委员更关注的是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在他看来普通高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需求过程中,以“分类办学、特色发展”为抓手,推进普高“一校一品”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孙立建议将特色发展作为“现代化学校”评估的重要指标,主动实现校际错位发展,满足广大学生、家长的选择权。引导普高学校要从破解教育生态难题的高度上认识学校的特色发展,落实“一校一品”工作,抓住课程重点,突出共建亮点,突破课程研发能力、师资建设瓶颈等难点。
下好科教振兴“先手棋”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聚集科教振兴

人民政协报 记者 肖亮升
“教育兴则百业兴,教育强则百业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勇于探索科学技术‘无人区’,破解‘卡脖子’难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期间,“科教振兴”成为热门关键词,委员们围绕“科教兴国”“科教兴桂”畅所欲言。
“中共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极具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王敦球委员认为,要广聚天下英才,构筑人尽其才大舞台,健全才尽其用新渠道,充分发挥好高层次人才聚集地作用,汇聚更多发展“第一资源”,产出更多“第一生产力”,服务“国之大者”。
龙杏华委员建议,提高职业教育在需求结合中的适应性,培养和造就更多新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瞄准人工智能、5G、无人驾驶、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重点领域谋篇布局,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学院和学校。
“加快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新体制,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推进专业和课程国际化建设进程,构建产教集聚融合发展新格局,打造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模式。”韦茜委员提出。
杨元妍委员认为,要在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要求的指导下,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在全员参与、全过程融入、全方位覆盖的“大思政”格局要求下,自觉担起“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任,把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讲进学生心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激发学生立志民族复兴的信心和决心,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社会企业是完善社会治理、推进共同富裕的有效手段。”马骏委员认为,要弘扬社会企业家精神,鼓励高校开设社会企业课程,在新一代创业者当中增强社会企业意识。鼓励科研人才以创新方式,将科技转化投入到社会服务或社会企业创业。及时出台和不断完善鼓励、规范和引导社会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切实有效地支持鼓励社会团体、公益基金会、城乡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有志于公益事业的企业和个人投资创办社会企业,推动社会企业创业和发展。
“科教振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朱东委员建议建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科学交叉融合机制,通过在高校设立试点,加强融合科学发展。
“完善技工学校规划布局,优化技工学校专业配置,全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深化校企合作,进一步发挥技工学校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和支撑大企业用工、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黎琳委员呼吁。
(原标题《晒晒2023年地方政协全会关注的教育热点》)
责任编辑:王志磊
转载请注明来源
  • 1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