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卞晋平:2007年,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卞晋平/微信公众“中国政协杂志”  
2019-11-19 19:25 字号
1959年4月29日,周恩来在60岁以上政协委员会茶话会上,语重心长地请老人们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来,传之后代。图为1963年元旦,周恩来在招待70岁以上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和民主党派领导人的宴会上致辞。图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政协杂志”
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是周恩来同志亲自倡导和培育起来的。1959年4月29日,时任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在60岁以上政协委员茶话会上提出,希望过了60岁的委员都能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留下来,作为对社会的贡献。他说,戊戌以来是中国社会变动极大的时期,有关这个时期的历史资料要从各方面记载下来。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史料很值得收集。时间过得很快,开国至今已经10年了,如果不抓紧,有些史料就收集不到了。周恩来提出,政协是联系各方面的,要注意组织这项工作。他还亲自主持会议,决定把人民政协征集的历史资料定名为文史资料,同时决定成立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作为专门从事文史资料工作的常设机构。在周恩来同志和全国政协的大力推动下,以征集、整理、研究和出版统一战线各方面代表人物“亲历、亲见、亲闻”为特色的文史资料工作在全国各级政协迅速展开。
经过近半个世纪风雨历程的人民政协文史工作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先后征集了80多亿字的文史资料文稿,编辑出版了50多亿字的文史资料选辑和专题史料图书,忠实记录了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同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团结奋斗的历史,发挥了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独特作用。
然而,到了世纪之交,经历多年辉煌的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却处在了一种进退两难的窘境。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新中国成立前那一代历史人物的离世和建国前“三亲”史料征集任务的基本完成,政协文史资料工作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选择,使不少同志感到犹疑、困惑和焦虑。这种普遍表现于各级政协文史工作者中的现象,客观上就把需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要求提上了全国政协工作的日程。
全国文史工作座谈会的由来
文史工作者对当时文史工作的犹疑、困惑和焦虑集中反映在2006年秋在河南省焦作市召开的全国暨地方政协文史工作研讨会上。当时,各地方政协同志强烈反映,由于遇到一系列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文史资料工作正处于进退存废两难选择的尴尬境地。比如,一些同志提出,我们国家有党史、国史、军史和地方志,政协再搞建国后的文史资料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在实践中,一些地方政协开始裁撤合并文史机构,并且这种现象似乎有进一步蔓延滋长的趋势;还有一些地方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实际上已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边缘化状态。文史工作“红旗能打多久”问题使许多文史工作者感到压抑和迷茫。
当时我担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分工事项中包括文史资料工作(那时全国政协各专委会还没有设驻会副主任)。地方政协同志集中而强烈地反映的这些情况,使我深受震动,也引起我的思考。当时的第一感觉是,文史资料工作正面临向何处去的关键时刻。由于2007年底到2008年初是地方政协换届年,一些地方政协裁撤文史工作部门的做法,正在引起其他一些面临换届的地方政协的观望与效仿。不少地方政协同志来电话询问,这是不是全国政协的意思,提出希望全国政协给予指导、给个说法。其次,我感到这种情况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深层次的认识问题。文史工作“红旗能打多久”的背后,更多地反映出我们对文史资料的定位不够明确,对文史工作规律的认识不足,对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缺乏科学的研究与解答。而这些不足和缺乏,将决定文史工作的未来走向乃至存废。
焦作会议期间,我有针对性地找一些对文史资料工作比较有研究的地方政协同志沟通情况、交换意见、讨论相关问题。会议结束回到北京后,我在人民政协报、《中国政协》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在一些地方政协举办的工作联系会议上也多次呼吁,强调历史的人做历史的事,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不是要结束而是要与时俱进地发展,强调征集“三亲”史料工作不仅不能放松而且必须抓紧、刻不容缓。同时着力推动做两件事:一是组织全国副省级以上政协的文史工作骨干集中开展对文史资料工作的理论研究;二是在2007年5月和7月,分别向全国政协文史委主任会议和全国政协秘书长办公会议提出召开一次全国性的文史资料工作会议的建议,得到赞同,并最终得到贾庆林主席的批准。这样,按照副秘书长的职责分工,就由我牵头负责,带领文史委办公室的几位同志开始了会议的各项准备工作。
开创文史资料工作新局面的定音槌
2007年11月,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文史工作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和多位副主席以及全国政协各部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以及各省级、副省级政协负责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意义重大,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史资料工作由暂时低谷到开创新局面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贾庆林主席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强调文史资料工作必须加强而不能削弱,文史资料在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要更好地发挥而不能弱化。他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观点,为结束文史资料工作徘徊犹疑状态开创文史工作新局面提供了理论上政策上的依据。
这篇讲话的主要观点有:
关于文史资料工作的定位。贾庆林同志明确指出,文史工作是人民政协一项重要的独具特色的基础性工作。他说,文史资料工作深深扎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伟大实践,在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进一步做好文史资料工作,对于人民政协更好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于文史资料的作用。他强调文史资料忠实记录了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同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团结合作、携手奋斗的壮阔历史,充分发挥了“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为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于文史资料工作的意义。他提出加强文史资料工作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是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需要。他强调,文史资料工作已经成为人民政协一项重要的独具特色的基础性工作。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善于运用文史资料这一有效的团结渠道和民主形式,为大局服务,为我们的事业服务。
关于文史资料的特色。他指出文史资料是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记述的亲历、亲见、亲闻的第一手资料。坚持文史资料的“三亲”特色和统战特色,是政协文史资料的独特个性和生命力所在,是文史资料工作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文史资料赢得广大读者喜爱的关键。只有牢牢把握“三亲”特色和统战特色,才能把政协文史资料与近现代史、地方志、档案资料、文献资料区别开来,才能保持自身特色,发挥独特作用。
关于文史资料工作的重点。他强调当前文史资料工作的重点,是在继续做好建国前史料征集的基础上,广泛征集建国后政协委员和统一战线中代表性人士的“三亲”史料。他说,征集是文史资料第一位的工作,是文史资料工作的基础。而抢救则是当前文史资料工作中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他要求各级政协要有组织、有主题进行征集,有计划、按规定进行出版,在统战政协代表人士的范围内,做到“广征博采,精选精编”。
这篇讲话还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文史工作是记录过去、服务当代、面向未来,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延伸的重要工作。这就明确了文史资料工作不是针对一时一事的暂时性工作,而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事业,从而为文史工作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依据。他说,“三亲”史料只能由当代人撰写,而不能隔代相求。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历史人物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财富,必须想方设法趁他们健在时把珍贵的历史资料留下来。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紧做好文史资料的抢救工作。贾主席还特别强调了加强对文史资料工作领导的问题,提出重视政协工作,重视统战工作,就必须重视文史资料工作。
这次文史工作座谈会后,全国政协颁发了《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加强文史资料工作的意见》,这是文史资料工作问世以来,第一个从政协工作全局出发以全国政协名义颁发的有关文史资料工作的制度性文件。这个文件的内容包括4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讲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文史资料工作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其中突出强调了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讲文史资料的独特的作用和价值,明确了它与党史、国史、军史、地方志以及其他史料研究工作的区别,也就回答了文史资料特有的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问题。第二个观点是提出文史资料工作是人民政协一项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延伸的长期任务,从而纠正了当时有些人以为文史资料工作是一定时间内的暂时性任务,正走入收口、趋于结束阶段的认识偏差。
第二部分,主要讲新世纪新阶段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方针、原则和重点。其中最突出的是两点:第一,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三条原则:一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求忠于史实,秉笔直书;二是要坚持文史资料的统战特色和“三亲”特色,允许多说并存,尊重历史见证人从不同侧面对历史事件的表述;三是要坚持服务大局,注重社会效益,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第二,提出要把文史资料工作重点放到广泛征集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三亲”史料上来。其中尤其要注意聚焦三个方面:一是要加强对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工商联的史料征集,反映中国共产党与他们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历程。二是加强对民族地区史料征集,挖掘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和民族地区繁荣发展。三是加大对港澳台及海外史料征集力度,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三部分,主要讲切实加强对文史资料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其中最具现实针对性的措施,是要求各级地方政协应当设立负责文史资料工作的专门委员会,县级政协没有设立文史资料委员会条件的应该有专人负责文史资料工作。
第四部分,讲推动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在新形势下不断向前发展的问题,主要是在面对市场经济体制和科学技术新发展的形势下对文史工作提出的一些新要求。
文史资料工作开创新局面
全国政协文史工作座谈会是全国政协对地方政协工作及时进行指导的一个范例。会议之后,文史资料工作的前途明朗了,思路清晰了,政策明确了。以这次会议为标志,各级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再次迅速地得到大的发展。贾庆林主席在参观“政协文史资料成果展”后对文史资料工作“硕果累累,蔚为壮观,功德无量”的肯定与评价,在各地政协文史工作者中广为流传,给大家以极大的鼓舞。
各地政协在学习、贯彻全国政协会议精神的过程中,一是思想认识统一了,从根子上解决了文史工作“红旗到底能打多久”问题;二是扭转了裁撤文史工作部门的势头,去掉了临时思想,开始考虑文史工作的长远发展和历史积累问题,催生了一批政协文史资料馆的兴建;三是各地普遍出台了加强文史工作的意见或具体办法,文史资料工作再次蓬蓬勃勃地全面兴盛起来;四是各级政协文史资料征集工作的重点都转移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三亲”史料上,在重大课题实行全国大协作的基础上,征集与出版了一大批具有重要价值的优秀史料;五是直接促进了文史工作的理论建设,一批文史工作者开始深入研究文史资料工作的理论问题和学科化建设问题;六是各级政协文史类期刊愈益活跃,一批期刊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公开发行,打出了品牌。
多年以后,许多地方政协文史工作者在回顾这一段经历时都说,2007年这次文史工作座谈会在人民政协文史工作发展的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作者系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原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驻会副主任)
(本文刊登于《中国政协》2019年第20期,原题为《2007,文史资料工作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责任编辑:陈睿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