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纪念《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出版100周年
朱少伟/浦江纵横  
来源:政协联线 | 2020-11-21 08:50 字号
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英国伦敦以德文单行本发表。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其中包含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政治目标、政治任务、政治力量、政治组织、政治纪律、政治原则、政治作风、政治策略、政治联合等思想,矗立起一座马克思主义精神丰碑。它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道路。
在关键历史时刻应运而生
在被正式介绍到中国之前的70多年里,《共产党宣言》已被用30多种语言在各国推出了300多种版本。
近代上海,由于学术信息和出版条件等方面的优势,成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最早窗口。到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化界已成为新潮,梁启超、李大钊、张闻天等都在所撰文章中摘译、引用过《共产党宣言》片段,李汉俊等也在报刊上介绍过它的相关章节。
1920年2月,李大钊为了帮助陈独秀避开京师警察厅的逮捕,护送他离开北京赴天津,在途中“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不久,陈独秀从天津抵达上海。这时,出于筹备建党的迫切需要,陈独秀深感应尽快将《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于是,早期共产主义者主持的上海《星期评论》编辑部经商量,由邵力子出面邀请精通迎接建党100周年日文、英文并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学识的陈望道作为译者,担当此重任。戴季陶提供了《共产党宣言》日译本,陈独秀通过李大钊从北京大学图书馆借出英译本,供陈望道对照翻译。
陈望道不负众望,经数十天的努力工作,完成《共产党宣言》的翻译任务。1977年1月15日,陈望道在《文汇报》发表的《深切的怀念》中写道:“有一次,周总理亲切地问我:《共产党宣言》你是参考哪一国的版本翻译的?我回答说:日文和英文,主要是英文。”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看到安放于陈列柜中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时,讲了一个故事:“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着说:‘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结果老太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结果吃错了,他旁边一碗红糖水,他没喝,把那个墨水给喝了。但是他浑然不觉啊,还说,‘可甜了可甜了’。这人是谁呢?就是陈望道,他当时在浙江义乌的家里,就是写这本书。于是由此就说了一句话: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生动再现了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专心致志、艰苦奋战的情景。
《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陈望道旧居)外的“信仰的味道”塑像
1920年6月27日,《俞秀松日记》提及:“夜,望道叫我明天送他所译的《共产党宣言》到独秀家去,这篇宣言底原文是德语,现在一时找不到,所以只用英、俄、日三国底译文来对校了。”第二天,俞秀松则记:“九点到独秀家,将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交给他,我们说些译书的事,总该忠实精细。”此刻,陈独秀等已在上海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开过会,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经征询李大钊意见,定名“中国共产党”,并于8月正式成立,陈独秀担任书记)。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经李汉俊、陈独秀校勘,再返由译者改定,原先计划在《星期评论》周刊连载,但因该刊在6月上旬遭查禁,所以陈独秀就决定用社会主义研究社名义直接出版单行本。
《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陈望道旧居)陈列的各种版本
经陈独秀的筹划和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的帮助,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于1920年8月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作为《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译本,它以白话文翻译,语言简洁,阅读方便,问世后深受欢迎,一再被翻印,至1926年5月已付印近40版,成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最负盛名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其深远意义不言而喻。
此后,又有一些《共产党宣言》中译本:一、华岗译本(中英文对照),于1930年初由上海华兴书局出版;二、成仿吾、徐冰译本,于1938年8月由延安解放社出版(9月由上海新中国出版社、新文化书房等出版);三、博古译本,于1943年8月由延安解放社出版(曾在各解放区大量印行);四、陈瘦石译本(附录中有《共产党宣言》全文),于1943年9月由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译者还出过另一个版本,未标日期);五、乔冠华校译本(依据成仿吾、徐冰译本),于1948年初春由香港中国出版社出版(“校后记”中写明校译者);六、莫斯科外国文出版社译本(参照陈望道、成仿吾、徐冰、博古译本重新翻译),于1948年初春在苏联出版。然而,陈望道完成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译本无疑最为重要,它在关键历史时刻应运而生,对筹备建党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建党过程中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员在认真学习《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译本的同时,还将它寄往全国各地,使马克思主义真理、共产主义思想广泛传播,形成燎原之势。
林伯渠是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员之一,他的《党成立时期的一些情况》回忆:“一九二〇年十二月,我到了上海会见陈独秀,遂加入当时上海的共产主义研究小组……我在上海一共参加共产主义小组座谈会四五次。头两次座谈,就是我与陈独秀、沈定一等三人,以后几次邓中夏、李汉俊也参加了,互相交谈的依据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国际大会的几个决议文件。”
1920年5月,毛泽东从北京来到上海,他在沪期间多次赴老渔阳里2号与陈独秀会面,一起谈论马克思主义和湖南改造等。8月,毛泽东等在湖南长沙发起创办文化书社,销售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刊;9月,建立俄罗斯研究会,研究会成员常一起研究俄国革命,学习《共产党宣言》等;其间,毛泽东还与蔡和森及新民学会骨干讨论建党问题。至11月,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主要成员有毛泽东、何叔衡等。
毛泽东批注过的英文版《共产党宣言》
周恩来在延安学习过并签名的《共产党宣言》

1920年9月中旬,张申府来到上海,曾在老渔阳里2号与陈独秀会晤。他的《建党初期的一些情况》回忆:“中国共产党一九二〇年八月开始创建,地点在上海和北京。在上海是陈独秀,在北京是李大钊和我”“在上海时,我同陈独秀谈过建党的事,我们认为既然组织起来了,就要发展”“从上海回京后,我把和陈独秀谈的情况告诉了李守常(按:即李大钊)。”在10月,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11月底,定名“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被推选为书记。当年,李大钊等发起组织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搜集、采购、收藏、出借马克思主义文献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会内有中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20种,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即为其中之一,北大图书馆至今仍保存此书(1920年9月再版);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骨干多为该会成员,这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他们的重要学习材料。1921年7月,《北京共产主义组织的报告》(译自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档案俄文稿)提及:“我们曾试图在知识分子阶层中扩大我们的宣传工作,可是现在印刷所受到监视,因此,不能刊印我们的出版物……我们只散发了上海印的《共产党宣言》和《经济学谈话》。”
《董必武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湖北共产主义小组》提及:“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马列主义的东西是很少的,当时有个《共产党宣言》翻译本,是从日本翻译过来的,是陈望道译的,政治经济学也是陈望道翻译的,考茨基的《政治经济学入门》。”与之相呼应,包惠僧的《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前后的回忆》说:“(1920年)夏秋之交,刘伯垂由广州过上海回武汉,他在上海同陈独秀会谈了几次,陈独秀即吸收刘伯垂入党,并派他到武汉发展组织”“刘伯垂带来了一个抄写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草案,详细内容记不清楚,大体不出《共产党宣言》的范围”“当时,我们对于学习马列主义知识是太少了,我们多数同志几乎是先当了共产党员才学习马列主义,我们主要的读物是《共产党宣言》《新青年》杂志、李汉俊译的《资本论浅说》(按:此书名应为《马格斯资本论入门》)。”
1920年11月,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拟定《中国共产党宣言》(由陈独秀主持起草),这是《共产党宣言》的最初中国化,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主张和远大理想。它实际是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草稿,其中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阐述共产党人的最终理想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共产主义新社会,在经济上实现生产资料共有,政治上废除国家政权,社会上消灭阶级。二是阐述目前政治斗争的策略和任务,提出要以俄为师,组织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进行阶级斗争,铲除资本主义制度。三是阐述政治斗争的结果,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进行社会建设,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文献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党纲奠定了基础。李达的《中国共产党的发起和第一次、第二次代表大会经过的回忆》说:“大会讨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宣言》草案,这宣言有千把个字,前半大体抄袭《共产党宣言》的语句,我记得第一句是‘一切至今存在过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本年秋季,在上海成立‘人民出版社’,准备出版马克思全书十五种,列宁全书十四种,共产主义者(康民尼斯特)丛书十一种……只出版了十五种,如:《第三国际议案及宣言》、《国家与革命》、《共产党宣言》(按:系重版陈望道译本)。”
仅从上述事例,即可清晰看出《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出版,极大地提升了早期共产主义者的思想觉悟、政治水平和理论素养,在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对老一辈革命家产生深刻影响
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是通过学习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共产党宣言》现存于世唯一的一页手稿
1920年夏,在老渔阳里与陈独秀谈论马克思主义的情景,给毛泽东留下深刻印象;16年后,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在陕北谈话中,回顾自己的思想转变过程时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以及柯卡普著的《社会主义史》。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1939年12月,毛泽东在延安对曾志谈起自己怎样研读《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就翻阅过多少次。”1941年9月,毛泽东在延安对妇女生活调查团成员说:“记得我在一九二○年,第一次看了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和一个英国人作的《社会主义史》,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毛泽东不仅自己研读《共产党宣言》,还号召全党学习,1945年5月31日,他在中共七大总结讲话中向大家推荐五本马列著作,第一本是《共产党宣言》,并说“我们可以把这五本书装在干粮袋里,打完仗后,就读他一遍或者看他一两句。”1954年秋,已61岁的毛泽东重新开始学英语,当年的秘书林克回忆:“毛主席想学一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英文本,第一本选的就是《共产党宣言》,这本书的文字比较艰深,而且生字比较多,学起来当然有不少困难,但是他的毅力非常坚强。我发现他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全部都密密麻麻地用蝇头小字注得很整齐,很仔细,他的这种精神,很感人。”
1922年11月,赴欧洲留学的朱德经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周恩来赠送了一本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在革命、建设的不同时期,朱德始终以“革命到老,学习到老,改造到老”鞭策自己。1976年5月18日,朱德收到中共中央党校顾问成仿吾重新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立刻爱不释手,对照旧译本认真进行研读;5月21日,他不顾已90岁高龄,亲自到成仿吾住处探望,并说:“我看见你的书,很高兴。这本书很有意义,对世界都有意义,我们有些什么问题搞不清楚,都要请教马克思,要看这本书。”
1920年秋,刘少奇已成为青年团员,他与任弼时、萧劲光等分别由湘抵沪,入读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创办的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外国语学社学习,翌年被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外国语学社除了提供外语教材,还把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等作为必读书籍。萧劲光的《忆早期赴苏学习时的少奇同志》在谈外国语学社时说:“少奇同志一心扑在学习和工作上……我们不住在一起,但看见他的时候,多是在学习俄文、阅读《共产党宣言》、思考着中国革命问题。”刘少奇后来回忆:“当时我把《共产党宣言》看了又看……从这本书中,我了解了共产党是干什么的,是怎样的一个党,我准不准备献身于这个党所从事的事业,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最后决定参加共产党,同时也准备献身于党的事业。”于是,刘少奇在莫斯科东方大学第一批由青年团员转为中共党员。从此,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始终不渝。
1920年11月,周恩来从上海乘“波尔多斯”号邮船赴法勤工俭学;26年后,他在接受美国记者李勃曼采访时,忆及自己当年“在国内曾看到《共产党宣言》,在法国又开始读到《阶级斗争》(考茨基)与《共产主义宣言》,这些著作对我影响很大”“很短时间内,即转变到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了。”1921年10月,周恩来撰写长篇通讯向国内揭露勤工俭学生遭迫害,文中引用《共产党宣言》的最后一句:“世界的工人们,联合起来啊!”在战争年代,身兼党政军要职的周恩来在运筹帷幄之余,常挤时间研读《共产党宣言》等书;他在延安学习《共产党宣言》时,还在封面上亲笔签名,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着这本书,书上可见“周恩来,一九四三、十二、卅 延安”的手迹。1949年7月,在第一届全国文代会上,周恩来当着代表们的面说:“陈望道先生,我们都是您教育出来的。”1975年1月,在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上,罹患重症的周恩来还急切地询问陈望道是否已找到首译本,并说:“当年长征的时候我就把《共产党宣言》当作‘贴身伙伴’,如果能找到第一版本的《共产党宣言》,我真想再看一遍。”
1961年,上海市各界庆祝“五一”联欢会,毛泽东主席与陈望道(前排左三)等亲切交谈
1920年9月,邓小平在上海乘“盎特莱蓬”号邮船赴法勤工俭学。此后,邓小平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书籍,初次研读《共产党宣言》,并由青年团员转为中共党员;他后来回忆:“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1929年12月,邓小平在领导百色起义之际,向李明瑞推荐了《共产党宣言》等书刊。1965年8月,邓小平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听取共青团工作汇报时提出:“大学生还可以读一读《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国家与革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等等。马列经典著作要选读得宽一些,知识面要搞得广一些。”邓小平曾反复强调:“永远丢不得祖宗,这个祖宗就是马克思主义。”
《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思想之源,引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革命事业而不懈奋斗,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和中华民族的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超过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证明,《共产党宣言》的真理光芒将永远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