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评论
  • 收藏
尧金仁:把握新经济发展机遇,打造新产业发展高地
尧金仁/政协头条  
来源:政协联线 | 2020-04-17 10:32 字号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改变了我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轨迹,对城市治理能力也是一场大考。以互联网平台和数据生产要素为基础的新经济,通过信息聚合、数据共享,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云生活”“云消费”“云工作”“云教育”“云旅游”模式的开启,无形中培养了我们主动“危中识机”“危中抢机”“化危为机”的积极意识
在疫情带来内外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的双重压力下,全球和中国的经济都面临着逆风重启,实现阶段性经济复苏和中长期增长潜力提升的艰巨任务。短期来看,中国经济需要强有力的措施对冲疫情影响;中长期来看,危机往往也是补齐各种短板,切实推进深层次变革,真正释放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要素等活力的契机。
充分利用好中国经济发展中内含的巨大韧性和回旋余地宽广的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把疫情的冲击和影响逆转为促进经济复苏的新动能,带动产业体系全面升级,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使新经济成为上海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推动者、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创造者、高效能社会治理的有力参与者。
顺势而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具有快捷性、高渗透性、可持续性的特点。放眼全球,世界经济正经历深刻的数字化变革,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营销管理,数字化已经渗透到产业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促进经济从主要依靠人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转变,极大地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提高产品、企业、产业附加值,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
一是数字化改造赋能实体经济,把数字化改造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过去,制造讲究规模化、标准化;当下和未来,更加追求智慧化、个性化、定制化。传统产业经过数字化改造后,成为可以创造高附加值的现代产业,既能够提高科技化水平,降低能耗和保证安全生产,又能够为数字化提供巨大的需求支持。比如,今年以来全国数千家企业新增了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业务,满足了疫情防控对医疗物资的暴发式需求。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够快速转产,除了我国拥有最完整的制造体系,沉淀了强大的供应链以外,更是因为智能制造具有基于需求快速迭代的灵活应变能力。
二是借力“场景革命”,以“平台化”理念,拥抱新经济新业态,提升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品牌。支持企业围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网络协同制造、云计算和大数据、区块链、智能感知、边缘计算等硬核技术和接口标准,开展市场化应用攻关。鼓励具有行业资源和专业化运营能力的企业或机构牵头组建企业生态联盟,围绕人才链、创新链、供应链、资本链、产业链,共同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应用场景,实现与企业内部之间、与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之间、与政府部门之间、与相关社会组织之间的创新协同、远程协同,形成多种产业上下游融合的产业集群。
分企施策,全产业链复工复产
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是商品和要素在全世界范围流动并进行优化配置。疫情给全球产业体系造成严重冲击,对于疫情中受挫的世界市场,旺盛需求是重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一把钥匙。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面对此起彼伏的突发疫情,如何最大程度确保产业不脱钩、合作不断线,从而助推世界经济复苏?中国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将为稳定和畅通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发挥重要作用。产业链环环紧扣,上下游企业“命运相连”。
复工复产需要全局意识,要摸清上下游产业链,以产业链条整体视角开展,确保每一环节顺畅到位。用好用足各项经济恢复和产业振兴的政策措施,分企施策,以产业链为中心,推动协同复工复产,就会形成“一条龙”,解决供需不足问题。一是保障在全球产业链中有重要影响的龙头和核心企业及关键产品生产出口, 支持其开拓区域和海外市场,抢占经济复苏先机,提升行业地位。二是支持供应链核心企业带动上下游特别是配套中小企业全面复工复产、达标达产,稳固其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三是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及时帮助支持大批中小微企业解决用工、资金、原材料和基础配件供应、物流运输、金融资金、行政审批、重大项目开复工和跨区域跨行业协调等问题,协助其扩展线上和本区域市场业务机会,全面提升企业的复工复产率。四是重视产业链生态安全。优化区域产业链生态,制定产业安全提升规划,发展应急产业体系,对部分重要产业、重要产业环节制定“备胎”计划,确保产业链和经济体系安全。
持续发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是对各地各级政府社会治理,尤其是营商环境的一次压力测试和重大考验。疫情的持续社会防控模式对营商环境产生了短期的供给约束。防止短期供给约束长期化,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工夫,进一步提升各地各级政府的服务意识、政策响应能力和落地执行力等。要抓住解决疫情控防中暴露出突出问题的机遇,想方设法补齐短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的新路。
一是建设好一体化的现代智慧政务数字平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是科学高效的现代智慧政务的目标方向。必须打破信息壁垒,条块之间、部门之间,要有同下“一盘棋”的意识,在统筹中加强融合。城市治理的难点总在“模糊地带”,以往政府提供政务服务,主要基于各个部门的事权和职能,部门间系统集成不够。疫情之下,健康码的推出,既节省了基层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降低了战“疫”的社会成本,又实现了社会治理的全盘统筹、动态管理和精准智控。二是以数字化提升来优化营商环境,构建更为紧密、更为高效的政企协同关系。应对疫情,大力发展新经济,除了大幅度推进减税降费、继续“放管服”改革外,更需要有专业化、数字化配套的营商环境,甚至是硬核的科技环境等,让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共同汇聚成服务企业发展的网络,更精准、更直接地为企业主动提供服务。三是顺势而为,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进一步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供给数量、提高供给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平衡、协调、可持续。
经济发展受到疫情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把握好新经济发展的机遇,不断提升产业链整体水平,有效对冲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将充分展现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
(作者系上海市政协常委,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副总经理(挂职))
责任编辑:陈睿
转载请注明来源
  • 1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