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民革中央:开展学龄前儿童爱国主义教育
周福志/《团结报》  
2020-05-23 17:38 字号
爱国主义教育,该如何从娃娃抓起?我国学龄前儿童爱国主义教育面临哪些问题?近日,围绕这些问题,民革中央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开展学龄前儿童爱国主义教育的提案》,引发舆论关注。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并强调要“坚持从娃娃抓起”“做到润物无声”“遵循规律、创新发展”。
民革中央认为,学龄前儿童处于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幼儿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一环。
民革中央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学龄前儿童爱国主义教育还存在“四多四少”的问题:一是灌输式说教多,体验式感知少;二是应景式活动多,渗透式养成少;三是传统教育内容多,时新教育内容少;四是园内教育多,家庭、社会配合少。
2019年12月,民革中央调研组在江苏淮安市红星幼儿园调研。
“没想到一个幼儿园的爱国主义教育搞得这么好!”2019年12月,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率调研组在江苏淮安调研时,一家坚持“爱国主义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红星幼儿园给调研组留下深刻印象。该园从办园初就将爱国主义教育从爱家、爱幼儿园、爱家乡、爱祖国分层次开展,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开发出不同的爱国主义课程,从传统文化到人工智能,将爱国主义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堂课、活动、游戏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学龄前儿童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问题,民革中央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完善课程体系。
学龄前儿童爱国主义教育是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强化学龄前儿童爱国主义教育的顶层设计,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增加对幼儿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使学龄前儿童爱国主义教育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把握教育规律,注重循序渐进。
可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教育主题,在各年龄班进行不同层次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按照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的教育逻辑,让幼儿从爱家庭、爱家人到爱家乡、爱祖国。同时注重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幼儿园环境创设融合在一起,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空间的扩展和外延。
三是把握时代脉搏,丰富教育形式。
强化相关教材编写和课程体系建设,增添富有时代特色、喜闻乐听、容易接受的新时代内容,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开发适合幼儿的爱国主义教育精品读本、绘本。打造爱国主义教育新媒体平台,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游戏化课程,激发儿童的参与兴趣,陶冶儿童的爱国情感。
四是强化家园共育,形成育人合力。
通过建立家园共同发展委员会,加强家园沟通,使家长充分认识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及自己的角色定位。借助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平台将幼儿园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热点话题讨论等告知家长,邀请家长配合开展教育。开展亲子主题活动,调动家长主动参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性。大力突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促使浓郁的爱国主义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推进幼儿园、家庭、社区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
(原标题《民革中央:开展学龄前儿童爱国主义教育》)
责任编辑:张杏梅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