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评论
  • 收藏
吴淞“送瘟神”
唐吉慧/政协头条  
来源:政协联线 | 2020-02-25 10:12 字号
1958年6月,江西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大家都希望一切能够快些好起来。
新中国成立前,也曾有一种“瘟疫”严重危害百姓的健康,那就是血吸虫病。特别是在农村,由于没有采取防治措施,很多村庄失去了劳动力,导致田园荒废,颗粒无收。
有记载说,青浦任屯村原有275户960人,在1930年到1949年间全家死亡的竟有121户,死剩1人的有28户,50多幢房屋倒塌,1300多亩良田荒芜,“肚包病,害人精,任屯村里传祸根,只见死,不见生,有女不嫁任屯村”“东邻白发叹凄凉,西舍儿童失爹娘,田荒地白空屋闲,全村一片哭声响”,这两首民谣在当地广为流传。嘉定薛家村原有11户44人,至新中国成立时仅存5户22人。
这些深受其害的村庄中,也有位于吴淞的陈巷村杨家宅。
早在清代,陈巷村杨家宅有一户杨姓的人家生了9个儿子,经过几代子孙繁衍,杨家逐渐成为一个大家族,大房、二房、三房……直到九房,有52户2000多人,可是后来九房纷纷染上怪病,男人最初吃得下、做不动,接着吃不下任何东西,女人生不了孩子,孩子则长不高,成了侏儒,他们个个面色蜡黄,骨瘦如柴,却头大、脚大,肚子更是大得像面鼓,是什么病,没人说得清。
那时候,农村的条件差,勉强顾得上一日三餐,哪有钱治病?所以毫无办法,只能听天由命,在家等死。村子里盛传,说“稻田不好出稗草,运道不好得肚饱;祖坟风水不大好,肚饱毛病看不好”。到20世纪50年代初,偌大的杨家只剩下五、七、八房15户20多个人,其余都户绝人亡了,杨家几乎没有人再耕作,也没人敢进这个村子,曾经的欣欣向荣就此衰败,杨家宅一片荒凉、一片凄惨。村里有位老妈妈数十年后回忆说,有些杨家的男人死光了,女的就外出逃荒去了,在这个地方实在待不下去。她的丈夫是推车的,从不下地种田,所以逃过了这一劫。她还亲眼见到五房的杨金宝、杨佛宝两兄弟先后得病、先后而亡。
1950年的夏天,杨家有位后人患了腹泻,久治不愈,便去吴淞诊疗站看病,经过大小便和血液的化验,医生确诊为血吸虫病,赶忙派人前往村子做实地检查。在杨家宅的稻田、明沟里发现了大量的钉螺,而钉螺正是血吸虫的宿主。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掀起了浩浩荡荡的防治血吸虫病的运动,杨家的五、七、八房在医疗队的帮助下,进行了消灭钉螺、粪便管理、水改旱等有效的方法。到1952年,全部得到根治,后又繁衍成为上百户人家的村落,一片兴旺、一片繁荣。
吴淞地区在1952年10月成立了血吸虫病防治组,1956年成立了血吸虫病防治所,1958年时基本消灭了血吸虫病,不过那几年全国的血吸虫病疫情仍然严峻。据统计,共有12个省市的378个县市约1000万人患上此病,约1亿人受到威胁,血吸虫病由此被称为“瘟神”。
1956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从中央到地方成立了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制定了防治血吸虫病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于是全党动员、全民动手,经过大家齐心的努力,终于在数年后全国基本消灭了血吸虫病。1958年6月30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上得知江西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的消息后欣喜万分,写下了著名的七言律诗句“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作者系民建会员、中国作协会员)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1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