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最美政协人”走上社区防控第一线:“紧要关头得冲在前面”
政协头条  
来源:政协联线 | 2020-02-14 10:58 字号
疫情防控是一场硬仗、一场大考。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连日来,各区政协部分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挺身而出,积极主动加入到支援基层防控的队伍之中,推动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筑牢基层防控的“铜墙铁壁”。委员和机关干部在各自岗位投入战斗,将各项管控措施进一步落到实处,一严到底、严防死守、严防严控,毫不放松懈怠,把防控网织得更密;他们在防控过程中及时倾听民声、查找短板、解决问题,增强同舟共济抗击疫情的正能量,去完成初心使命的一场大考。
向这些奋战在社区防控第一线的“最美政协人”致敬!

测体温 作疏导 看“社区卫士”每一天
——记虹口区政协委员、曲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顾江涛

顾江涛(右一)正在监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门第一道关卡
这些天,顾江涛每天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同一种节奏。
早上7:15,虹口区政协委员,曲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顾江涛开始了一天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从1月22日投入抗疫工作以来,这位社区医院的主任已经连续工作20多天没有休息了。
7:30,中心正式开放,顾江涛已和护士们站在了大门口,测体温、问病史,再检查医生接诊规范,查看全中心其他抗疫措施落实情况。“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尽管采取了减流措施,但每天最多要接待近2000人次的人流,每个工作环节都容不得丝毫马虎。”于是,反复培训医务人员,仔细监督每道关卡的工作流程,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
1月26日,大年初二,辖区内检出第一例疫病患者开始,每天和街道干部一起上门探访“密切接触者”和从“重点地区”返沪居家隔离的居民的重担,就落在了中心的身上。为了更好掌握辖区内150多位隔离对象的情况,每天9点,顾江涛都会和她的团队对前一天的排查情况作进一步汇总,再对当天需要回访、分发消毒物资的任务作好部署。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是早期发现可疑患者,切断传播途径最有效的方式,我们的工作看似重复机械,却是源头防控的关键环节。”顾江涛心中始终有杆秤,她也会反复告诫中心的医务工作者,“工作虽然辛苦,绝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我们不是在做好人好事,这是我们医务人员的职责所在。”
为了做好表率作用,顾江涛带头放弃了早已安排好的春节出行计划,虽然退单申请到现在旅行社还没批下来,但她用实际行动,凝聚起了全中心医务工作者共克时艰的决心。
疫情发生最初的几天,中心防疫物资出现了短缺,顾江涛只得和员工一道挨家挨户地找供应商,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下了订单,快递又出了问题。“那天是大年夜,快递员不足,没法及时送货。”令顾江涛感动的是,中心的总务科长当时二话不说,亲自赶到物流仓库,愣是在上千件包裹里,找出了中心的防疫物资。
为应对最初的物资短缺情况,顾江涛制定了周密的物资发放方案,对每天的使用量、库存量、需求量逐一记录,通过有效调配,终于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作为一名政协委员,通过实际工作,她发现医院在物资储备方面的短板,“平时若是储备太多肯定会造成浪费,按正常需求作准备,碰上如今这种情况,又会面临捉襟见肘的窘境”。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她已和其他区里的政协委员们商量谋划,打算以提交提案或社情民意信息的形式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正当抗疫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的时候,不断出现突发状况又给顾江涛的团队带来了考验。1月30日晚,一位从湖北回沪人员的妻子给中心打来了电话,称自己出现了发热症状。作为重点观察对象的家属,顾江涛对这户人家的情况非常了解,“很多‘症状’其实是自己吓出来的,但我们应该充分理解隔离对象的恐慌心理,尽量满足她们的需求”。虽然已是深夜,顾江涛立即和第四人民医院进行沟通协调,并安排了医务人员陪同这位妻子赶往医院,终于在凌晨12点把人送到了医院,而最后检查结果也果然是虚惊一场。对于每一位隔离对象,顾江涛都要求自己的团队,不仅要关注身体健康,更要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让他们时刻感受到社区的医生永远和自己在一起,一定会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2月4日晚10:00,一通电话,又让顾江涛的神经紧绷了起来。2月1日到达广州的某邮轮上发现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邮轮上有上海籍游客87多位,现已返沪,资料显示有5位游客家住曲阳路街道。由居委干部、民警、社区卫生中心人员组成的上门排摸小队迅速组建起来,经过2个多小时的调查,又是深夜12点多,隐患终于被排除。而继续处理善后事务的顾江涛这天一直忙到凌晨2点。
随着企业的陆续复工,社区防疫工作面临新局面。2月10日,顾江涛安排了医务人员和街道干部对区内商住两用的柏树大厦进行了一次排摸,挨家挨户,整栋大厦一户也没落下。中心还专门开辟热线电话,把电话号码送到辖区内开工的工业园区内,以便企业随时咨询。
每一天都会有新情况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这几乎成了社区一线“战疫”工作需要面对的常态,但顾江涛们用他们的兢兢业业,换来了辖区内隔离人员数量的迅速下降,已从开始的150多人,下降到当前的7人。但即便如此,顾江涛还是组织医务人员对已经结束隔离的人员,进行了回访、宣教和关怀。
采访结束前,顾江涛向记者透露,疫情结束后,区政协将对区内的二三级医院进行深入调研,围绕各类医疗设备和资源的妥善处置建言献策,她将积极参与,分享这段经历的同时提出自己的思考。(记者 谢臻)
强化责任担当绝不“摆着看”
闵行区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前往社区和高速道口支援防控

2月10日,范晔在对进入小区的车辆进行登记、体温测量
“政协委员不是摆着看的!紧要关头得冲在前面!”疫情发生后,区政协委员、闵行区国家税务局第十五税务所税收管理员范晔主动请战,被分配到闵行区万源城居委会,负责协同物业公司做好来沪人员进入小区的车辆登记、体温测量、政策宣传;逐楼张贴、发放防疫宣传资料;提醒并指导居民正确佩戴口罩等。
在基层,其他政协委员也纷纷报名参加参与督查卫生、走访排查、宣传劝导,每天奔忙在“战疫”一线。
自1月24日以来,区政协委员、闵行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监督所副所长简婷一直没有停下过脚步,针对人员密集和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关联的大型商场、超市、宾馆等,一一对其防控措施的落实进行了指导和检查,从集中空调清洗消毒和使用要求,到口罩入内告示栏,再到体温检测、手推车消毒等。她说:“我们既是公共卫生条线人员,也是政协委员,我们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规范的防控指导,能换来更多家庭更多人的健康平安。”
针对辖区内存在不少无围墙包围的散居等情况,区政协委员、华漕镇党委副书记黄璐通过创新方法、主动作为,将整个区域进行封闭式管理,实行部分道路封闭、主路口设置信息登记站,车辆单向出入,人员凭出入证进出等措施,整合、发挥居村与部门、属地与条线之间的联防联控资源和力量。
此外,在闵行区疾控中心的区政协委员徐东丽、吴敏、杨瑛不分日夜,投入疫情防控监督检查工作中等。
政协委员在行动,政协机关也分秒必争。当区委、区级机关党工委发出招募高速道口志愿者号召后,区政协机关干部踊跃报名,参与高速道口测体温、秩序维护等疫情防控工作。
截至2月3日,区政协机关唐祎、周美良、郭超君、石梦骄4位同志作为志愿者,经过培训后,奔赴虹桥高铁站等工作岗位参与疫情防控任务。机关其他同志均在第一时间到社区报到,在居委会统一安排下参与社区联防联控。(记者 游思静)
齐心协力筑牢社区“防护墙”
松江区政协机关党员干部投身基层防控一线

“我报名参加党员志愿服务!”“晚上在社区入户开展返松情况排摸。”“坚守岗位,大家加油!”……群名为“和谐6号”的松江区政协机关工作群里,每天都有这样的信息。一句句话语看似简单,但在全民“战疫”的日子里,显得格外温暖。在区政协机关党组、机关党支部的号召下,区政协机关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走在前、作表率”的要求,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张书记,我是居住在小区的一名机关党员,我前来居委会报到,请给我分配任务吧”,这是居住在方松街道某社区的一名“机关党员第二楼组长”到居委会报到的一幕。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为最短时间摸清社区居民情况,做好社会面疫情防控和防范知识宣传工作,春节期间,区政协全体机关党员同志第一时间到所在社区报到,以“机关党员第二楼组长”的身份迅速行动。周留昌、周文辉、张春、顾赫龙、张爱玉、陈彪等机关同志亮出党员身份,与社区干部一起投入到疫情排查和入户宣传工作当中,为尽快准确掌握社区疫情防控情况、防止疫情扩散争取时间。
区政协专委会主任方闯烈同志1月27日从山东回沪,马上到社区报到参加志愿服务工作,与爱人连续几天协助居委会挨家挨户巡防排摸居民情况,让居民签订疫情防范承诺书。2月1日,区政协专委办主任、机关党支部书记朱雷娟和爱人早早起床,8点之前来到所居住社区的预约购买口罩排队点,指引居民 有序排队,依次等待登记,同时向排队居民耐心宣讲预约工作流程。2月2日,区政协机关党支部副书记邓飞和爱人同时来到居委会,对近期外出返沪或者从重点疫区来沪人员进行排查,主动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积极当好疫情防控的协调员、信息员和服务员。
2月12日上午,小雨下的嘉禾名邸门口,区政协秘书长、区政协机关党组书记张惠军作为志愿者一直坚守在岗位上。身穿印有党徽的红马甲,带着口罩和手套,态度有礼、指令明确。虽然日常事务繁忙,但一听到区机关招募党员“抗疫”志愿者和社区招募入口值守志愿者,他果断报名参加。
“我是非党员,请批准我参加志愿服务!”“工作日、休息日均可参加”“目前居家隔离,上班后参加”……在党员干部的领导下,区政协所有党员同志和机关干部主动报名,组成志愿者小分队,2月8日以来,已有10位党员同志和机关干部服从区级机关党委统一安排,前往太平居委会,配合社区干部在社区开展登记外来人员、检测体温、收发出入证、加强防疫宣传等工作,为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贡献力量。(通讯员 张爱玉)
盯盲点 连轴转 当一回社区“守护人”
——静安区政协机关党员干部支援基层防控工作剪影

2月初,静安区政协机关7名党员干部主动响应号召,领受任务,火速深入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有人支援火车站,把关上海城市的大门,有人下沉街道,守护社区家家户户的小门。
“我曾是名军人,这次疫情当前,又做了回战士,当好上海火车站的‘哨兵’。”区政协副秘书长、专委办主任、机关党支部书记刘学建是湖北天门人,照原计划,刘学建会在1月24日带着家人从上海火车站乘坐高铁回老家过年。疫情当前,他退了票,选择全家留守上海。当区委发出号召,他第一时间响应、冲锋在前,支援到任务最繁重、人员最密集的上海火车站。
刘学建要负责带班带队守好上海火车站东南出口,带领20余名其他机关干部、公安干警、医护人员和志愿者24小时四班倒,引导旅客填报健康信息、测量体温,确保无空隙、无遗漏,第一时间处理A类群体(指重点地区特别是湖北籍人员,特别是无居住或暂住地址、无联系方式的人员)。同时,他还会帮一些年纪稍长或不识字的入沪人员填写纸质健康登记表。
“防疫没有旁观者,大家都是战友,虽然带着口罩、穿着防护服,但身上的党徽和志愿者标识帮我们亮明了身份。”近10天的连轴工作,刘学建的嗓子已经哑了,他坦言,“已经连续上了3个凌晨班,一夜不睡很难受。这真是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老战士得上啊。”他看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列车先后抵达,以务工群体为主体的旅客经过缓冲区、测温区后到达“填报核验区”,确保没有出现漏检漏查漏填等问题。他拿着扩音器,依旧挺直腰背,站成一名战士的模样。
区政协委员联络室委员服务科科长潘超然去年6月到崇明港沿镇鲁玙村任驻村工作指导员,经过半年多的工作已经完全熟悉了村里的情形。从节前开始,他就一直协同村两委干部开展人员排查、信息登记、政策宣传和告知书的发放,特别是做好分析本村外来人口基本信息,汇总防控工作情况,梳理隐患、第一时间报告突发情况等工作。1月27日,崇明招募G40道口检测志愿者,他第一时间响应报名,并通过了相关培训上岗,2月10日开始,他已站在崇明疫情防控最前线。
“这几天走的步数真是刷新了自己的记录。”静安区政协办公室四级调研员、专委办条线科科长李同兵10天前来到曹家渡街道玉兰村居民区支援,这几日他正负责返沪人员上门排查签约。先是在小区每个进出通道处张贴“返沪人员必须到居委会登记”的标语,再花上一天的时间,一户一户地排查。老式小区,没有电梯,他爬出一身汗,手套里都是水。好在居民都很配合、体谅,全部顺利签约了。
2月4日,孙玉蓉(左)正在张贴口罩预约登记指示牌
孙玉蓉是静安区政协办公室秘书科科长,她说:“每天看着关于疫情的各种报道,为逆行驰援的天使感动,为奔走社区的志愿者点赞,为留守武汉的同胞加油,也为与日俱增的确诊数字焦心,总希望自己也能做些什么。”上班第一日,她就响应组织号召,来到曹家渡街道武西居民区报到。10多天来,她跟随居民区书记,走遍了社区各个楼组,敲开重点排摸对象的家门,了解最新情况,发放相关通知;她还梳理出居民区所有来沪人员名单,为社区开展“地毯式”排查提供翔实数据。一天,一位居民阿姨特意送来20盒牛奶作为慰问,孙玉蓉很欣慰,居民看得到社区干部的不易和坚守,这种“共情”在患难时刻最令人动容。她和居民区工作人员一起把牛奶转送给各小区的门卫,把居民的爱心传递下去,致敬每一个“社区守门人”。
“我发现基层除了人手不足,防护物资也比较匮乏。居委会工作人员、小区志愿者的一次性防护用品经常是反复多次使用,有些还是小区居民捐助的。”静安区政协办公室调研科副科长高济宇支援达安花园居民区的第一天,就从自己原本也不充裕的“存粮”中省下10只口罩,捐赠给居民区,虽然只是杯水车薪,但他相信正是源于这一点一滴的爱心,终将构筑起一条坚实的基层防线,帮助大家共克时艰、共渡难关。
有序复工和做好防疫,一个都不能少。严格企业复工审核流程,排查和筛选复工人员,尤其是对重点楼宇企业的重点审核,是打赢复工潮“战疫”的关键所在。区政协委员事务管理中心主任顾闻闻应声赶来支援。面对千余份堆积如山的材料,他和楼宇党群工作者们顾不上吃饭和喝水,火速展开工作。据悉,仅复工首日,他们就累计掌握了190余家企业的上报登记,已(将)返沪员工信息2000余人,其中居家隔离455人,累计劝阻5家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复工。而顾闻闻却来不及休息,鉴于居民区力量还是严重不足,她得火速前去增援。
尤正慜是静安区政协最年轻的机关干部,1992年出生的她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主动报名去一线“战疫”,成了“扫楼扫街”小分队的一员。2月11日上午11点,她和志愿者陈阿姨又一次来到所负责的三和花园,对人员测量体温、登记信息、问明来由。得知是来走访楼内企业的, 楼下门卫还主动提供信息:“昨天晚上四楼的回来了,今天有人在你们快去看看!”上楼后果然顺利“敲”开了门,向企业的负责人说明来意后,该负责人主动签订了《企业疫情防控责任承诺书》。尤正慜拿着承诺书下了楼,她觉得,就像“扫楼扫街”一样,部门与街镇牵头、社区配合、企业自觉、志愿者尽责,只要大家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战疫”。(通讯员 杨光)
责任编辑:王敏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