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蔡元培与爱国学社
陈健/政协头条  
来源:政协联线 | 2021-04-08 07:27 字号
爱国学社是清末中国教育会创办的进步学校。中国教育会于1902年4月由蔡元培、乌目山僧等人发起成立,蔡元培为会长。蔡元培认为欲造就共和的国民,必须先有共和的教育;要有共和的教育,一定得先成立具有共和性质的教育会。因而中国教育会表面上是兴学办教,其实暗中鼓吹反清革命。
同年秋,南洋公学因无理开除学生激起退学风潮。11月26日,中国教育会为接纳离校学生,借上海南京路泥城桥福源里房屋创建爱国学社,以蔡元培为学校总理(校长),吴敬恒为学监,黄炎培、蒋智由、蒋维乔等为义务教员。这所学校分寻常、高等两级及启蒙班,课程有国文、史地、理化、英文、体育等,实行学生自治。在此就读的学生不用交学费,教职人员都不取报酬。
爱国学社以灌输民主主义思想为己任,重视精神教育,表现出反对清王朝和帝国主义的革命倾向,成为一所当时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学校。对于蔡元培而言,这也是他投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次实践。蔡元培认为,清朝政治不良,国势日蹙,“有如人之罹重病,恐其淹久而至于不可救药,必觅良方以治之”。他的良方,便是革命。在他看来,革命在当时最好的体现形式是教育救国,培养革命之人才。
因此,爱国学社成立的宗旨便落在了培养革命人才上。《爱国学社章程》第一条明确提出其办学宗旨:“本社略师日本吉田氏松下讲社、西乡氏鹿儿私学之意,重精神教育。而所授各科学,皆为锻炼精神、激发士气之助”,以造就培养具有“独立自尊之气节,舍己为群之公德”的共和国民。为更好地培养革命人才,实现办学目标,学校的管理者还在课程设置上有意识地增加与革命直接相关的内容。1903年,应蔡元培之邀,章炳麟到爱国学社任教,撰《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倡言民族民主革命。
当时,爱国学社的学务由学生联合会自治,出版《学生世界》杂志,并为《苏报》撰稿,又常以“国民公会”名义在张园集会演说,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6月,“《苏报》案”发生,中国教育会重要成员章炳麟被捕,蔡元培等离开上海,爱国学社被迫解散。
责任编辑:张奂雅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