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王洪章:精准实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措施
王洪章/政协头条  
来源:政协联线 | 2021-03-30 09:52 字号
阅读提示
■ 实施精准有效的信贷支持对战胜疫情、持续恢复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实施有效的信贷支持可能还需要监管部门和金融企业之间的密切配合。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金融机构净化金融功能的监管,加大产品监管的力度。因为功能太多,有的时候这些功能主要是附着在金融企业、金融机构内部做资金循环,不能直接注入到企业,所以有些功能不是服务实体的功能,我觉得应该得到净化。
回顾2020年,我们国家经济形势可圈可点,经济增长、进出口、经济结构、疫情防控、社会发展都取得了重大的成效。我们率先实现了经济恢复增长的良好局面,这个局面也为2021年继续保持稳步恢复增长的势头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021年,我国经济处在一个稳步恢复的阶段。另外,科技战略、能源转型、小微企业融资难、实体经济效益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现在小微企业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小微企业自我的修复能力还比较弱,还需要继续扶持。2021年,还需要继续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有效性。
稳健的货币政策可能在2021年将更加依赖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支持。从我国宏观经济的杠杆率来看,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太高,可能蕴藏着极大的风险。但是现在还不能而且也无法降得太低,降得太低肯定会对企业有重大的伤害,需要逐步解决,也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非金融企业、居民和政府3个杠杆率之间,我觉得可以做一些调整。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当中,我感觉应该有一些地方的隐性债务。地方的隐性债务规模很大,经济学者包括研究人员都有一些预测和估算,数字很大。我觉得像地方政府的隐形债务可以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一些调整,逐步解决。银行对地方的隐形债务也需要加强监管、严格控制。如果控制好了,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会有很大的下降。也需要利用能源转型的有利时机,对一些传统产业和一些亏损严重而且无法继续经营的企业,及时地进行出清。居民的杠杆率当中,相当一部分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如果下降太多,对调动居民个人投资,增加直接融资,包括提升居民的消费积极性可能是不利的。除了增加就业、增加工资等措施及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之外,金融行业对个人消费贷款、经营贷款应积极给予支持。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信贷措施,2021年可能会更加精确和有效。比如在结构方面,可能会更加注重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普惠型企业支持的力度比2020年还会加大,货币投放和信贷支持将会更加明确和具体。也会延续2020年疫情防控当中中央银行对企业的支持,体现在关注借款企业的利率负担,降低企业的负担。2021年,这些政策还会继续维持,保持实施利率下降的成果。实施精准有效的信贷支持对战胜疫情、持续恢复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实施有效的信贷支持可能还需要监管部门和金融企业之间的密切配合。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金融机构净化金融功能的监管,加大产品监管的力度。因为功能太多,有的时候这些功能主要是附着在金融企业、金融机构内部做资金循环,不能直接注入到企业,所以有些功能不是服务实体的,我觉得应该得到净化。
商业金融机构要服务实体,在服务产品、服务方式、服务效率上为实体经济多提办法、多出主意,特别是要发挥好涉农金融机构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第一产业的产品保障性和第三产业的消费扩展作用,非农村、农业、农民莫属。农村这个广大市场应该是实现“双循环”最好的阵地。
从长远来看,金融服务绿色发展会有新的突破。未来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发展方式包括投资结构肯定会发生重大变化,而且这个变化不仅是重大而且是深刻的,金融行业也会发挥重要的作用。主要是货币投放的重点,2021年可能会做一些调整,由维持、支持部分传统能源产业转向支持新能源产业,金融的调整是巨大的,而且是可持续性的。对金融资金结构性调整的震动也不会小。另外,在绿色金融产品上,金融部门也会有更多的创新,支持新能源企业开发新产品、新工艺。今后像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信贷以及信托、租赁、投行等这些银行的功能,将会更多地投放到绿色产业和绿色企业。碳市场、碳气候在资本市场上也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绿色经济对金融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可能不会马上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过程比较长,分别是10年和30年的时间,使银行的信贷结构有一个缓冲的过程。
(作者王洪章系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
责任编辑:张杏梅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