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民建会员张晓娣:依托进博会,助推“双循环”
张晓娣/政协头条  
来源:政协联线 | 2020-10-20 11:55 字号
面对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面临严峻挑战、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的多重挑战,需要通过创新性思维和阶段性政策措施,实现进博会对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有力支撑。要积极推动国产优质产品通过进博会多渠道开拓国内市场网络,促进出口产品转内销和进口产品内销的便利化。可考虑设立“国产化投资及品牌专项基金”,对国产化新产品提供免税、抵税、退税等优惠。推动国内企业以进博会为桥梁,通过合作、引进、购买专利等合法方式,吸收和消化国外先进产品技术,实现国产化替代。应发挥虹桥商务区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集散枢纽作用,打造全球保税中心仓。以虹桥中心仓为枢纽,连接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拥有众多符合条件的保税仓库形成网络,便捷快速打通流转流程,使进博会区域溢出效应最大化。
强化进博会对消费、就业和民生的支持,激发国内市场活力,促进本土服务业提质成长,是进博会溢出效应的重要体现。要促进上海乃至长三角三省一市各类采购对接进博会。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商业协会组织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集采衔接系列活动,全面梳理各市、各区、各园区财政性投资项目的材料、设备、技术需求,鼓励承建单位与进博会参展企业开展合作。通过APP、小程序、公众号等多种方式,推动企事业单位、工会群团组织、银行机构等加大采购对接与消费组织力度,全力支持参与进博会的境外与本土企业拓展市场。要支持高校与参展企业、主办单位、基层政府合作,增加进博会志愿者服务岗位,创造更多“准就业”机会。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未来就业“训岗结合”“实战演习”机会,另一方面可作为企业或政府用工的考察评价项目。对于录用一定数量进博会优秀志愿者的企业,政府可考虑提供相应的奖励、配套与扶持政策,放大进博会对就业、民生的稳定作用。
要研究部署一系列常态化设计和安排,便利各类企业在进博会期间和闭展后持续最大限度对接国际市场。展会期间,尝试“云参展”、线上交易团等新模式,放宽企业注册和购票限额,进一步开放企业参展洽谈渠道;闭展期间,对符合资质的企业开放进博会注册和交易信息库,由相关单位建立网上对接系统,使得中外企业能常年进行对接交易。要考虑扩大“6天+365天”平台试点范围至长三角区域,为更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搭建平台。
要主动探索更加大胆创新的便利化、自由化、弹性化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进一步加快营商环境改善。借进博会连续举办的契机,着力培育一批集税务、法律、金融、咨询、知识产权等于一体的世界级高端服务业龙头企业。随着进博会吸引全球厂商产品入驻和上市进程的加快,要推动发展一批专业化程度高、技术含量高的本土高端生产服务业企业,探索“企业+服务发展共同体”模式,构建门类齐全、业态丰富、能级领先的专业服务商体系。
(作者系民建会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杏梅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