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上海市政协农业界别:健全机制体制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来源:政协联线 | 2021-01-12 09:44
字号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只有将乡村人才振兴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为乡村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才能让上海乡村振兴更可持续、更有底气,才能加快打造与卓越的全球城市地位相适应的现代化乡村。
我们调研发现,目前上海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还需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选拔难。从目前本市村党组织书记的来源看,除下派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之外,来自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村民、退役军人和本乡本土大学生的比例仅占10%,“头雁”的整体活力还不够强;村干部职业吸引力不强,由于整体收入水平偏低、职业发展通道狭窄、社会认可度不高、子女就学就医资源匮乏等因素,村干部及其后备梯队人员流失情况较为严重。农业农村各类人才储备不足。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严重。近年来本市农村老龄化、空心化、外来化现象比较普遍,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平均年龄约为60岁,且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劳动力尤其是高素质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农村难以留住人才,本市农村在薪资待遇、公共服务、职业发展等方面与中心城区差距依然明显,导致农村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农村能工巧匠和农业科技人员数量不足、青黄不接,新乡贤群体和高技能人才群体凤毛麟角,大学生村官等“三支一扶”人员缺乏长期扎根农村的动力。我们就此提出建议: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稳步抓好“一肩挑”既定目标落实,制定村党组织书记区委组织部备案管理办法,培养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研究制定村“两委”班子成员任职资格区级联审办法,实现村“两委”成员联审机制常态化;完善“集中轮训+专题研修+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农村干部培训体系,着力加强村干部能力素质培养;制定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考核管理办法,形成良性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使用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工作机制。持续为农村输送有生力量,研究相应待遇保障措施,探索从市、区机关选派一批50岁以上、领导能力较强、工作经验丰富、愿意扎根农村的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到乡村振兴示范村任书记;在全市784个保留保护村中,除乡村振兴示范村外,通过统筹驻村指导员、挂村联络员、到村任职选调生、“三支一扶”大学生等群体实现全覆盖;注重从现有村干部、本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乡本土大学生、退役军人中选拔一批,从区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中遴选下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完善村务工作者报酬体系,借鉴兄弟省市成功经验,探索村务工作者专职化管理制度,整体提升村务工作者薪酬待遇水平,确保村党组织书记工作报酬不低于纳编居民区书记待遇水平,确保其他村务工作者工作报酬不低于同等资历社区工作者待遇水平。并同步探索在工作报酬外根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为村务工作者发放年度发展奖的可行性办法。同时,还要着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加快培育和吸引各类农村人才。要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培育造就一支爱农村、爱农民、懂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村专业人才队伍,重点开展职业经理人、青年农场主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形成万名高素质新型农民骨干队伍,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下乡和企业创新创业制度,吸引科技人才投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农业企业,探索实施科研人员校企、院企双聘机制;支持涉农单位制定科研成果转化、推广、激励和利益分享的实施办法。还要深化高端人才扶持机制,探索制定一次性奖励、住房租房补贴、子女优先入园入学等激励政策在内的高端人才扶持政策体系,进一步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参与重点乡村产业领域开发建设。建立吸引返乡人才服务机制,通过政策倾斜补齐医疗、教育、住房等乡村公共服务的短板,吸引企业家、白领、专业技术人员下乡创业就业,支持大中专毕业生等返乡创业就业,培育一批适应未来乡村发展的、有技术含量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产业工人。
(作者系上海市政协农业界别)
我们调研发现,目前上海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还需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选拔难。从目前本市村党组织书记的来源看,除下派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之外,来自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村民、退役军人和本乡本土大学生的比例仅占10%,“头雁”的整体活力还不够强;村干部职业吸引力不强,由于整体收入水平偏低、职业发展通道狭窄、社会认可度不高、子女就学就医资源匮乏等因素,村干部及其后备梯队人员流失情况较为严重。农业农村各类人才储备不足。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严重。近年来本市农村老龄化、空心化、外来化现象比较普遍,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平均年龄约为60岁,且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劳动力尤其是高素质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农村难以留住人才,本市农村在薪资待遇、公共服务、职业发展等方面与中心城区差距依然明显,导致农村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农村能工巧匠和农业科技人员数量不足、青黄不接,新乡贤群体和高技能人才群体凤毛麟角,大学生村官等“三支一扶”人员缺乏长期扎根农村的动力。我们就此提出建议: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稳步抓好“一肩挑”既定目标落实,制定村党组织书记区委组织部备案管理办法,培养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研究制定村“两委”班子成员任职资格区级联审办法,实现村“两委”成员联审机制常态化;完善“集中轮训+专题研修+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农村干部培训体系,着力加强村干部能力素质培养;制定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考核管理办法,形成良性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使用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工作机制。持续为农村输送有生力量,研究相应待遇保障措施,探索从市、区机关选派一批50岁以上、领导能力较强、工作经验丰富、愿意扎根农村的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到乡村振兴示范村任书记;在全市784个保留保护村中,除乡村振兴示范村外,通过统筹驻村指导员、挂村联络员、到村任职选调生、“三支一扶”大学生等群体实现全覆盖;注重从现有村干部、本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乡本土大学生、退役军人中选拔一批,从区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中遴选下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完善村务工作者报酬体系,借鉴兄弟省市成功经验,探索村务工作者专职化管理制度,整体提升村务工作者薪酬待遇水平,确保村党组织书记工作报酬不低于纳编居民区书记待遇水平,确保其他村务工作者工作报酬不低于同等资历社区工作者待遇水平。并同步探索在工作报酬外根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为村务工作者发放年度发展奖的可行性办法。同时,还要着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加快培育和吸引各类农村人才。要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培育造就一支爱农村、爱农民、懂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村专业人才队伍,重点开展职业经理人、青年农场主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形成万名高素质新型农民骨干队伍,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下乡和企业创新创业制度,吸引科技人才投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农业企业,探索实施科研人员校企、院企双聘机制;支持涉农单位制定科研成果转化、推广、激励和利益分享的实施办法。还要深化高端人才扶持机制,探索制定一次性奖励、住房租房补贴、子女优先入园入学等激励政策在内的高端人才扶持政策体系,进一步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参与重点乡村产业领域开发建设。建立吸引返乡人才服务机制,通过政策倾斜补齐医疗、教育、住房等乡村公共服务的短板,吸引企业家、白领、专业技术人员下乡创业就业,支持大中专毕业生等返乡创业就业,培育一批适应未来乡村发展的、有技术含量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产业工人。
(作者系上海市政协农业界别)
责任编辑:张奂雅

-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