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在浦东国际机场抗疫值守的柳林青委员:守沪有我,只为无恙
徐汇区政协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0-06-04 09:56 字号
柳林青
徐汇区政协委员
徐汇区政府采购中心副主任科员

 
国际机场现已成为全国外防疫情输入的战疫最前线,我积极响应市委区委号召,积极报名上岗驻守。上海从3月25日起浦东国际机场接纳所有落地上海的国际及港澳台地区航班,还要承接北京分流的国际航班,是目前我国国际航班降落最多的机场。作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同时也是一名农工民主党党员,使命光荣,责任在肩。
在疫情防控前线的浦东机场分为T1、T2两个航站楼,设有多类指示牌,由市区两级政府以及相关志愿者分别引导入境者,我担任徐汇区机场一组T2航站楼的组长,4月21日上岗,组织本组对每日到港航班的国际及港澳台旅客,有序完成入境个人信息录入和比对程序,分派专车护送进入集中隔离点,以及处置突发事件并及时上报。日常除了戴上指定的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或面屏外,均穿着封上胶条的防护服及鞋套等。做好个人防护后,整个人被包裹着,觉得手脚受到掣肘,呼吸不畅,听力模糊。
4月29、30日30度高温来临,机场航站楼不能开启中央空调,值守时身穿防护服,汗流浃背,又是闷热异样,机场地处海边的郊区,蚊虫较多,室内已出现蚊虫,很是讨厌。特别是夜班值守,落实小组责任制。必须时时提醒组员的冷暖,尤其是后半夜,值守人员不免瞌睡,容易感冒,提醒大家注意添加衣被等,还要时刻警醒有无临时航班到港。同时, 如遇上肠胃不适,身穿防护服,上厕所非常不便。所以不能喝水,午餐时一碗汤就像上甘岭的一口水,甘之如饴。
通过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在徐汇有居住地点的旅客,印象最深的是这几件小事。一件是,来自香港航班的包起祥、朱葆媛夫妇,包夫人有心脏病,坐着轮椅推过来,手脚浮肿,自己要求直送医院,我们马上叫来机场医护人员进行检查。无碍后送至建国宾馆嘱咐驻守的社区医护人员注意病情变动,后得知包先生是有“上海梅兰芳”之称的京剧名票包幼蝶之子。另一件,来自日本航班的90岁高龄老中共党员章女士,为1930年出生,其女儿带她日本旅游,恰遇疫情现才返沪,因高龄符合居家隔离条件,为其办妥相关居家隔离手续后,频频夸赞祖国防疫做的好,服务周到。再一件,来自日本航班已是晚上了的邹女士,长期居住在东京,当我们的将自己晚餐客饭给她吃时,她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不相信晚上还有热热的饭菜,吃完后一定要加我微信,表示欢迎去东京旅游。
休息期间,自己坚持撰写抗疫相关的社情民意,多篇信息获得各级部门录用:《积极防控境外疫情输入的建议》,被市政协社情民意采用,获本市领导批示。《关于关心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的情况反映和意见建议》被市委统战部综合录用,《将疫情化危为机 启动网络经济新发展引擎》被农工党市委会采用单篇报送市政协及农工党中央,被市政协综合报送全国政协。《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建议》、《建议化危为机将疫情防控期间的好做法转化为深化改革和创新治理的好制度》、《需进一步做好外籍人士疫情防控工作为打赢疫情阻击战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被市委办公厅综合录用等。
“守沪有我,只为无恙”这句话值守时常常萦绕心头。徐汇接待点有一尊《世界的家园》塑像也一直陪伴左右,其上有一句话深有感触:那年,那处,那地方,看到世界在一起;那情,那景,那回忆,让融合成为上海的力量。的确,短短一个月紧张忙碌的机场抗疫,是那么的短暂而难忘。这段人生的志愿者经历,同时又恰逢2020年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10周年,2010年作为世博志愿者时的体验还历历在目,此次又“逆行”向前,守城护国,充满意义,值得记忆。
责任编辑:张奂雅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