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解放日报评论员:打造人民城市的典范样板
解放日报  
2022-07-05 07:21 字号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创造高品质生活,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应当是一场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征程。这是上海作为人民城市的性质使然,也是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使然。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首提地,上海明确要打造人性化城市、人文化气息、人情味生活,更明确要让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这些共同构成一个由表及里的、立体的、多维度的人民城市建设样本。这意味着,从城市的外在形态到内在功能再到精神品格,都应遵循“属于人民、服务人民、成就人民”的标尺。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这是三年前在杨浦滨江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时,习近平总书记的另一句话。这样的城市,规划、设计、建设、治理当要以人为尺度,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不能“见物不见人”“重建设轻内涵”“重面子轻里子”“重管理轻服务”,更不能单纯为了一些指标,而无视“人本”立场。
一座属于人民、以人为本的城市,自然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最优的供给服务人民,也要营造最佳的环境来成就人民。“人民”二字不是抽象的,而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从城市的空间构造,到公共服务供给,到日常管理的手势,再到公共政策的设计推行,无不要在骨子里体现对“人”的观照和尊重,去回应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的需求,适配不同群体的诉求和期望。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专门针对不同群体,阐述了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愿景——要让孩子们茁壮成长,让年轻人成就梦想,让老年人乐享生命,让人们畅享健康生活,推动全社会迈向共同富裕。创造这种面向全人群、全年龄段的品质生活,考验着一座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统筹兼顾能力,需要切中不同人群的诉求,尊重不同人群的个性,有针对性地回应关切、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从城市治理的角度说,以人民为中心,决定了许多基本的观念和标准。比如在面对棘手问题时,究竟先做“行不行”的技术判断,还是先做“该不该”的价值判断?在推行一些具体措施时,是一味追求单一目标,还是综合考量社会效果?“人民城市”对此自有正确选择。而能否坚定作出正确选择,决定了是否能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创造真正意义上的高品质生活。
尽最大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关乎基本民生,影响人们对城市的基本认同;尽最大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机会、提供空间、成就梦想,关乎价值实现,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的深层归属感。上海要打造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无疑是一座始终兜住底线、同时不断抬升“高线”的城市,是一座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环境方面始终体现卓越追求的城市。这样的城市,才能真正打造出人民城市的典范样板,“使在这儿的人引以为豪、来过的人为之倾心、没来过的人充满向往”。
(原题为《打造人民城市的典范样板——学习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系列评论④》)
责任编辑:张杏梅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