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黎锦熙:日记里的新政协印象
段正初/团结报  
2019-09-12 07:29 字号
1948年底,北平处于人民解放军重重包围之中,国民党军政要员纷纷乘飞机逃走,根据蒋介石“抢救学人计划”,尽量裹胁有名望的学者一同南下。黎锦熙(1890-1978)时任北平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作为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国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部聘教授,自然是“抢救学人计划”争取的对象。学校教务长黄金鳌几次来黎锦熙家劝说他乘飞机去南京,都被拒绝。12月26日,形势愈加紧张,黄金鳌又一次来家敦促,说这一天是“最后的机会”,当晚将派汽车来接。黎锦熙依然坚决拒绝,并撕毁要他南下的通知。待黄金鳌离去,黎锦熙对家人说:“我要在这里等一位唐宗宋祖都稍逊风骚的伟人呢!”
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
在国民党眼里,黎锦熙是一位埋头书斋的杰出学者,他们没有想到,黎锦熙与共产党领袖毛泽东有着很深的渊源,也没有想到,黎锦熙同时还是九三学社的创始人之一以及爱国民主运动的支持者。
黎锦熙是毛泽东的良师益友。1913年,20岁的毛泽东在长沙结识23岁的黎锦熙,当时黎锦熙任湖南省第四师范历史教师,毛泽东就读于该校预科班。第二年,四师合并到湖南省第一师范,黎锦熙仍任历史教师,亲授毛泽东历史课。黎锦熙学识渊博,见解通达,毛泽东经常到其住处请教。1915年,黎锦熙应教育部之聘,任教育部教科书特约编纂员。从1915年到1920年,毛泽东曾多次给黎锦熙写信,称“生平不见良师友,得吾兄恨晚,甚愿日日趋前请教”,赞誉他“可与商量学问,言天下国家之大计”。黎锦熙在日记中写道,“得润之书,大有见识”。在连年战争、颠沛流离的岁月里,黎锦熙始终保存着毛泽东寄给他的书信和《湘江评论》《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等革命文献,这些文献后来成为研究毛泽东早期革命思想的珍贵资料。1938年,毛泽东得知黎锦熙随校迁到陕西城固县,特意托人问好,还从延安邮寄给他一本《论持久战》。黎锦熙与学校同仁探讨此书,并回赠新作《建设的大众语文学》。
黎锦熙还是一位感时忧国的民主进步人士。他早年创办报刊,批评时政,倡导教育救国。基于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不满,对民主进步的追求,黎锦熙与许德珩、潘菽等人一道创建了九三学社,弘扬“五四”反帝反封建精神,呼吁和平,致力于在中国实现民主与科学。
与毛泽东的师友情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3月25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进驻北平。
进驻北平后,时任北平师范大学代理校长的汤璪真,以同乡及同窗好友的身份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毛泽东收信后非常高兴,当即打电话给汤璪真。得知在长沙读书时的老师黎锦熙、同学黄国璋都在北平师范大学工作,毛泽东喜出望外,约定6月17日去和平门内师范大学教工宿舍看望大家。
久别重逢,毛泽东与黎锦熙、黄国璋、汤璪真等师友晤谈甚欢,不知不觉天黑了下来,田家英进来提醒毛泽东该回去了。毛泽东见大家谈兴正浓,就说:“再和大家多讲一会儿话,就在这儿吃饭吧,我请客。”毛泽东让工作人员从西单菜馆叫来了两桌酒席,分别摆在客厅和旁边的一个房间里。入席时,大家推毛泽东坐上位,毛泽东扶着黎锦熙的胳膊说:“这里您年龄最大,又是我的老师,哪有让学生坐上位的道理?”席间,毛泽东向大家一一敬酒,情谊欢畅。直到晚上9点左右,毛泽东才起身告别。黎锦熙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1920年3月17日润之到我家后,至今不见快30年,身体比从前强壮。”
也正是通过这次叙谈,毛泽东得知黎锦熙、黄国璋、董渭川、鲁宝重等人都是九三学社社员,对九三学社的历史功绩与现实贡献有了更加直观、深切的了解,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参加新政协和开国大典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胜利召开。九三学社作为14个党派单位之一,受邀参加新政协。黎锦熙与许德珩、薛愚、袁翰青、吴藻溪、叶丁易等人被推选为九三学社的代表,出席会议,共同参与、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参加新政协的忙碌、欣喜,能够从黎锦熙日记里找到踪迹。黎锦熙从13岁开始写日记,70多年从无一日中断。他1949年9月份的日记简略记载了参会情形,特别是他担任委员的国旗、国徽、国歌、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委员的活动细节。如9月23日记载:“9时,在中南海勤政殿第二会议室举行国旗、国都、纪年分组讨论……我分在第二组,唯一、慕回另在第五组,召集人郭沫若、沈雁冰、张菊生主民国纪年,陈叔通反对,我综合主张:‘公历’为主,括弧标注——自由地注明‘民元’”等等。
1949年9月27日,新政协通过决议正式确定国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10月1日,黎锦熙与许德珩、梁希等九三学社社员一起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了开国大典,亲身经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庄严时刻。
5年后,黎锦熙写下《天安门参加庆典》一诗,抒发走进新时代的欣喜、兴奋之情——“青云遏鼓传嵩响,红浪翻旗引铁流。多病却无迟暮感,相逢握手尽交游。”
(原题为《黎锦熙:日记里的新政协印象》)
责任编辑:陈睿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