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评论
- 收藏
擦亮黄浦红色底色讲好红色故事,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来源:政协联线 | 2022-01-14 15:16
字号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精辟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和开创性的重大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做好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行动指南。继往开来,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要坚定不移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文件精神,擦亮黄浦红色底色,深化各红色场馆的联动,让众多红色地标可阅读、可视看、可交互,让打卡“红色场馆”成为吸引年轻一代的新时尚;让黄浦区的红色文化窗口与党史专家互融聚合,成为红色思政教育的新讲坛,放大“逐梦新时代”效应,塑造“红IN黄浦”品牌,筑牢讲好红色源头建党故事的新阵地。
创意赋能,
打造红色文化传播的新载体;
科技赋能,
重塑红色文化展示的新窗口;
专家赋能,
首创红色文化学习的新课堂;
文艺赋能,
唱响红色文化传承的新乐章。
以新载体讲好红色故事,以新窗口深化红色体验、以新课堂丰富红色思政;以新乐章赓续红色基因。
一部红色卡通片,为“红色建筑可视看”立杆;
一出红色剧本杀,为“红色一公里”圈粉;
一组红色诗朗诵,为“红色经典步道”赋诗;
一套红色AR文创,为“红色革命遗址旧址”讲课。
黄浦作为党的诞生地所在区,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深厚的红色底蕴,拥有中共一大会址等140余处革命遗址遗迹,居全市第一。
用活用好红色资源,以元宇宙思维链接黄浦区140余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数字化“串珠成链”,构建红色文化沉浸式互动传播智慧化矩阵新平台,激活黄浦城区每一寸红色资源的鲜活度,通过好看、好听、好玩的体验方式,让红色遗址、红色文艺作品、红色教育融入到群众生活中;让红色文化走进年轻一代。
一、 “文艺创作+科技流”赋能红色经典步道新体验
围绕7.1公里红色经典步道十四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和展示场馆,通过主题诗歌创作、诗朗诵大赛、线上诗朗诵展播、国潮绘画创作、动画片和多媒体视频制作,结合AR识别科技,赋能红色经典步道新体验
二、智媒体红色新体验“红色建筑可视看”引领示范红色文化主动传播新探索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黄浦区深度发掘红色资源,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老渔阳里2号)、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1928-1931年)、又新印刷所旧址、中共上海区委党校旧址、复兴·颂等一批红色场馆以崭新的面貌“血与火”的史诗,阐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前沿阵地。
建议通过专属小程序配合,打造“建筑可阅读”的2.0版本即“红色建筑可视看”,通过AR技术,结合各类互动形式,将有历史、有故事、有特色的建筑通过视频、3D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以红色建筑的红色故事、历史脉络、建筑风格、等为主线, 采用AR技术体系,以微信小程序为载体,进行数字化基础建设,并通过数字讲解、知识问答、穿越合影、旧址趣味拼图、人脸融合等一系列的互动形式丰富体验内容,带给参观者更丰富的红色体验的同时自发主动传播红色文化“革命遗址遗迹碑+AR科技”
三、以“AR科技+革命遗址遗迹碑”,打造红色文化“新课堂”
2021年庆祝建党100周年。上海首批48处遗址旧址纪念标识设置工作已基本完成,统一竖立起大理石质纪念碑或纪念牌,切实提升红色资源的标识度,其中黄浦拥有16处,包括:
1)中共中央机关办公地点遗址
2)中共中央特科机关遗址
3)任弼时旧居及团中央机关遗址
4)半淞园新民学会会议处遗址
5)陈毅起草九月来信所在地遗址
6)《星期评论》编辑部遗址
7)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遗址
8)寰球中国学生会遗址
9)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
10)《义勇军进行曲》首次播放处
11)周恩来同志发布《七月指示》所在地
12)秦鸿钧秘密电台旧址(瑞金二路)
13)钱杏邨、蒋光慈旧居
14)沙千里旧居
15)《文萃》社旧址
16)中共中央上海局策反委员会机关旧址
建议进一步以新文创思维完善深化遗址旧址纪念碑的红色功能,邀请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的专家讲述发生在黄浦区16处重要红色遗址遗迹,这些红色资源里的党史故事、故事里的细节、细节里的精神,并拍摄录制多媒体视频,设计AR小程序扫码播放,以“革命遗址遗迹碑+AR科技”,打造红色文化“新课堂”,创造性示范,引领全国全市党史学习教育的新方式。
四、整合聚焦老渔阳里、新渔阳里的红色资源,智慧化打造黄浦红色展示示范窗口
以融媒体科技AR多媒体系统打造老渔阳里2号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纪念地、《新青年》编辑部所在地、新渔阳里6号团中央旧址纪念馆的展示新生态,向党的20大献礼。老渔阳里2号、新渔阳里6号,有着丰富的藏品和当年场景的图片,通过AR多媒体系统,首先可将藏品和场景图片进行数字化备份。其次,通过本系统丰富的展示与互动的能力,可以实现无人讲解、建筑结构的动态呈现以及与参观者的丰富互动,如合影、问答等。通过本系统,可实现线上线下结合或者纯线上的观展形式,降低疫情影响,并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播。
五、创作发布《渔阳里》剧本杀
以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老渔阳里2号、“团中央旧址纪念馆”新渔阳里6号为背景,以剧本杀的形式讲述传播红色火种的建党先驱俞秀松在上海的革命故事,吸引青年群体参与到沉浸式红色故事学习体验中来,讲好红色故事。
剧本杀以《俞秀松日记》中俞秀松记录的发生1920年6月至7月的渔阳里的革命故事为剧情框架,融入剧本杀推理解谜环节,通过沉浸式的历史人物演绎,让参与者产生隔空的历史共振感,为青年群体提供沉浸式红色故事学习体验,力求用新颖的形式讲好红色故事。
徜徉“初心之地”,红色故事,抬头可看,迈步可循,触屏可及,充分发挥黄浦区丰富红色资源的社会教育功能,为红色文化传播和城市软实力建设提供黄浦方案。
让“红色之城”黄浦的每一处红色印记持续焕发“提振精气神”的新魅力,绽放红色文化的时代光芒,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文件精神,擦亮黄浦红色底色,深化各红色场馆的联动,让众多红色地标可阅读、可视看、可交互,让打卡“红色场馆”成为吸引年轻一代的新时尚;让黄浦区的红色文化窗口与党史专家互融聚合,成为红色思政教育的新讲坛,放大“逐梦新时代”效应,塑造“红IN黄浦”品牌,筑牢讲好红色源头建党故事的新阵地。

打造红色文化传播的新载体;
科技赋能,
重塑红色文化展示的新窗口;
专家赋能,
首创红色文化学习的新课堂;
文艺赋能,
唱响红色文化传承的新乐章。
以新载体讲好红色故事,以新窗口深化红色体验、以新课堂丰富红色思政;以新乐章赓续红色基因。
一部红色卡通片,为“红色建筑可视看”立杆;
一出红色剧本杀,为“红色一公里”圈粉;
一组红色诗朗诵,为“红色经典步道”赋诗;
一套红色AR文创,为“红色革命遗址旧址”讲课。
黄浦作为党的诞生地所在区,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深厚的红色底蕴,拥有中共一大会址等140余处革命遗址遗迹,居全市第一。
用活用好红色资源,以元宇宙思维链接黄浦区140余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数字化“串珠成链”,构建红色文化沉浸式互动传播智慧化矩阵新平台,激活黄浦城区每一寸红色资源的鲜活度,通过好看、好听、好玩的体验方式,让红色遗址、红色文艺作品、红色教育融入到群众生活中;让红色文化走进年轻一代。
一、 “文艺创作+科技流”赋能红色经典步道新体验
围绕7.1公里红色经典步道十四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和展示场馆,通过主题诗歌创作、诗朗诵大赛、线上诗朗诵展播、国潮绘画创作、动画片和多媒体视频制作,结合AR识别科技,赋能红色经典步道新体验
二、智媒体红色新体验“红色建筑可视看”引领示范红色文化主动传播新探索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黄浦区深度发掘红色资源,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老渔阳里2号)、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1928-1931年)、又新印刷所旧址、中共上海区委党校旧址、复兴·颂等一批红色场馆以崭新的面貌“血与火”的史诗,阐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前沿阵地。
建议通过专属小程序配合,打造“建筑可阅读”的2.0版本即“红色建筑可视看”,通过AR技术,结合各类互动形式,将有历史、有故事、有特色的建筑通过视频、3D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以红色建筑的红色故事、历史脉络、建筑风格、等为主线, 采用AR技术体系,以微信小程序为载体,进行数字化基础建设,并通过数字讲解、知识问答、穿越合影、旧址趣味拼图、人脸融合等一系列的互动形式丰富体验内容,带给参观者更丰富的红色体验的同时自发主动传播红色文化“革命遗址遗迹碑+AR科技”
三、以“AR科技+革命遗址遗迹碑”,打造红色文化“新课堂”
2021年庆祝建党100周年。上海首批48处遗址旧址纪念标识设置工作已基本完成,统一竖立起大理石质纪念碑或纪念牌,切实提升红色资源的标识度,其中黄浦拥有16处,包括:
1)中共中央机关办公地点遗址
2)中共中央特科机关遗址
3)任弼时旧居及团中央机关遗址
4)半淞园新民学会会议处遗址
5)陈毅起草九月来信所在地遗址
6)《星期评论》编辑部遗址
7)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遗址
8)寰球中国学生会遗址
9)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
10)《义勇军进行曲》首次播放处
11)周恩来同志发布《七月指示》所在地
12)秦鸿钧秘密电台旧址(瑞金二路)
13)钱杏邨、蒋光慈旧居
14)沙千里旧居
15)《文萃》社旧址
16)中共中央上海局策反委员会机关旧址
建议进一步以新文创思维完善深化遗址旧址纪念碑的红色功能,邀请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的专家讲述发生在黄浦区16处重要红色遗址遗迹,这些红色资源里的党史故事、故事里的细节、细节里的精神,并拍摄录制多媒体视频,设计AR小程序扫码播放,以“革命遗址遗迹碑+AR科技”,打造红色文化“新课堂”,创造性示范,引领全国全市党史学习教育的新方式。
四、整合聚焦老渔阳里、新渔阳里的红色资源,智慧化打造黄浦红色展示示范窗口
以融媒体科技AR多媒体系统打造老渔阳里2号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纪念地、《新青年》编辑部所在地、新渔阳里6号团中央旧址纪念馆的展示新生态,向党的20大献礼。老渔阳里2号、新渔阳里6号,有着丰富的藏品和当年场景的图片,通过AR多媒体系统,首先可将藏品和场景图片进行数字化备份。其次,通过本系统丰富的展示与互动的能力,可以实现无人讲解、建筑结构的动态呈现以及与参观者的丰富互动,如合影、问答等。通过本系统,可实现线上线下结合或者纯线上的观展形式,降低疫情影响,并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播。
五、创作发布《渔阳里》剧本杀
以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老渔阳里2号、“团中央旧址纪念馆”新渔阳里6号为背景,以剧本杀的形式讲述传播红色火种的建党先驱俞秀松在上海的革命故事,吸引青年群体参与到沉浸式红色故事学习体验中来,讲好红色故事。

徜徉“初心之地”,红色故事,抬头可看,迈步可循,触屏可及,充分发挥黄浦区丰富红色资源的社会教育功能,为红色文化传播和城市软实力建设提供黄浦方案。
让“红色之城”黄浦的每一处红色印记持续焕发“提振精气神”的新魅力,绽放红色文化的时代光芒,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责任编辑:杨一宁

- 1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