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评论
  • 收藏
民革特别小组与《工商新报》
翟林椿/政协头条  
来源:政协联线 | 2019-10-19 08:47 字号
【编者按】
翟林椿(1919—2008),民革上海市委顾问。曾任《新民报》记者、《工商新报》副总编、同济中学老师。此文成稿于20世纪80年代。在新中国成立、人民政协成立、上海解放70周年之际,特刊登此文,以示纪念。
1948年初春的一天,我曾经的同事、南京《新民报》记者朱德纯,邀我去探访一位朋友。他说,这位朋友刚从香港来南京,拟在南京创办一家民营报社。早在1944年至1945年抗战时期,我和友人景克宁曾合办过《西北风》半月刊,故对办报一事,颇合所愿。
当晚,便约同景克宁随朱君拜会了这位国民党退役中将杨劲友先生(后据朱君告知,杨先生早年系李济深将军的高级幕僚,曾任李济深将军所部的参谋长)。此后,我们多次会见杨先生(当时我和景克宁都是未满30岁的青年,充满着对国家美好未来的向往),虽系初识,但谈得很坦诚很投契,除了商谈办报事宜外,还谈论当前局势。我们一致认为,国民党黑暗腐败,丧失人心,必将垮台,全国解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大家还表示,要为迎接解放、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应有的贡献。
1948年8月,经商谈决定,由杨劲友先生筹集资金,大家共同努力,《工商新报》在南京复刊。《工商新报》原是南京市商会的会报,由我友杨叔和主办,后因故停刊。当时,经我们和杨叔和协商同意,买下了该报的出版发行权。其时,杨劲友出任该报董事长兼社长,景克宁任总编辑,我任副总编和副刊主编,唐赞同和周振宇分别任正、副经理。
《工商新报》复刊后,受到各界欢迎。此时,杨劲友对我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信任。1948年9月,经杨劲友介绍,我参加了由民革中央执行委员林伦彦领导、孙武臣具体负责的民革特别小组。随后,景克宁、唐赞同和周振宇等也相继参加了特别小组。
在此期间,我受命常以记者身份为掩护外出采访,往返于沪宁两地开展工作,并奉命筹组民革上海特别小组。1948年冬,我以上海特别小组名义,与原上海市私立中小学校长沪东联谊会的理事王世寅、常务理事沙光华以及樊鸿禧、孙育凡等建立了组织联系,发展了一批中小学校长、教师为小组成员。
1949年2月,王世寅、沙光华等特别小组成员,利用沪东联谊会合法名义,代表联谊会广大教职员工,向国民党上海市市长吴国桢开展了以发放救济粮为由的斗争,赢得了上海各界群众的广泛支持,给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国民党政权以打击。
联谊会在特别小组的领导下,为了保护好各所学校和有关资料,组织成立了护校队伍,日夜守护,使所有中小学校完整无损地回到人民手中。
与此同时,南京《工商新报》还积极报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击溃国民党各地残军,解放大批城镇,取得胜利的消息;并发表了《太子派的幕后》《反对备战谋和》《血洒长江路》等一系列进步文章,揭露和抨击国民党的暴政和阴谋,在广大读者中起到了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
不幸的是,正在解放的曙光普照神州大地之际,《工商新报》董事长杨劲友因突发心脏病不治而逝,这对《工商新报》是个重大的损失。当时,报社全体同仁,化悲痛为力量,一致奋发努力,《工商新报》如常出版。
1949年4月22日(即南京解放前一天),《工商新报》和《大江晚报》同时以《天亮了》为题,纵情欢呼:“中国人民的漫漫长夜,终于到了尽头,天终于要亮了!昔日的万户侯,都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箱,人民将要登上历史的新舞台,当家做主人。”
(稿件来源:民革上海市委)
责任编辑:张奂雅
转载请注明来源
  • 1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