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沸腾的李家庄
张同乐、史宝强、王冠军/人民政协报  
2019-09-12 08:12 字号
李家庄是中共中央安排的民主人士接待地之一,当年受中共中央之邀,来到李家庄的民主人士主要有24名。因为这些特殊客人的到来和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时常光顾,李家庄这个宁静的山村经常呈现“沸腾”的场面,时任中央统战部副秘书长的童小鹏形容为“沸腾的李家庄”。
来李家庄的24名民主人士,其中20人成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童小鹏的回忆
童小鹏,1914年9月生,1930年6月参加工农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原名叫童大鹏,因个字矮小,改名为童小鹏。194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将中央城工部改名为中央统战部,童小鹏任中央统战部副秘书长。童小鹏是中央统战部在李家庄时期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多年后,童小鹏撰写了回忆文章《沸腾的李家庄》,记述那时的情景。
1948年11月底,由上海、北平、西安等地来到李家庄的民主人士有胡愈之、沈兹九、吴晗、符定一、周新民、刘清扬、严信民、韩兆鹗、何惧等。以后又来了周建人、雷洁琼、翦伯赞、楚图南、田汉、安娥、杨刚、宦乡、张曼筠、周颖,以及上海工人代表朱俊欣等。统战部除了同他们个别交换意见外,又组织他们举行时事座谈会,对国际国内形势进行讨论。还座谈周恩来起草的《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草案和统战部起草经周恩来批准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组织条例》草案,征求大家意见。
1949年1月14日,毛泽东《关于时局的声明》一发表,立即成为民主人士的热门话题。不论在李家庄、哈尔滨,还是在香港以至上海、重庆,民主人士都热烈讨论,一致表示拥护;同时也对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进行驳斥。
为了使民主人士较系统地了解中共和解放区的政策,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统战部邀请了一些负责同志给他们做专题报告。如胡乔木报告文化政策,邓颖超报告解放区的妇女工作,安子文报告干部政策,李维汉报告解放战争和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斗争等,都受到欢迎。
1月16日下午,周恩来在百忙中从西柏坡乘吉普车来到李家庄,虽然是天寒地冻,可是小小的李家庄一下子就热闹沸腾起来了。群众听到汽车进庄,都拥到路边来看热闹,统战部的工作人员和民主人士也纷纷走出门来欢迎。周恩来身穿一套和大家一样的灰棉布军衣,头戴大耳朵军帽,一进庄就下车向群众招手,和民主人士一一握手问好。齐燕铭招呼周恩来和民主人士进到泥土未干的会议室里就座,统战部的干部围在四周,坐的坐、站的站,一下就挤满了一屋子。李维汉宣布,请周恩来同志做报告。周恩来在热烈的掌声中谦逊地说:本来早就应该来看望各位先生并当面请教,因为战争紧急抽不出身来,好在统战部随时都将各位先生的意见报告了毛主席和党中央。今天本想先听听各位的意见,李维汉说,许多先生要求我先讲,大家再座谈发表意见,我现在就先向大家报告些情况。接着,周恩来详尽地报告了解放战争的发展情况,指出:战争的发展,实在是突飞猛进,战争大局已定,今年就有可能打垮国民党。但是现在切不能手软,一定要把革命进行到底!鲁迅先生说得好,对落下水的狗,还要打!天津昨天已经解放,正争取早日解放北平。如北平解放得早一些,政协筹备会的工作更要加速进行,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他又对毛泽东《关于时局的声明》中的11条作了详尽的阐述。周恩来的报告,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
会后,统战部全体工作人员和民主人士会餐。菜不多,但很珍贵,主菜是长征战士老伙夫班长胡金山做的红烧肉。为此,总务科长乔凤咏亲自动手宰了一头自己养的大肥猪,加上大家自己种的大白菜,还有饺子、大米饭和白干酒,大家都吃得很满意。没有酒杯,就用大粗碗代替,互祝解放战争的胜利。民主人士中,符定一年龄最大,快70岁了,曾当过毛主席的老师,所以大家都向他敬酒,祝他长寿。
饭后,又在会议室举行跳舞晚会。当时统战部有个机要科,是由中央机要处拨过来的,他们在延安时,是中央机关舞会上的乐队,也都会跳舞,他们就成了舞会上的主力了。三把胡琴、一管笛子,就是乐队。没有电灯,就用几盏马灯挂在墙四角,晚会就开始了。大家正跳得高兴时,朱总司令和周恩来也来了,舞会达到了高潮。最后是扭大秧歌,秧歌锣鼓一响,周恩来和大家一起扭起秧歌来。民主人士没有扭过秧歌,也高兴地跟着大家一起扭。群众都围在门口看热闹。当晚,上海来的民主人士何惧和于刚特别兴奋,大概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两个酒仙互不相让,每人喝了两大碗白干后,都酩酊大醉。于刚怕回家受妻子程绯英批评,倒在我的炕上糊里糊涂地睡了一夜。
1月20日,中共华北局和华北人民政府在李家庄举行盛大的欢迎会,欢迎各地来的民主人士和上海工人代表。当华北局第二书记薄一波、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等来到李家庄时,李家庄又一次沸腾了。当群众看到德高望重、蓄着胡须的董老时,都热烈鼓掌欢迎。欢迎会开得很热烈、亲切,使民主人士深深感到解放区的温暖,纷纷发言表示拥护毛主席1月14日的声明,拥护中国共产党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一张珍贵的照片
中央统战部部分工作人员和部分民主人士在李家庄的合影
这张照片展出于李家庄统一战线展陈馆,是唯一被发现的民主人士在李家庄的合影。照片提供人楚泽涵,是当年来李家庄的民主人士之一楚图南之子。
当年,时任中央统战部副秘书长的童小鹏有一架“莱卡”相机,大有来头。童小鹏一生爱好摄影,从1937年开始用的是120相机,1941年在南方局工作时,经董必武批准,花了500法币购得一架135旧“莱卡”相机,一直使用到建国后。就是这架旧相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有关李家庄民主人士的照片,大部分是童小鹏拍摄的,其中胡愈之夫妇、周建人一家、吴晗夫妇等3张照片,收录在1990年出版的《历史的脚印———童小鹏摄影资料选集》里,陆定一在序言中明确说明是童小鹏本人所照。但楚泽涵所提供的这张民主人士合影,没有出现在童小鹏的影集里。
根据照片中人物、衣着、景致判断,拍照时间应在1949年1月中、下旬。在亲历者的回忆中,都没有关于谁带了相机到李家庄的记述,客观上当时条件也不允许。目前,也没有发现有不是童小鹏拍摄的李家庄照片现世。据此推断,此张照片也应为童小鹏所拍摄。
这张照片是反映民主人士在李家庄生活状况的见证。
李家庄的“伞头”
钟灵,1921年生,济南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在延安时,钟灵能文能武,画画、唱歌、写字、演戏、设计邮票、打仗等都是他的擅长,多才多艺,而且风趣幽默。
1948年11月,时任林伯渠秘书的钟灵,随林老由延安到达西柏坡。钟灵被派往中央统战部做民主人士的接待工作,因为钟灵经常带领民主人士扭秧歌,被民主人士称为“伞头”。钟灵回忆:
一大批名流、学者、教授和民主党派的负责人被接到了李家庄,他们是我们党的嘉宾、朋友,是我的服务对象。
在当时的条件下,领导上指示我们要尽可能满足这些人的一切生活需要,但是,尽管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可一切还是非常简陋。
令人欣慰的是,这些民主人士却并不觉得艰苦,他们的精神状态非常好,到了解放区后,他们都感到好像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甚至有人说自己变得年轻了(其实他们当时并不老,最年长的也不过50多岁)。
他们当中有鲁迅先生的弟弟周建人先生和夫人及他们的两位女公子;有田汉和夫人安娥;有著名的教授吴晗、翦伯赞、张东荪;有严景耀和雷洁琼夫妇;有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和儿子周海婴,等等。他们都被安排住在老百姓家里,每天在另一间大房子里参加集体活动。周恩来副主席经常和他们在一起开会。记得有几次讨论战争罪犯的名单草案,一直讨论到深夜。
当时,我被派去负责这些客人的饮食起居和文化娱乐活动,给我的感觉是,为这些贵宾服务太容易了,我从没听到过他们对生活待遇提出任何意见,更没有一个人因为生活问题而发脾气。他们在讲文明礼貌方面给我们这些“土包子”作出了榜样。
实际上,在生活待遇上他们只比我们略强一些,不过多吃些细粮,多几顿有肉的菜,唯一特殊的是每天早饭时有奶粉喝,这是我们在战斗中缴获的美国奶粉,正好为招待民主人士用上了。
这些贵宾们最感兴趣的,除讨论国家大事外,就是我组织的文体活动了。我利用业余时间教他们唱歌、扭秧歌。我记得当时教过两首歌:《解放区的天》和《团结就是力量》,而最受大家欢迎的则是晚饭后练习扭秧歌。
每天晚饭后,这些贵宾中有些人在村旁小路上散步,而大部分人则都集中到李家庄的打麦场上了。每到这时,勤务员们便拿出锣鼓敲打起来,锣鼓声一响,村民们特别是小孩子们就都围拢来看,场面非常热闹。
因我在延安时就担任过秧歌队队长,而且是秧歌队的“伞头”(即打着彩伞牵头带队的人),所以我对扭秧歌非常在行。于是,我就使出浑身解数教这些人扭秧歌,从基本步伐到变招变式,再到队形的变化,每天都有新课程,大家都学得津津有味,欢歌笑语不断。
当时学得最快、扭得也最美的,要数田汉夫人安娥和雷洁琼教授,男宾们扭得不太像样,但大家兴致都很高。
每天晚上,打麦场上便呈现出一片军民团结的欢腾景象,大家每次都要跳到暮色降临才散去。离去时,大家都还恋恋不舍。
多年后,钟灵每每回忆起李家庄那段生活都非常兴奋,为此还专门画了一幅李家庄开舞会的铅笔画,场面热烈,人物栩栩如生,仿佛把我们带回了“沸腾的李家庄”。
全部按小灶标准供应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沿滹沱河两岸东西长20公里范围内的村庄,都住满了中央、军委的机关,人数多达几万人。当时实行的是供给制,伙食费供给标准分为三个档次:
大灶:每人每月肉一斤十二两,油一斤半,盐一斤三两,菜三十五斤半,炭三十斤。
中灶:每人每月肉三斤九两,油一斤十二两,盐一斤三两,菜三十五斤半,炭三十五斤半。
小灶:每人每月肉七斤二两,油两斤六两,盐一斤三两,菜三十五斤半,炭三十五斤半。
从这个供给标准可以看出,大灶、小灶的标准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当时,在中央统战部机关,能够享受小灶供应标准的只有李维汉部长一人。
当民主人士来到李家庄后,中共中央指示,民主人士全部按照小灶标准供应。即使是小灶标准,与大城市里的生活仍然差距很大。但民主人士看到自己吃的和李维汉部长一样,住的比李维汉部长还好时,一丝怨言都没有,甚至感觉还有些过意不去。
毛泽东到李家庄看老师
以《连绵字典》著称于世的文字学家符定一,是毛泽东中学时的老师,也是最早发现毛泽东为国家栋梁之才的伯乐。
1948年10月,在华北局城工部的护送下,符定一抵达西柏坡。到达时已是深夜,周恩来执灯于村口相迎,毛泽东出门恭候,他们畅谈到天明。此时,平津战役即将开始,符定一建议中共中央,平津战役应采取“武攻天津卫,文保北平城”的策略,第二天,中共中央通知符定一,决定采纳他的建议。
当北平和平解放的消息传到西柏坡后,毛泽东兴奋地对警卫员说:“先不睡,咱们看符定一先生去!”汽车沿着滹沱河边的公路颠簸到李家庄。
毛泽东握着符定一的手说:“好久没有见到你老人家了。今天一方面来看你,一方面向你报告一个好消息,傅作义已经赞成我们的条件,北平和平解放了。”符定一说:“这可是大家的希望,这都是毛主席胸怀广阔和共产党的英明使然,否则,北平怎能和平解放?”毛泽东笑着说:“这是民主起了决定作用,广集群言,也包括你老人家的意见。”符定一说:“还是毛主席和共产党伟大,做出了奇迹。”临分手时,毛泽东说:“这里的条件差,连一个软坐椅也没有,我回去让他们给你送一把来。你年纪大了,坐这些硬木家具会腰痛的。”第二天毛泽东便派人送来了一个沙发。
毛泽东来李家庄看望老师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李家庄,村民们涌到街头,争相与毛泽东说话、握手,李家庄又一次沸腾起来。
田汉的秘密使命
田汉,1898年生,著名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编剧、小说家、词作家、诗人、文艺批评家、文艺活动家,中国现代戏三大奠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
1948年10月,田汉和夫人安娥到达李家庄。田汉在李家庄接受了中共中央的一个特殊任务。当时,北平已经兵临城下,国民党当局下令大专院校南迁,毛泽东、周恩来要求田汉秘密进入北平,说服著名画家徐悲鸿等人留下来迎接北平解放。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回忆:
有一天,悲鸿的学生冯法祀到我们家里,悄悄告诉悲鸿,田汉已秘密进入北平,要我们安排和田汉见面的机会,说他带来了解放区的许多消息。
第二天晚上,悲鸿便派车接来了阔别多年的田汉同志。只见他穿一件臃肿的蓝布棉袍,戴一个大口罩,脖子上围了一条又厚又大的围巾,帽子压得低低的。我们几乎认不出他了。
“寿昌!”悲鸿兴奋地迎上去,他们的手又紧紧地、紧紧地握在一起了。
田汉摘下了帽子、口罩和围巾,又像从前那样笑容可掬地站在我们面前。近视镜片后面那双闪烁着深邃光芒的眼睛,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喜悦,仿佛有满腹的知心话要马上说出。
这是一个停电的夜晚。我在我们的起坐间里点燃了一支小小的蜡烛。悲鸿、吴作人、冯法祀和我围着风尘仆仆的田汉同志,倾听他低声而兴奋地描绘解放区的情景。他带来的每一个消息都令人兴奋,特别是他还带来了毛主席和周恩来同志对悲鸿的嘱咐。田汉同志异常激动地说:
“我来北平之前,见到了毛主席和周恩来同志。他们希望悲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离开北平,并尽可能在文化界多为党做些工作。”
听到毛主席和周恩来同志在指挥全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戎马倥偬之际,还悬念着北平的文化界,悬念着悲鸿,我们万分感动。这些亲切动人的话就像乌云里漏出来的美丽的阳光,引起我们异常的惊喜和激动。摇曳的烛光不停地在我们脸上跳来跳去,仿佛在追逐我们的喜悦似的。
冬天的夜寒冷而沉寂。按照悲鸿的意思,我跑出胡同口,小心地向周围看了看,见没有可疑的人。我便回到家里,急忙派车将田汉同志送走了。
由于过分激动,那一夜,悲鸿和我很晚还没有就寝。田汉那喜悦的笑容,他所带来的许多美好消息,使我们的心不能平静下来。悲鸿低声地重复着田汉转达的毛主席和周恩来同志对他的希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离开北平,并尽可能在文化界多为党做些工作。”
(作者单位:张同乐为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史宝强为中共河北省委统战部干部;王冠军为河北省政协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河北省政协研究室原主任)
责任编辑:陈睿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